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国:三上八面山
发源于鄂西宣恩的酉水河孕育着土家文明,她在鄂湘渝黔边区咆哮狂奔,直泻千里,沅江是她丰满的身躯,洞庭是她流淌的归宿。在“麦茶”(土家语:开天)这个拐点上桀骜不驯的她变得温顺起来,环绕“里耶”(土家语:辟地)记录着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崩析的历史,3.6万枚秦简牍的惊世发掘,里耶古镇一夜成名。游客纷至沓来,大有“井喷”之势。有着“后花圆”之称的八面山随着里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来里耶必登八面山,不上八面山等于未曾到里耶。
记得是2005年秋冬之交,为开发“十八丘红石林”旅游资源,带着州县领导的嘱托,参加里耶旅游文化节,驱车上八面山观摩滑翔伞比赛,沿泥泞崎岖的公路盘山而上,40分钟车程到大岩门,长28公里宽8公里的南方草场一望无垠,暮霭笼罩,若即若离,黑麦草在微风中低头摇摆,牧童吹着“咚咚喹”,土家后生与妹子山歌对唱,在南方草场嬉戏追逐,没去过草原的我初次感受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滋味。八面山沿酉水河谷突兀而起,海拔1400余米,将湘鄂渝黔四省区依次分割于东北西南,山同脉水同源习同俗的四省边土家人民,同饮一河水,世代相承,繁衍生息。为旅游造势,打造“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的旅游品牌,以“里耶秦文化之旅”为主题的“一节一会”使八面山笑迎天下客。早晨七时登八面山看日出,站在大岩门,俯瞰东方,红霞从云彩中蒸发而出,露出半个脸儿,似躲似藏,霞光四射,旭日把阳光撒下大地,由远而近,从暗红到通红,冉冉升起,红彤彤的笑脸慢慢露出,霎那间云彩在脚下升腾,只见霞光,不见楼宇,仿佛置身于王母娘娘的天宫,幻想着与七仙女去幽会,万籁俱静,怦怦心跳,一切安详,冥想间八面山舒展柔情的臂膀将红日搂在她怀里。尽管凉风习习,但和煦的阳光不会产生寒意,深秋登八面,观日出,远离尘嚣,释放心情,无限惬意。
仅隔一年,我被调到与里耶相邻的隆头古镇,移民库区基础设施落后,衡阳市对口支援。2008年夏,碗米坡库区六个移民乡镇给省对口支援办领导汇报完毕后,一行二十余人同上八面山。在南方草场骑马驰聘,相互追逐,或在草场席地而坐,谈论工作,或三五成群,在草场上闲聊信步,交流经验。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白色的马匹、洁白的羊群与浅灰的土家吊脚楼相印成趣。燕子洞湘西剿匪的遗迹尚存,但已远去了鼓角铮鸣,从万丈悬崖上的羊肠小道攀沿而过,无不胆战心惊,溶洞连接湘渝,探险者无一穿越。自生桥由两座山峰岩石连接自然形成,供游人穿云破雾,杯子岩俯瞰着里耶,犹如登天的天梯,直上云霄。傍晚时分,在土家吊脚楼上喝一口土家油茶,吃“烤全羊”,热情好客的土家姑娘手棒“包谷烧”敬你一碗“拦门酒”,夕阳余辉,如痴如醉。
2009年我调来统计部门工作,今年中秋,邀一行“驴友”骑自行车朝里耶进发,次天早晨登八面山。抬眼望去,八面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显得羞涩,沿十八盘油路而上,17公里的上坡,累得我心跳加速,直喘粗气。行至半坡,大雾笼罩,能见度极低,车声在头顶上轰鸣,听到声而不见人,大雾形成的罩雨在手臂上凝结成白霜,汗水与雨水混在一起,用力踩车,一个小时才上至大岩门,下车后直打哆嗦,急忙躲进吊脚楼。虽然看不见景色,但收获了“征服”,将八面山踩在了我的脚下。
三次不同的经历,三上八面山而不同的感受。绿色的草场、洁白的羊群、日出、云起、大雾、十八盘公路、燕子洞的险、自生桥的峻、杯子岩的奇、油茶、包谷烧、烤全羊、好客的土家妹子……如此良辰美景,令人流连往返。感悟统计,犹如登山,山路十八弯,峰回路转,用力攀登,不进则退,求索、征服,永无止境。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俞正国]
[责编: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