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清洁能源 建设绿色湖南
——2011年湖南清洁能源利用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报告35期)
“绿色湖南”作为“四个湖南”的基础和首张名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的支撑平台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现实选择。《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替代能源技术研发和综合利用,降低碳基能源使用比例,提高能源整体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推广低碳和碳捕捉技术的力度,提升低碳化能源比重和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水平。2011年,湖南清洁能源利用达到2051.96万吨标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2.7%。
一、湖南清洁能源利用基本情况
(一)水电。水电包括并网水电、小水电。湖南水资源丰富,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其中以湘江、资江、沅水和澧水四条河流为最长。湘江全长856公里,为湖南流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流域最广的河流;沅水全长1033公里,为湖南境内最长河流,流量仅次于湘江。2011年底,湖南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5万MW,年发电量457.33亿千瓦时,折合1616.99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10.01%,水电在清洁能源中的比重达到了78.8%。
(二)风电。风电指地球表面大量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大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风速9—10米/秒的五级风吹到物体表面上,每平方米面积约承受10千克力。风速20米/秒的九级风,每平方米面积约承受50千克力。全球的风能量比人类所能控制的能量高得多,全世界一年燃烧煤的能量还不到全年风力能量的千分之一。但是风能特点是分散、间歇、多变、能量密度低,从而制约了风能的开发利用。截止2011年底,湖南风电总装机容量为85.95MW,年发电量4364.18万千瓦时,折合1.57万吨标准煤。
(三)沼气。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对环境污染治理,建设“绿色湖南”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截止2011年底,湖南沼气用户达到227.17万户,年产气量8.6亿立方米,相当于14.81万吨标准煤,按每亩400千克薪柴林产量计算,相当于86.39万亩绿色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四)天然气。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近年来,湖南天然气使用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截止2011年底,湖南天然气用户达到340.95万户,共使用,11.85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157.63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0.98%。
(五)太阳能。太阳能以其清洁、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当前湖南省太阳能利用还主要停留在城乡居民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大棚以及光伏发电和光伏产业制造等层面。
1、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它节能、省钱、方便、清洁而深受老百姓青睐。截止2011年底,湖南城乡居民(户用)及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器用户达75.7万户,比上年净增9.03万户,覆盖面积达153.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2%。
2、太阳能温室大棚。太阳能温室大棚人们往往把它称之为人工暖房。它可以让一些不能在当地生长的植物能正常生长,并可以提前或延期植物的生长期,为城市绿化美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提高产品质量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11年末全省太阳能温室大棚达到1.25万处,比上年净增0.1万处。太阳能温室大棚面积达到3481万平方米,比上年净增20万平方米。
3、太阳能光伏发电。近年来,湖南加大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扶持力度,发电装机容量成倍增长。2011年末,湖南太阳能光伏发电有1377处,比上年净增60处,功率达16.62万峰瓦,比上年增长1.13倍,年发电量46.1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4%。
( 六)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载体是有机物,所以这种能源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的,是唯一可储存、可运输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它分布最广, 不受天气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即有生物质存在。从利用方式上看,生物质能与煤、石油内部结构和特性相似,可以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技术进行处理和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难度比较低。在所有新能源中,生物质能与现代的工业化技术和目前的现代化生活有最大的兼容性,它在不必对已有的工业技术做任何改进的前提下即可以替代常规能源,对常规能源有很大的替代能力,这些都是今后生物质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依据。
1、生物质成型燃料。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规范条例,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的开发研制投入越来越大,玉米秸秆、花生壳、稻草等各种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越来越广泛。2011年底,湖南生物质成型燃料消耗418.71万吨,折合209.36万吨标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3%。
2、生物柴油。近几年来,湖南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生物柴油在使用上等同于矿物柴油,是石化柴油的替代品,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再生资源。由于生物柴油是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用甲醇或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脂交换制成的柴油,每生产一吨生物柴油可以减少2吨二氧化碳的排放。2011年,湖南消耗生物柴油0.32万吨,折合0.4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
3、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电厂的主要原料是秸秆、木屑等废弃物,作为高效节能环保项目,生物质发电十分切合“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将充分发挥湖南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优势,极大地促进循环经济和新农村建设。2011年底,湖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03万千瓦,年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29.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44倍。
2011年湖南省清洁能源构成及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情况表
指标名称 | 消费量(万吨标煤) | 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比重(%) |
一、发电 | 1647.87 | 10.20 |
1.水电 | 1616.99 | 10.01 |
3.风电 | 1.57 | 0.01 |
3.生物质发电 | 29.31 | 0.18 |
二、供气 | 172.65 | 1.07 |
1.户用沼气 | 14.81 | 0.09 |
2.户用天然气 | 157.63 | 0.98 |
三、供热 | 21.63 | 0.13 |
1.太阳能热水器 | 21.63 | 0.13 |
四、燃料 | 209.81 | 1.30 |
1.生物质成型燃料 | 209.36 | 1.30 |
能源合计 | 2051.96 | 12.70 |
二、湖南清洁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力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湖南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毫米,为全国平均降雨量的2.2倍,居全国第7位。虽然湖南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湖南实际已成为一个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较为明显的地区。2011年,湖南清洁能源利用比上年下降9.1%,主要因素是水力发电来水不足(2011年全省平均降雨量仅970毫米,较历年均值偏少33%,为1910年有实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低值),水力发电量比上年下降18.87%,直接影响到湖南清洁能源利用比上年减少8.3个百分点。
(二)煤品消费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湖南缺油少气的资源现状无法扭转,煤品燃料在能源结构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湖南65.4%发电量来自燃煤火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替代能源发展缓慢,传统石化能源在短期内的支柱地位不会动摇。2011年,湖南清洁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2.7%,而煤品燃料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65.4%,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对于一个正处于“两型社会”建设关键时期的湖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瓶颈。
(三)人们普遍对清洁能源认识不足。清洁能源要快速健康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无疑是必需的。目前,清洁能源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清晰认识,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少数决策者也没有正确认识到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致使清洁能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湖南清洁能源发展对策建议
按照《绿色湖南建设纲要》要求,以清洁能源逐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变暖,为经济增长寻求新的支撑点,是目前很迫切、很重要的任务。沼气工程技术与设备,生物质能源转换利用技术和产品,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及产品设备,风力发电技术与产品设备,农业废弃物和城镇垃圾综合利用及发电、供热技术与设备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在湖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清洁能源将在日后湖南的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引导清洁能源发展方向。一是通过相关系列措施,引导和促进湖南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的研制开发单位和生产厂家走标准化构件的研究发展方向。根据清洁能源目前利用状况以及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发电设备制造等方面技术的优势,组织专家研究并制定技术规范,确保湖南清洁能源产业高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培训力度,让人们特别是决策者对清洁能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逐步通过研讨、交流和规划等引导方式,提高沼气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余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清洁能源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起带头和导向作用。在政府引导项目中,优先利用清洁能源设备,并努力组织创建有示范作用的各类清洁能源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湖南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资金和人才的流向,加快清洁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待建在建水电项目进程。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能源紧张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电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良好的生态效益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快水电项目建设,尤其是小水电站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与环境是当前和今后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工程。要大力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农村沼气工程、清洁动力公交系统、清洁燃料锅炉、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热电联产、光伏发电、地(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完善相关有效激励机制,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的研发投入,形成不断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技术进步。
承办:能源处
执笔:杨 耒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