2009年湖南省农业经济形势分析和2010年展望
(决策咨询报告08期)
2009年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建设,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基本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一、2009年全省农业经济运行总体特点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多。2009年全省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262.62亿元,增长23.6%。全年发放粮食直补5.57亿元、农资综合补贴33.26亿元、良种补贴10.71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6.77亿元。全年省级林业投入8.09亿元,较2008年增长192%。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09年全省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千公顷,分别增长64.0%和36.0%。农村用电量86.61亿千瓦时,增长6.3%。2009年全省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52.64万千瓦,增长7.9%。
(二)种植业生产平稳发展,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
1、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2008年增加390.6千公顷,增长8.5%,产量增加98.7万吨,增长3.5%。稻谷播种面积增加252.0千公顷,增长6.4%,产量增加72.6万吨,增长2.9%。豆类播种面积增加35.8千公顷,增长23.0%,产量增加5.1万吨,增长14.3%。薯类播种面积增加76.0千公顷,增长34.3%,产量增加25.2万吨,增长24.1%。
2、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棉花有所调减,但油料、蔬菜、水果、烟叶等保持稳定发展。全年棉花播种面积160.56千公顷,减少12.3%,产量24.11万吨,减少2.2%。油料面积1129.3千公顷,增长21.5%,产量179.24万吨,增长34.0%。蔬菜面积1063.7千公顷,增长6.1%,产量2844.20万吨,增长10.3%。瓜果127.6千公顷,增长0.8%,产量315.91万吨,增长2.6%。烟叶面积96.3千公顷,增长8.7%,产量21.78万吨,增长12.7%。甘蔗面积15.3千公顷,增长6.9%,产量78.16万吨,增长1.5%。
3、秋冬种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秋冬播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工作,影响到全年粮油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布局,更关乎农民增收。2009年全省突出抓好以冬粮、油菜、蔬菜为重点的秋冬种生产,加大了双低油菜籽播种面积推广,加上近年来实施小麦、油菜良种推广补贴工作(每亩补贴标准为10元),全省秋冬播面积稳定增长。全省秋冬播粮食面积192.13千公顷,增长2.9%。其中:小麦38.73千公顷,增长17.1%;蚕豌豆53.07千公顷,增长2.9%;马铃薯91.27千公顷,增长0.3%;秋冬播油菜籽面积1094.20千公顷,增长7.7%;秋冬播蔬菜面积566.53千公顷,增长0.4%。预计2010年全省夏粮产量保持稳定,油料生产继续增长。
(三)造林绿化成效明显,林业产业显现活力
1、造林绿化成效明显。2009年全省共投入46.8亿元,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125.03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99.04千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06亿株,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519.36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54.70千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40.37千公顷。
2、林业产业显现活力。全年木材产量546.12万立方米,竹材产量7343.33万根。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5亿元,较2008年增长5.0%。
(四)养殖业逆势发展,形势企稳向好
1、生猪生产总体平稳,价格有所波动。全省生猪存栏增长2.7%。能繁母猪存栏增长2.8%。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53.0%,其中生猪年出栏50头、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分别达到35.3万户、1.9万个。2009年2-5月,全省生猪和猪肉价格一路走低,5月份国家启动预警信息和冻肉收储等措施,市场回暖。7月份以来,生猪和猪肉价格逐步回升。9月10日以来,猪肉价格结束了持续近3个月的上涨走势,呈现稳中趋降态势。2009年全省活猪平均价格为11.5元/公斤,猪粮比价6:1左右,仔猪价280元/头,种猪1200-1400元/头,猪肉20-22元/公斤,自繁自养的养猪户每头盈利80-100元。
2、牛羊家禽发展持续向好。2009年全省牛肉产量18.31万吨,增长6.7%;羊肉产量10.72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80.85万吨,增长7.6%;禽蛋产量94.36万吨,增长5.2%。牛羊肉价格因消费需求增加而逐步上涨,牛、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37.8元/公斤、32.7元/公斤,活鸡、鸡蛋的价格为22.3元/公斤、9.3元/公斤。
3、水产品总量稳步攀升。2009年,水产养殖面积383千公顷,增长3.4%;水产品产量188.58万吨,增长5.6%。“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价格平稳,青鱼价格19.3元/公斤、草鱼12.0元/公斤、鲢鱼6.6元/公斤,环比增幅均在2.0%左右。
(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
2009年湖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07.88亿元,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596.65亿元,增长5.9%;林业产值174.18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1100.38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188.53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8.15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69.69亿元,增长5.0%。
(六)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09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910元,同比增加397.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2234.01元,增加243.49元,增长12.2%,对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加额贡献率达到61.4%。本乡地域内务工收入增幅达16.0%,超过外出从业收入5.5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人均2257.33元,增长2.8%,同比下降9.1个百分点。家庭一产业收入呈现负增长,下降1.7%。二、三产业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18.0%和14.0%。人均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418元,增长28.7%。
(七)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1、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全省改造县乡公路2639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9653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7.41万口;解决了316.39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834个;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2057个。
2、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8万家,增长2.3%,实现销售收入2560亿元。其中:315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14.8%。
二、2010年农业经济形势展望
当前,湖南省大多数农产品价格保持平稳态势,农民也将对自己的农业生产作适应性调整,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预计2010年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农民收入将持续增加,具体来看:
(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增
2010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了主产区2010年生产的稻谷最低收购水平,预计2010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将继续增长。受2009年下半年以来马铃薯鲜薯销售顺畅及其淀粉制品出口增长,马铃薯价格坚挺,农户种植热情高涨,预计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将继续保持“双增长”态势。鉴于2009年全国玉米减产5.0%以上,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拉动使玉米的能源性需求增加,国家玉米政策性收储调控措施依然在发挥等因素的促动,预计2010全省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有所增长
油料作物由于国家政策性收储的保护,价格基本稳定。预计2010年油料种植面积将比上年略有增加,油料价格可能出现小幅波动。棉花2009年因种植面积调减减产,供需出现缺口,近期价格坚挺,预计年棉花将实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蔬菜面积可能继续增加,确保销售顺畅和价格稳定应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三)畜禽水产养殖将持续增长
当前生猪价格偏低,生猪出栏价格10.8元/公斤,饲料成本高企,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但受生猪生产基数较大及存栏比例较高影响,预计2010年生猪养殖量将继续增长。由于2009年全省加大草食动物发展的扶持力度,牛、羊养殖小区发展较快,补栏增加,加之近年来牛羊肉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养殖效益较高,预计全省牛羊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禽蛋生产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势头,水产业将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
(四)农民收入将稳步增加
现阶段湖南省农民收入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为主导,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为补充。从收入构成来看,预计2010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将继续平稳增长,工资性收入会随着扩大内需项目实施和用工增加而进一步增长,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也将有一定增长空间。理由是:一是湖南省进一步加大脱毒马铃薯种植、特色优势产业、草食畜牧业发展等资金扶持力度,农民来自家庭经营性的收入会继续增加;二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回暖,沿海地区外贸订单增加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中小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部分地区和行业可能出现结构性和季节性用工短缺,因此农民的务工收入将有可观增长空间;三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支持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和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将大幅度增加,这些将直接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三、确保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2010年,中央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强,一方面要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的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及农业保险等多项惠农政策,把政策惠农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要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受益面。持续加大滴灌节水技术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加大对适宜地区日光温室和普通大棚等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着力抓好粮食、植物油、畜禽、茶叶、果蔬、竹木六大产业的整合,着力培育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份额。继续抓好大宗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稳定提高棉花、油料、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的农业。
(三)积极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
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制定和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启动实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继续组织实施“千区万户健康养殖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猪生产扶持和调控政策,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建立生猪储备制度、生猪生产预警机制指导生猪生产和销售。调整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理顺供需关系,保持肉价稳定。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蓝耳病监测,强化免疫预防。着力打造环洞庭湖生态渔业经济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区域特色产业,加强对常规水产品、名特水产品、出口优势水产品和城郊休闲渔业的分类指导,巩固和扩大龟鳖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区域。
(四)着力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鼓励外来客商投资农村,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办好农民培训工作示范点,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技术和就业技能。着力健全劳务输出促进机制,组织召开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为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就业岗位,落实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承办:农经队
执笔:邓海波
核稿:张映欣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