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立足新常态 实现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9-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 长沙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准确把握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围绕“稳住、进好、调优”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七千亿、八千亿、九千亿元大关,跨越了三个台阶,2016年达到9356.91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稳居第六位。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013-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加,2016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4122元,比2012年增加33097元。

  财政收入更加丰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796.5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31.0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490.6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743.70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54.5%和51.6%,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1.0%。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315.81平方公里提升至2016年的374.64平方公里,主城区常住人口突破400万;城市常住人口由2012年的714.66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764.52万人。城区人口聚集能力增强,2016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75.99%,比2012年提高6.6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

  服务业占比较快提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4.2∶56.2∶39.6调整为2016年的4.0∶48.2∶47.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高于第二产业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8%,比2012年提升8.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转型取得明显突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工业多点支撑格局更加巩固。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1.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

  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5年间,金融、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占比提升较快。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2.7%,跃升为服务业第二大行业,比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加值占比为10.1%,提高1.5个百分点;租赁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7.3%,提高0.9个百分点。

  新动能新产业成长壮大

  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98.71亿元,比2012年增长47.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12%。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等一批“长沙创造”实现重大突破,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1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湘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2016年,全市“四上”单位7472家,比2012年增加1805家,平均每年增加451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2016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9758件,专利授权量为14960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98.7%和44.1%。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了快递业务迅猛扩张。2016年,全市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42.3%,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30.7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26028.21万件,比2013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44.2%。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

  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整体提升,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明显下降。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26%,2013-2016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三年造绿大行动”完成绿化面积3.45万公顷,新建各类公园12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7%。推进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358万平方米,湘江两岸、城市桥梁和重要干道亮化提质。

  生活环境稳步改善。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7天,优良率为73.0%,比上年增加9天;重污染天气累计3天,比上年减少11天,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14%。水质环境更放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94元,比2012年增加12830元,年均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8元,比2012年增加7941元,年均增长9.8%,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连续多年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70,比2012年下降0.04。

  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加。2013-2016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0.25万人。一系列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职工工资稳步提高。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77782元,是2012年的1.5倍。

  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3-2016年,全市累计完成民生工程投资1968亿元,年均增长154.2%,其中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项目投资大幅增长。2016年,全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达888亿元,是2012年的3.1倍。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73%以上,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文章刊发于2017年9月28日《中国信息报》地方经济栏目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