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机构改革与发展浅论
今年我国开展地县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统计机构改革亦在此改革之列。乡镇政府统计机构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组织的专门机构,担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核算任务。核算准确与否,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影响国家方针政策和长远发展计划的制定,影响经济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统计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何去何从,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现有乡镇政府统计机构的弊病
1.力量不足、素质不高。乡镇统计工作为上级部门服务多、为乡镇本身服务少,在不少乡镇难受重视,有的乡镇不设统计岗位、或不单设而为兼职,统计人员多未经过专门训练或上岗培训,且专职者少,因而素质差、业务水平低,加之乡镇临时任务多,以致岗位变动频繁、在岗周期短、稳定性差,统计机构形同虚设。
2.统计职能削弱。乡镇一级政府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稳定,统计被看作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以为无足轻重。加之有的统计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难以全面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功能,及时分析研究统计数据,提出针对性强的合理化建议。致使统计地位下降,统计功能削弱。
3.统计法治意识不强。真实性、准确性是统计的生命,依法治统、依法统计是维护统计地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统计活力的必要策略。乡镇统计法治意识淡薄,一是领导缺乏统计法制观念,平时不重视统计工作、疏于培养统计人才,报送年报数据随着领导意识转,好大喜功,用高压手段逼迫统计人员弄虚作假、掩盖缺点、谎报政绩;二是统计人员统计业务、法规学习不够,自身素质差、业务水平低,统计法制观念淡薄。把统计看作简单地报报数字填报表,领导咋说咋办,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4.乡镇统计实务与现行统计制度的差别性矛盾。现行统计制度有不少仍沿袭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指标体系,着眼上层、忽视基层,结合当地实际、为地方政府服务的指标较少,为宏观经济为上级领导服务的指标较全。乡镇统计有地方政府的特殊需要,如张家界某镇旅游业发达,为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地方政府要求加强旅游统计工作,正确计算旅游人数、人次数、人天数、旅游总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平均逗留时间、境外人数等旅游经济指标,但现行旅游统计制度无这类指标的核算方法和指标解释。某乡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稻谷种子种植业并获得丰收,按现行农业总产值指标核算体系,由于种子产量不计入粮食总产量,因此种子产值无法体现在农业总产值中,致使该乡农业总产值比上年明显下降。实际上种子的市场价3倍于作为粮食的稻谷价。虽然该乡农业结构调整得力,农民增收,但统计却不能显示增产。
二、乡镇政府统计机构改革设想
根据机构改革总体思路和乡镇实际情况,本着“精简机构、提高效能”的精神,乡镇政府统计机构改革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并入经管站。也就是乡镇统计站、经管站合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样可使统计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确保数字出自一门,避免数出多门、互相扯皮,更好地发挥统计功能。
2.并入党政办公室。由于村级改革只保留三大主干,村级统计工作由村长或村妇女主任担任,乡镇党政办公室直接联系村级三大主干,统计站并入后可加强乡村两级联系,节省开支,特别是有利于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强化统计功能,充分发挥统计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决策咨询作用。
3.单设统计站。乡镇机构改革,原七站八所的职能继续保留,各站所对上级主管部门有统计报表上报义务,对同级政府有提供详细统计资料的责任。单设统计站可增强独立性,推动统计的专业化建设,提高乡镇一级统计的综合核算水平。
三、推动乡镇统计发展的思路
乡镇统计要发展,必须严字着力,把好数据质量关;培字着手,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管字着笔,发挥统计监督和综合协调作用;建字着眼,推动信息化网络建设。
1.严字着力,把好数据质量关。要做到这一点,乡镇统计人员就要秉公办事,依法统计,讲真话、报实数,尊重事物的客观性、把握事物的准确性。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不畏权、不唯上、不唯书,如实填报和使用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乡镇统计工作不仅是向上级部门报送报表、为领导提供数据,更深层的任务是优质服务、特色服务。
2.培字着手,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实施统计再教育是全面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改变统计再教育不受重视、制约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全面实施统计再教育。不仅培训统计业务知识,还要培训计算机、经济核算、调查分析写作知识,使统计人员成为工作能力强、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
3.管字着笔,发挥统计监督和综合协调作用。要发挥统计功能,必须使统计操作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排除任何干扰因素,独立行使统计权力。要反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反对虚报、瞒报、漏报、弄虚作假、谎报政绩,杜绝危害社会的不良现象发生。要发挥统计监督功能,就要发挥统计综合协调作用,与乡镇七站八所加强联系,作好业务指导和审核检查工作。还要对村级统计业务监督,确保其统计口径准确、来源可靠。为强化统计功能,还应依照现行统计制度,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一些切合本地的统计指标,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写作,提出具有应用价值、操作性强的可行性建议。
4.建字着眼,推动信息化网络建设。电子网络发展迅猛,对统计资料的收集、开发、利用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乡镇统计机构计算机宜进入局域网,和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计算机联通,在网上发布当地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以及经济筹划、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等等,供各方查阅,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验收活动,且有助于改进工作方法、开拓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方向、减少工作失误。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