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衡阳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衡阳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发展六仗”,聚焦“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部署,努力促进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4.56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61.8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139.47亿元,增长1.7%。
一、三次产业稳定增长,经济运行彰显韧性。一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0.87亿元,增长3.6%,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蔬菜、生猪等大宗产品增产保供。其中,蔬菜及食用菌、生猪出栏分别增长2.8%、1.7%。二是工业增长扩面提质。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三大门类“两升一降”,其中制造业增长6.2%,拉动作用凸显;21个行业大类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6.8%,比1-5月扩大13.6个百分点;八大主导行业“五升三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8.8%、10.8%、14.3%,拉动强劲。三是服务业平稳运行。1-5月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130.81亿元,增长4.6%。18个行业大类营收实现增长,增长面56%。物流行业表现良好,1-5月,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收增长36.4%,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收增长28.4%。
二、三驾“马车”逐步发力,经济恢复持续好转。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向好。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比上月提升7.4个百分点。国有投资触底反弹,较1-5月回升幅度达到1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较为活跃,增长9.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产业项目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产业投资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和4.0%。二是消费市场加速释放。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4亿元,增长4.7%,比去年加快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18.7%。随着消费场景增加,接触型消费快速增长,全市限上法人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4.8%、11.6%。三是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68.2亿元,同比增长75.4%;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84.1亿元,发出中欧(中亚)班列28列,同比增长33.3%。
三、三块“新地”欣欣向荣,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一是高新经济成长迅速。上半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5%,比重提升了0.8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5.6%、8.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6.3%,快于全部投资34.3个百分点。二是线上经济增长有力。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同比增长66.1%。受电子商务、互联网消费带动,1-5月全市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4.6%和18.6%。三是园区经济成效显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增长7%、22.2%。园区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76%,较去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实现亩均税收8.12万元,增长123%。
四、三个“口袋”日益丰足,助企纾困有力有效。一是财政收入稳中提质。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9亿元,增长4.8%。其中地方税收69.5亿元,税占比66.3%,较1-5月提高1.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市场持续稳健。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5704.97亿元和3798.42亿元,增长10.7%和10.5%。三是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4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3元,增长6.9%。两项收入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社会经济全面恢复,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但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部分重点领域下行压力加大。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稳定生产、扩大内需、助企纾困、提振预期等工作,持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审核:王亚新]
[责编:刘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