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周碧红 吴云华:一年一个主题 一年一个重点 一年一个台阶

——湖南省株洲市统计局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科学发展纪实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12-2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株洲市建成了现代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中心,很不错。通过联网直报工作,将各专业独立作业的统计工作模式转变为集中处理模式,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12月1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堂在湖南省株洲市统计局考察时对株洲统计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统计向社会渗透度更深,部门参与度更广,统计话语权更有力,统计影响力更大”。一谈起这几年株洲市统计系统是如何通过抓统计“五化”建设,促统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促统计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株洲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润高是这样欣喜地和我们分享着他的家珍。 

  近年来,株洲市统计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改革创新、规范统一、公开透明”的统计工作目标,大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着力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双基建设年”、“能力建设年”和“社会化统计建设年”,工作思路是一年突出一个主题;从市、县区到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规范化建设、统计区域化建设和统计社会化建设全面铺开,工作步骤是一年确立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市、县、乡三级统计机构、人员力量、装备水平、经费保障等全面得到加强,工作成效是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抓统计系统化建设,统计工作基础更牢、环境更优、战斗力更强。该局把市、县、乡政府统计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树立理念,开展工作,推进建设。一是牢固树立系统理念。坚持从县、乡统计的现状出发,以完善县乡统计机构、壮大统计队伍、规范统计业务、强化统计保障工作思路,站在全系统的角度、一盘棋的理念考虑和开展统计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县乡开展统计工作创造条件,出台政策法规依据,形成市级抓全盘,县级抓乡镇,乡镇抓调查单位的工作格局。二是经常加强系统联系。实行市局领导联系县市区统计局、县市区统计局联系乡镇(街道)统计站制度,注重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街道的联系,排忧解难;开展“开门搞调研,上门做服务”活动,与党政领导面对面交流,不断优化县乡统计工作环境;广泛开展统计业务(技术)培训,适时组织系统文娱活动,加强统计行风建设,全面提升全系统队伍素质。三是努力推进系统建设。全面理顺统计管理体制。全市9个县市区统计局已全部完成独立设置,市县两级形成“一局两中心”架构,设立了市级为副处级、县区为副科级的“普查中心”和“调查中心”,形成市县相互衔接、良性互动的统计工作体系。乡镇(街道)按照1个行政编、1.2个事业编的标准配齐了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经费得到保障。市、县两级统计机构常规统计专业经费、普查工作经费得到有力保障,每年合计超过4000万元。普查“两员”补贴经费采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按3∶4∶3的比例分级承担,从“三经普”到“六人普”全部落实到位。

  ——抓统计区域化建设,有效巩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需要,株洲率先在湖南省推行区域化统计改革。目前,已经从县级区域统计延伸到乡镇(街道)区域统计。一是统计工作任务全部下移。分两步推进。先行完成了将市局直接统计的市属、省属调查对象全部下移给县市区。2008年开始,将普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住户调查等任务下移至乡镇(街道),实行乡镇(街道)区域内专业统计和经济核算。二是全面加强乡镇(街道)统计站建设。全市130个乡镇(街道)统计站全部按照“有统计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办公用房、有微机设备、有专项经费、有工作制度、有统计档案、有统计成果”等八有标准,全部建设到位。全面建成乡镇(街道)统计数据库、统计单位名录库、地域库和电子台帐等“四库”等为标志,株洲市县级、乡级区域化统计改革全部完成。三是全力实施乡镇(街道)综合考核。从2009年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为服务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每年评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十强十快”乡镇(街道),由市政府表彰。

  ——抓统计规范化建设,有效增强统计保障,规范统计行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统计保障。近几年,以市政府名义相继出台了《株洲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工作规范》、《株洲市部门统计工作规范》、《株洲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规范》、《株洲市企业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规范》、《株洲市联网直报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对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统计机构的设置、职责任务、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法制保障与绩效考核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规范。特别是对机构、人员和经费等问题,明确了非常具体的保障标准。规范统计业务。从2011年起在全市组织实施“统计业务工作规范达标工程”,制定统计业务标准,对全市乡镇(街道)、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统计起报单位,开展统计业务达标,组织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大检查,力争五年内全市所有统计起报单位全部达标。坚持统计巡查督查制度,每年组织两次集“调研、巡查、指导”于一体的综合调研巡查活动,对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各县市区政府、人大发出巡查通报,责令改正,以此建立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规范统计服务。制定出台《株洲市统计服务规范》,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统计服务的责任、任务、标准和目标。要求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在统计服务上必须做到“五个一”。即一报一写,每报出一个报表至少写一篇分析;一人两篇,每个统计人员至少要撰写2篇统计分析文章;一月三刊,每月出版统计月报、株洲统计、统计专刊;一篇四发,每篇分析必须在株洲统计、政府网站、统计网站、主流媒体上发表;一地五品,各县市区每年都要出版统计年鉴、统计手册、统计月报、统计公报、统计刊物等5种统计产品。现在市、县两级统计机构又推出人大政协两会统计特刊,市县情、乡镇(街道)发展简介等产品,还编印为民办实事、新型工业化与节能减排,园区发展与重点工程等统计产品。规范统计管理。全面实施统计工作考评制度,对县市区全面实行统计工作综合考核,部门从市到县区统计工作全部列入政府绩效评估内容,乡镇(街道)、统计调查单位和统计人员每年组织评先评优,对统计工作先进单位(个人)由市政府统一表彰奖励;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完善数据发布程序,建立统计调查项目备案制度等,有效地规范了统计工作秩序。同时,机关实行规范化管理,细化岗位责任,量化考核指标,全面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规范了机关工作秩序。

  ——抓统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改造传统统计,提高统计工作效能,夯实统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该局按照“加快建设、强化应用、夯实基础、提高水平”的总体思路,整体规划,均衡发展,全力推进市县乡三级统计信息化建设,均取得成效。一是统计装备现代化。从市到县区全都建好了网络机房,市局连续三年投资6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现代化的机房,各县区全部建成了规范专用的网络机房和物理隔离的内外网络,乡镇(街道)统计站设有微机室,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和空调等设备;市县两级同步建成联网直报指挥中心,开通市县(区)两级视频会议系统,人手配备一台电脑、普查调查车辆全部按编配齐。二是工作实现网络化。自行搭建了100M互联网出口和VPN平台,建成了个人网络存储空间,实现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统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计数据上报、数据审核全部在网上完成,工作会议在网上召开,机关人员在网上工作交流,办公自动化全面实现。三是调查手段科学化。建成了CATI电话调查系统,完善了CATI电话调查的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调查方法。

  ——抓统计社会化建设,有效整合统计资源,挖掘统计工作潜能,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为主导,以部门统计、行业统计为重点,以企事业单位统计和村(居)民委员会统计为基础的纵横交错、有机统一的社会化统计大格局的要求,全面加强统计工作。一是建立统计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以政府常务副市长(县长)为组长,政府副秘书长、统计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会议制度。株洲市先后成立了国民经济核算领导小组、服务业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指挥中心领导小组等等,借助这一工作平台,加大政府统计工作的力度,强化部门统计责任,形成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二是创新统计工作模式。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启动联网直报指挥中心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投入2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联网直报指挥中心,联网直报期间,实行联合办公模式,各部门分管领导及其统计机构负责人到指挥中心集中办公,进行在线审核和处理应急事务。三是整合部门统计资源。市政府要求,所有行业、产业、事业部门都要成立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强化行业、产业、事业统计,满足发展需要。

  “要积极推进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化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要加强统计数据管理,建设数据的备份体系”。在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统计科学发展的征途上,株洲统计人将牢记马建堂局长的叮嘱,开拓奋进,求真务实,续写统计事业更加绚丽的华章。

[供稿:宣传中心 株洲市统计局吴云华]
[责编: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