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科学投资促发展 重点建设谱华章

——党的十七大以来重大投资建设主要成就综述

(决策咨询报告68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9-1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实施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抢抓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下国家实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等历史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努力实施“一化三基”、“四化两型”战略,一批事关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长期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缓解,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和加强。

  一、投资总量不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调控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2007-2011年五年间,湖南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91.86亿元,年均增长28.7%。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6122个,完成投资18091.18亿元,年均增长28.8%,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5%

12007-20121-6月湖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合计

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

2007

4294.36

2064.98

2008

5649.69

2386.44

2009

7695.27

3612.70

2010

9821.06

4878.92

2011

11431.48

5148.13

20121-6

5730.35

2796.25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是保持和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经济增长方式、速度和效益。因此,投资结构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十七大以来,湖南牢牢把握中央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调整结构的政策机遇,以加速生产要素聚集优先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接国家投资政策,重点推进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保障等三大工程,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一)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全省注重发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基础产业发展,建立了具有湖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产业体系。

   2007-2011年,全省一、二、三次产业重点项目分别投资333.67亿元、8139.6亿元和9617.9亿元,平均投资结构为1.84553.2。其中,第三产业投资是主体。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第一产业重大项目投资年均增速达41.9%,是三次产业重大项目投资年均增速最高的产业,投向农业出口生产基地、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现代技术标准化设施设备的资金不断增加。第二产业重大项目投资占全部重大项目投资比重逐年提高,2011年第二产业重大项目投资比重达47.1%,比2006年提高4个百分点;20121-6月,第二产业重大项目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53.4%,比第三产业重大项目投资占比高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重大项目投资年均增速为26.5%,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等行业投资得到较快发展。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这一变化,不仅显示了十七大来全省更加重视“三农”和与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变化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增加劳动就业、方便人民生活、提高消费质量上的带动促进作用,而且也显示了实施项目带动、培育产业集群的显著成效。随着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全省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2006年的1.3:43.1:55.6演变为2011年的2.2:47.1:50.7,到20121-6月,全省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9:53.443.7

22007-20121-6月重大项目分产业投资情况表

 

总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2007

2064.98

24.66

938.82

1101.49

2008

2386.44

24.32

1107.79

1254.33

2009

3612.7

60.14

1582.33

1970.22

2010

4878.92

113.59

2087.4

2077.93

2011

5148.13

110.95

2423.25

2613.92

20121-6

2796.25

81.96

1443.51

1115.83

  (二)投资内部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十七大以来,湖南紧紧围绕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投资构成更趋合理,建安投资比重不断扩大;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投资主体向民间转移。

  1、从投资构成看。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累计完成11688.5亿元,占全部重大项目投资的64.6%,比重由2006年的63.1%上升到2011年的66.7%,占比提高3.6个百分点,投资质量稳步提高;设备购置重大项目投资3125.6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7.3%20121-6月,全省重大项目建安投资完成1825.12亿元,占全部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为65.3%;设备购置重大项目投资470.63亿元,占比为16.8%

  1

  2、从建设性质看。全省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扩大,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趋势明显。2007-2011年,在全省重大项目投资中,反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6356.14亿元,占全省重大项目投资的35.1%,比重由2006年的35.3%上升到2011年的37.3%,提高2个百分点。20121-6月,改建和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投资占比继续扩大,共完成投资1179.92亿元,占全省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2.2%2007-2011年,反映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新建、扩建重大项目投资累计完成11376.14亿元,占全省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为62.9%

  3、从投资主体看。全省投资由国有投资向非国有投资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南投资以国有投资为主体,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化,全省投资主体逐渐转移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等多种经济类型。2007-2011年,全省国有经济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871.6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4.6%;非国有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219.52亿元,占投资的比重为45.4%。其中,2011年国有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51.49亿元,占全部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9.6%,比2006年下降8.6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96.64亿元,占比为50.4%,比国有经济占比高出0.8个百分点。20121-6月,国有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17.84亿元,占投资的比重为43.6%;非国有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78.4亿元,占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56.4%,比国有经济占比高出12.8个百分点。

  2

  (三)统筹投资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较快发展。十七大以来,全省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和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投资布局,实施了“一点一线”、“环洞庭湖开发”、“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湘西开发”、“环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等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大“一点一线”投资,促进省域经济快速发展。2007-2011年,“一点一线”重大项目投资10275.8亿元,年均增长29%20121-6月,“一点一线”重大项目投资1879.46亿元,增长58.3%

  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投资,长株潭投资加快增长。2007-2011年,长株潭重大项目投资6746.39亿元,年均增长24%20121-6月,长株潭重大项目投资1064.85亿元,增长43.6%

  “环长株潭”城市群,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7-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重大项目投资11605.63亿元,年均增长28.7%。尤其是2007年明确提出“环长株潭”城市群战略以来,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1-6月,“环长株潭”城市群重大项目投资1989.14亿元,增长54.4%

  三、投资重点日益突出

  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南坚持科学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工业龙头带动、城市面貌提升、基础设施提速、城乡一体统筹、社会民生覆盖”等五大重点,着眼于积聚发展后劲,突破瓶颈因素制约,实现湖南投资跨越式发展。

  ()工业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投资向工业倾斜。2007-2011年,全省工业重大项目投资7937.56亿元,占全部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3.9%。其中,2011年工业重大项目投资2369.57亿元,比2006年增长2.5倍,占全部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20121-6月,工业重大项目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完成1349.7亿元,占全部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8.3%,比2011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建成投产了一批大产业化项目,如株洲电厂二期、常德恒安纸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岳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系列胶印书刊纸工程、星马汽车、双峰海螺水泥、HEG电子玻壳一期、衡阳特变电工、涟钢超薄板项目、湘钢1#高炉异地改造及5#焦炉工程、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合金模具生产线一期、智诚化工双氧水生产线等,加快了产业优化升级,扶持了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工业投入的加大,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有力地推进了湖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标志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战略初见成效,标志着湖南省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3

  1、支柱产业得到巩固。一是机械工业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在机械工业上投资2020.5亿元,年均增长53.4%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中联重科生产的600吨履带起重机,被誉为“神州第一吊”,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大型液压履带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三一集团2008年投资20亿元进行起重机组装及零部件生产线建设,生产了世界最长的66米臂架泵车。株洲电力机车的城轨车辆项目2007年开工,2009年竣工,完成投资6.51亿元,新增年产300辆城轨机车。二是钢铁有色业。钢铁和有色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2007-2011年,钢铁和有色工业实施重大项目1253个,投资917.19亿元。株洲硬质集团高性能合金工程2004年开工,2007年完工,总投资近10亿元,年产90万件刀具。华菱钢铁集团斥资对涟钢、湘钢两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湘潭钢铁有限公司高强度钢产品原料技改项目,投资16.5亿元,进行提质改造,成为国内第二家能够生产高强度F40级船用钢板及Z向性能船板的钢铁企业。涟源钢铁集团涟钢超薄板带钢工程及配套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单项投资最大的工业技改项目,被列为湖南省推进工业化进程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整个工程投资达近100亿元。建成后将分别形成250万吨热轧薄板和150万吨冷轧薄板的产能。现已形成产品以热轧薄板为龙头,年产钢450万吨以上规模,拥有从焦化、烧结到炼钢、轧钢等全套大型现代化生产线的大型企业。

  2、传统产业得到加强。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业。2007-2011年,全省实施重大项目717个,投资357.46亿元。主要有投资2亿元的唐人神生猪一体化姚家坝项目、投资2.65亿元的益华公司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2.6亿元的安化黑茶产业化工程、投资1.2亿的金浩茶油项目、投资1.18亿元的辣妹子调味品及5万吨辣妹子加工工程、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建设1万吨基酒项目。二是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全省实施重大项目222个,投资178.08亿元。如泰格林纸沅江150万吨浆纸首期50万吨建设项目,20073月开工,投资28亿元。

  3、新兴产业得到发展。一是电子信息业。全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软件产业、消费类电子产业、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四大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发展壮大,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中电四十八所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光伏设备供应商,该所“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被列入长沙市“十大产业项目”之一,总投资11亿元,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分三期建设2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达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170亿元,2009年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二是新材料新能源业。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新材料、新能元的研究、开发和建设。湘西三房巷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湘潭电机有限公司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产业化项目建设,吸引了大批配套企业入驻湘潭高新区,一个以湘机为龙头的风电产业形成雏形。

  (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基础条件,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助推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平台和加速器。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对于全省企业的营运效率、经营成本和效益均有较大影响,是投资者评价投资环境好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全省继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2007-2011年,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9284个,完成投资8504.23亿元,占重大项目投资的47%重点加大了水利防洪、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城乡电网改造、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对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湖南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1、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湖南坚持交通建设优先,实施省际边界交通通道建设,加大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建设力度,力争尽快形成全省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立体交通网络。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交通投资4022.68亿元,年均增长30.5%。武广高铁湖南段,洛湛铁路湖南段,临长、耒宜、衡枣、长潭西线等高速公路,湘潭市湘江三大桥、湘阴县湘江大桥,以及株洲航电枢纽等全面建成投产,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建成运营,邵怀、怀新、常吉等12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空运条件不断改善,重点加强了黄花机场的扩建项目建设,项目2006年开工,总投资45亿元,目前已竣工投产。

  2、能源建设提供新保障。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能源工业投资1480.22亿元,占整个重大项目工业投资的8.2%。围绕建设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全省改扩、新建了一批火电、水电项目。如电力建设有投资20.2亿元建设的保靖碗米坡水电站、投资20亿元的五凌公司洪江水电站、投资24.87亿元的湖南华电石门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投资24亿元的耒阳电厂二期、投资53亿元的华润电力煤电一体化、投资48.22亿元金竹山电厂扩建工程。大型技术改造工程有投资49亿元的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厂二期工程、投资22.6亿元的株洲电厂二期技改等等,并启动了桃花江核电站建设。

  3、水利、环保、城市等公共设施建设再创新成绩。2007-2011年,全省重大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项目累计投资2769.44亿元,年均增长36.7%。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和现代化水平,全省狠抓城市道路、管网、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如重大项目先后建设了湘潭自来水公司一水厂扩建工程、益阳资阳自来水四厂。为改善城市道路拥堵现象,建设了潇湘大道、湘江大道、株洲快速环道、望城金星大道、湘江过江隧道。省会长沙投资的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长株潭城市轻轨也在加快建设进度。一系列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全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改善了社会经济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民生、环保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改善。民生工程是与保障人们生存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为民办实事,集中财政资金,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农村投资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加强民生改善和民生保障,建立具有一定保障力的民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快了文教卫体、民政社保、安全饮水、扶贫开发、住房保障、生态环保、安全体系等民生设施建设,稳步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20072011年,全省民生及生态环境工程1979个,投资933.64亿元。在这期间全省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投入,建设了投资10.4亿元的长沙理工大学新校区和投资13.89亿元的湖南工业大学西校区。省委、省政府把卫生事业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围绕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施重大项目199个,投资95.62亿元。湖南体育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体质,实施重大项目60个,投资46.65亿元。省委省政府连续9年承诺的为民办实事,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改扩建了乡镇敬老院,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城市低保对象月均补助、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如分别投资5.9亿元和3.5亿元建设了昭山拆迁安置小区及湘钢技改扩建项目安置区。人们生活环境越来越优美,生活质量越来越提高,安居乐业心情越来越愉悦。

  四、投资渠道拓宽,融资方式日益灵活多样化

  十七大以来,湖南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构建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和融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法人制和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新格局,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到位资金18827.47亿元,高出全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36.29亿元,年均增长29.3%,增速比实际完成投资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

  4

  (一)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1913.09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0.1%,年均增长25.6%。其中,2011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449.57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比2007年下降2.3个百分点。尽管财政投资比重下降,但在克服市场失灵、引导社会投资流向、调控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国内贷款比重稳定增长。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资金到位3415.13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8.1%,年均增长22.5%。其中,2011年,国内贷款到位资金963.01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7.1%,比2007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民间自筹资金占主体。为了发挥地方和企业积极性,进行了大规模的放权让利改革,自筹资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迅速上升。2007-2011年,全省重大项目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到位12151.2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4.5%,年均增长32.8%。其中,2011年,自筹资金到位3795.79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7.6%,比2007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承办:投资处
执笔:徐  祺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