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全面小康是现代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新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距离实现奋斗目标还有10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对怀化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进行动态监测,在把握发展程度,衡量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一、 怀化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经过“十五”、“十一五”近10年的不懈努力,怀化市的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67.8%,距离实现全面小康(100%)奋斗目标还有约1/3的征程。
纵向而言,2000年-2009年,我市全面小康建设6个方面、23项指标基本呈现稳步推进、逐年递增态势,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稳健而踏实。但横向比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六大领域发展仍不够均衡,其中受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低等因素影响,2009年人均GDP(32.4%)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6%)等指标严重偏低,导致经济发展(50.5%)及社会和谐(58.5%)项目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薄弱环节。
(二)距离全面小康的现实差距
六大领域中仅“失业率(城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社会安全指数”、“耕地面积指数”5项二级指标达到或略超过目标值,各领域距离全面小康还有相当一段路程,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及文化教育等4项权重排前指标成为发展道路上的主要短板。经济发展方面90%项目未达标。2009年人均GDP10180元(2000年不变价),比目标值(31400元)低21220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12%,不足目标值(2.5%)的1/2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城镇人口比重分别比目标值低于低5.6和23.8个百分点。社会发展部分指标远离目标值。城乡居民收入比4.06,是目标值的1.45倍;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54.50%,不到目标值的2/3。生活质量部分指标畸高畸低。恩格尔系数51.1%,高出目标值(40%)11.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3元(2000年不变价),仅为目标值(15000元)的30.1%。文化教育、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等指标也不容乐观,其中文化教育类3项指标均距目标有较大距离;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指标较低及单位GDP能耗1.18吨标准煤/万元远超目标值,也表明民主法制及资源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二、 怀化市建设全面小康的经验和特点
在怀化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科技落后、少数民族混居、地形地貌多样、远离经济中心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环保等各个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先后提出“一个目标、三个加快”和“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等发展战略,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充分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实现了67.8%的全面小康程度,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首过去10年,可以总结提炼以下几点经验:
(一)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先后对工业、商业、农业、林业、财政、城市管理、政府机构和要素市场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基本实现了战略意图,收到了明显的改革“红利”。一是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全面取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效展开,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二是以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为重点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大为减少。三是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城区规划与土地实行高度统一管理,城市综合执法与公用事业管理实现分离,城市建设融资能力大为增强。四是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土地、矿产、技术、产权等交易行为逐步规范。主板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培育资本市场取得重大成效。
(二)突出发展服务行业。围绕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调控,加快改革改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已形成建材、百货、家电、粮油、生资、汽车摩托车等12大类专业批发市场,成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结合部重要的商贸活动中心,在商品流通上呈现了“买全国,卖西南”的经营格局。旅游方面,目前形成了以中部五城(山水怀化城、洪江古商城、古黔城、民族文化城、芷江和平城)为核心,以北部历史文化游和南部生态民俗游为特色的发展格局。金融保险方面,1978年全市金融机构仅有农行、建行、农村信用社3家,目前全市共有银行机构7家,营业网点687个,干部职工人数由2207人发展到7000人,形成了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大力培育规范房地产市场,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明显改善,到2009年底,全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2平方米。
(三)始终不渝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依靠民力、改善民生。一是全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努力扩大城镇社保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抓好农村扶贫、“五保”、低保、移民开发、农网改造、饮水工程、“村村通”、“通达”“通畅”工程、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等工作,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力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村民自治,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三是高度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社会新阶层的培育。积极鼓励支持群众的创业热情,引导规范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将之培育成怀化的龙头企业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四)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创建良好的宜居环境,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工作,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的严格评审,成为湖南省内仅有的2个“生态示范市”之一。乘着这一东风,怀化又着眼于2015年建成若干“全国生态模范县”、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模范市”的目标,开展了创建省级、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经济林”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这些措施,初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构建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将怀化市建设成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发达的生态经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由于怀化独特的区位、地理和人文条件,因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城乡、阶层收入差距逐渐增大而地区发展差异逐步缩小。2000年-2003年,怀化基尼系数保持在0.4的标准值以下,2004年以后基尼系数一直高于0.4的目标值,2009年更达到0.4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2.92倍扩大到2009年的4.06倍。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由2000年的63.90%逐渐缩小到2009年的54.83%,2004年以后一直保持在60%的目标值以下。
(二)人均发展水平严重偏低,消费支出结构有待改善。怀化人均GDP虽然从2000年的4241元(2000年不变价)增加到2009年的10180元,但不到31400元的目标值的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545元(2000年不变价)增加到2009年的4513元,不到15000元的目标值的1/3。全市恩格尔系数仅由2000年的54.85%降到2009年的51.13%,大大高于40%的目标值。
(三)产业结构有待改善,文化生活亟待提高。怀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44.6%降到2009年的44.4%,低于50%的目标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44%提高到2009年的2.68%,低于5%的目标值。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由2000年的11.12%降到2009年的8.65%,大大低于16%的目标值。
(四)人类发展指数稳步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改善。怀化人均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71.5岁提高到2009年的73.5岁,接近75岁的目标值。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6.35年增加到2009年的8.96年,接近10.5年的目标值。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2000年的25.50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32.24平方米,高于27平方米的目标值。
(五)民主法制稳步推进,社会秩序稳定良好。公民民主权利满意度由2000年的60%提高到2009年的81%,接近90%的目标值。社会安全指数基本达到或高于100%的目标值。
三、关于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全面、不平衡、不协调的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五个统筹”发展(即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市场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统筹发展交通运输、物流贸易等传统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与民间投入相结合。重视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搭乘旅游载体,努力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发挥文化旅游的规模经济效益。
(二)大力加强“三农”工作,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的薄弱环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依靠复种扩面、技术推广、改良土壤、机械作业、良种良法、防灾保产等手段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改造提升水稻、畜禽、水果、油料、蔬菜、水产、棉麻、竹木、中药材等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做好机关、企业结对帮建新农村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移民搬迁、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和教育扶贫工程,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加快发展农村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商贸等设施,加强村级党员活动室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村繁荣。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三)落实目标责任,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涉及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联动,增强责任意识,针对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我市及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要加强责任意识。各级各部门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对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要亲自抓,特别是尚未达标的要排出工作内容,排出序时进度,加快推进实施,以切实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指标如期达标。二要加强部门联动。建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由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小康进程进行跟踪分析,研究工作措施。三要加强目标考核。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相关工作内容和指标作为全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项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地区,纳入全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对没有如期完成目标的县市区和部门,要追究该其主要负责人责任。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胡少华]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