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及对策建议
决策咨询68期
当前,湖南进一步加大“新时期”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优化农业投资结构,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于改善湖南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业整体发展实力与水平,保证如期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湖南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
(一)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项目个数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来,湖南省农业投资总量总体保持了增长趋势。2014 年为858.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 22.9%。2010年后,湖南农业固定资产增长加快,以42.2%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国家统计局同口径核定数据显示,2014年湖南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①总量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三,仅次于山西省和河南省,增长速度在中部六省排名第四,次于山西省、安徽省和湖北省。2014年湖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22个,比上年增加355个,为19个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个数第三的行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的6.5%。建成投产率72.5%,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3.6%,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高6个百分点。
2000-2014年湖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逐步递减,趋于贴近稳定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②是衡量资金投入效益的重要指标。借助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即平均每百元农业资金创造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各年农业投资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从2000到2014年的农业资金生产率看,总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000年每百元农业投资创造的农业增加值为16.5元,2004 年上升到 21.7元,之后呈现整体下降趋势,2014 年仅为3.8元。但是这种下降的趋势正在减缓,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正在逐步贴近一个固定的水平。目前,尽管农业投资的效益正在衰减,但农业投资对农业增加值仍有着重要贡献,积极扩大农业投资规模对于提高农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及促进农业发展依然非常重要。
2000-2014年农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三)农业投资结构以农业项目为主导,民营资本青睐农业投资。从分行业来看,农业项目是农林牧渔业的主导项目,五大项中农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大,且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4年湖南农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54亿元,比2010年增长4.5倍,占农业投资额的比重为44.0%,较201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畜牧业项目完成投资160.11亿元,占农业投资额的比重为18.64%;林业项目投资132.10亿元,所占比重为15.38%;渔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农业投资额的比重最低,2014年完成投资额40.21亿元,仅占农业投资的4.7%;农林牧渔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8.94亿元,占比17.34%。以湘潭为例,“十三五”农业重大项目共226个,项目总投资310.39亿元,其中农业委项目56个,总投资140.53亿元,占农业总投资的45.3%。从投资性质来看,由于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民营资本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增强。2014年湖南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非国有投资额为673.40亿元,比2010年增长181.2%。非国有投资额占农业投资额比重为78.40%,比2010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2010-2014年五大项目在农业投资中的占比(单位:%)
(四)各市州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均衡,投资水平差异大。由于湖南省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业人口数量、农业资源环境条件等也不一样,各市州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也较大。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来看,各农业大市的农业投资多、农业弱市少,经济较发达的市州多、经济不发达市州少。2014年,邵阳、郴州两个农业大市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最高,分别达到 138.53亿元和132.41亿元。其次,长沙、衡阳、岳阳和永州等农业大市也保持了较高的农业投资总体规模水平(大于60亿元)。株洲和湘潭由于乡村人口总量少(少于300万人)、整体农业经济规模小(少于250亿元),尽管地方经济实力较强,但农业投资总量并不高。洞庭湖沿岸地区,包括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其农业投资总量处于中等的位置。张家界农业投资总量为8.26亿元,湘西州农业投资总量为5.07亿元,与其他市州在农业投资上的差距非常大。
2014年按地区分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乡村人口及农林牧渔业产值 |
|||
地区 |
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 |
乡村人口 |
农林牧渔业产值 |
长沙市 |
79.77 |
433.75 |
490.59 |
株洲市 |
47.28 |
292.42 |
247.79 |
湘潭市 |
24.53 |
205.44 |
217.65 |
衡阳市 |
79.85 |
611.01 |
591.07 |
邵阳市 |
138.53 |
675.94 |
406.82 |
岳阳市 |
68.98 |
451.32 |
445.30 |
常德市 |
50.04 |
511.64 |
559.57 |
张家界市 |
8.26 |
147.97 |
77.44 |
益阳市 |
34.12 |
390.08 |
371.97 |
郴州市 |
132.41 |
415.98 |
304.04 |
永州市 |
77.37 |
507.4 |
507.21 |
怀化市 |
52.93 |
432.77 |
287.23 |
娄底市 |
59.78 |
363.92 |
279.12 |
湘西自治州 |
5.07 |
249.26 |
114.97 |
二、湖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改投资水平偏低。科学技术同样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改造投资乘数效应大,杠杆作用显著,能够很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4年湖南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总投资为1252.00亿元,占比为19.6%,而农业技改投资占农业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2%,远低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湖南农业投资中技改投资水平偏低,一些好的农业技改项目可能得不到资金的资助,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不利于行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投资拉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和杠杆作用,湖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规模扩张快于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
(二)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外资进入农业领域,可以弥补湖南农业资金的不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湖南农业吸引外资和从资本市场融资的力度不足,2014年农业外商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37亿元,占农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0.28%,低于外商投资在总投资额中的占比(1.0%)。主要原因是农业投资环境不佳。一方面,湖南农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不具备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严重影响了其对新技术、新思想吸收的积极性和能力,从而阻碍了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湖南部分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阻碍了社会各方资金,尤其国外资金对农业的投资。
(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足。2000年至今,湖南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整体趋势。从2000年到2007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除2003年)持续降低,由4.5%逐步降低到2.5%,2008年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恢复增长态势,2014年比重达到3.9%,在中部六省中排位第三,高于全国水平(3.0%)。但是与2000年初的水平相比,比重还是略有下降。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湖南近年来不断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相对于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相对落后,湖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0-2014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单位:%)
三、对策和建议
(一)扩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增加湖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突破口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起到促进农业发展和吸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双重作用。政府要带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从而激发其他投资主体投资农业和农村的热情,实现固定资产自我累积、自我发展。其次,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增加农村集体和个人对于农业的投入,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业;鼓励农民扩大劳动积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
(二)优化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农业属弱质产业,农业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加强对农业科技投入,从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对发展湖南现代农业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湖南农业技改投资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对农业企业、农业项目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应加大技改投资力度,确立以扶持企业基地建设为主,重点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新机制,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提高湖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三)改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环境。从硬件上来讲,主要是要加强偏远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本农业生产条件,改善该地区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吸收能力。从软件上讲,主要是政府在制定农业投资政策上要给予农业更多的优惠和倾斜,要为农业投资者营造一个统一、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政策环境;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质与量,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
(四)促进湖南农业经济均衡发展。湖南各市州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固定投资水平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差异。首先,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和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上更为倾斜,当较为落后地区在农业生产中遭遇耗资巨大的农业生产瓶颈和其它资本需求时给予优先的支持;其次,地区本级财政要尽量安排更多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使当地农业生产中束缚农业产出增长的资本瓶颈能够得以解决,促进该地区的农业产出迅速增长,逐步实现湖南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
注①: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从2014年开始,一产业投资不再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了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
注②: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指报告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报告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量/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100%。
承 办:农经队
执笔人:刘 洋
核 稿:倪凡伟
责 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