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生态文明结硕果 绿色发展在路上

——2016年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述评

决策咨询11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3-2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要求,湖南省统计局首次开展了全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生态文明结硕果,市州发展不均衡,绿色发展在路上。

  一、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向好

  2007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来,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家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中,湖南绿色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位,进入全国前10的行列。

  2016年度湖南市州绿色发展指数值排名前5位依次为郴州、湘潭、怀化、长沙、株洲,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的3个市州全部进入前5强。各市州之间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差距不大:指数值最高的郴州市83.68,最低的益阳市76.01,市州高低极差为7.67;全省有8个市州绿色发展指数值在80以上。

  从构成绿色发展指数的6项分类指数结果看:资源利用指数,排名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常德、郴州、娄底;环境治理指数,排名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湘潭、衡阳、怀化;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怀化、湘西自治州、永州;生态保护指数,排名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郴州、湘西自治州、益阳;增长质量指数,排名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长沙、湘潭、株洲;绿色生活指数,排名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长沙、湘潭、株洲。

  二、资源利用仍需提高

  绿色发展指数中,我省资源利用分类指标在全国排第16位,居中游水平。全省只有4个市州资源利用分类指标高于80,其余市州均在70-80之间。市州资源利用分类指数最高的常德市为85.35,最低的益阳市73.04,市州高低极差为12.31,是6个分类指数中极差值最小的,说明市州之间资源利用水平都不太高。上述数据表明我省在碳排放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各市州资源利用仍需努力提高。

  三、绿色生活任重道远

  绿色发展指数中,我省绿色生活分类指标在全国排第25位,居后进水平。全省仅有3个市州的绿色生活分类指数高于80,还有2个市州低于70。市州绿色生活分类指数最高的长沙市为87.55,最低的湘西州64.75,市州高低极差为22.80,说明市州之间绿色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上述数据显示我省绿色生活水平不高,与发达省份还有较大的差距,迎头赶上任重道远。

  四、分类指数有待均衡

  尽管市州之间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差距不大,但6个分类指数市州之间差距不小。市州之间差距最小的分类指数是资源利用,市州高低极差为12.31;市州之间差距最大的分类指数是增长质量,市州高低极差为26.78。分类指数市州之间极差由高到低依次是: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环境质量、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详见下表)。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四个分类指数的离散系数均较高。表明分类指数市州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绿色发展有待着力均衡。

分类指标

最高指数值

最低指数值

市州极差值

市州

指数值

市州

指数值

资源利用

常德市

85.35

益阳市

73.04

12.31

环境治理

湘潭市

88.50

湘西州

73.72

14.78

环境质量

怀化市

96.13

益阳市

73.64

22.49

生态保护

郴州市

86.20

湘潭市

66.91

19.29

发展质量

长沙市

90.94

湘西州

64.16

26.78

绿色生活

长沙市

87.55

湘西州

64.75

22.80

  五、绿色发展在路上

  尽管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全国前列,但绿色发展还不全面,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短板”。我省绿色发展指数6个方面中,资源利用和绿色生活在全国排位较为靠后,分别为第16位和第25位。全省14个市州84个分类指数中,指数值在70-80之间的占45.24%,在80-90之间的占34.52%,高于90的只占8.34%,低于70的还占11.90%。上述数据说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市州发展不均衡、短板指标需拉长、绿色发展在路上的挑战。

  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年度评价”工作为“指示器”和“风向标”,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将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地贯彻落实在各项工作之中,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为实现建成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1、共同发力,实现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消费,从资源、环境、生态、增长质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共同发力,实现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和应用绿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习惯,购买绿色环保产品;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优化交通布局和设施结构,推广使用节能、低排车辆和新能源汽车,推进低碳绿色交通发展。三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污染物防治。继续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推进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四水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污染场地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整治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四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

  2、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是个全方位、多维度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系统工程,只有每个行业、每个地区、每个人的共同发力,才能造效。湖南14个市州在6大分类指数上,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各市州要通过总结、分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个重点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加以落实,从而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

承办:能源处
执笔:何    达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