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硅谷高新技术转移及我们的机遇

(决策咨询62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5-01-0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高新技术,是指知识高度密集、学科高度集中、能带来高经济效益、高增值作用,并能向经济、军事和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的新兴技术。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高新技术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载体,大规模地跨区域、特别是国界地转移,大量高新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重组。这使后起者有可能比先行者更广泛更深入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技术资源和两个市场,集成全球优势要素提升自身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美国加州硅谷高新技术发展与转移趋势入手,继而探讨其带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机遇,最后结合湖南实际,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硅谷及其高新技术发展概况

    硅谷,英文为Silicon Valley,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海湾地区的南部。目前,多数当地学者认为,硅谷是指从旧金山(San Francisco) 向南到圣荷西(San Jose),大概纵深100公里的一块西起太平洋岸边的圣塔克鲁兹山脉,东至旧金山海湾的平坦谷地。它以一大批闻名遐迩的高新技术公司,如苹果、惠普、升阳、英特尔、思科和 IBM 等云集于此而著称于世。根据当地一家权威的民间组织——Joint Venture:Silicon Valley Network(以下简称Joint Venture)2004年发布的最新资料,硅谷的区域范围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加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其总面积约1500平方英里,约合3880平方公里,有人口239万。

    这里原是盛产水果的农牧业区,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随处可见大片的杏树、胡桃树和苹果树林。但近50多年来接连发生了四次大的创新浪潮,使之迅速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高新科技产业密集的地带。这四次大浪潮就是:20世纪50年代国防产品的研发,60-70年代集成电路的商品化,80年代微处理器和个人电脑的发展,以及90年代英特网的应用。每一轮创新浪潮都摧生了新的硅谷经济并改进了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组合,并扩展了人才、供应厂商、金融服务提供者和基础设施的网络,为创新和创业营造了栖息地,并为下一轮浪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自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灭以来,近年来的硅谷经济进入了一个滑坡继而低迷的状态。数年前每半个小时创造一个百万富翁的风光不再,人们所见到的是:股票缩水,企业大批关门,失业增加,收入减少,政府财政吃紧,交通拥挤减缓,房租下降,移民减少。但尽管如此,2003年,该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仍高达53100美元(历史最高水平的2000年为62550美元),较同期全美国人均收入31600美元高68%。估计整个硅谷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仍在2200亿美元以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10万美元,高出全美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硅谷现有的8大强势产业集群是:计算机和通讯硬件制造;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学,医学设备,以及生命科学中的研究与发展;软件,包括软件发行与软件服务;创新服务,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即:人力资源、法律等等);整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创造性服务(即:图形设计、广告、营销);社团事务所,包括总部的、辅助的和区域性的事务所等。2003年,在这8大强势产业集群中,人均创造增加值约201900美元,较全美国相同产业集群平均99600美元的水平高出1.03倍。硅谷117万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红利、股票收入等,为62400美元,较全美国平均37300美元高60%,人均生活费用开支则高47%。

    目前,硅谷人预计,新一轮全球性的技术创新或许将在全硅谷地区产生又一轮新的浪潮,推进这轮浪潮的是生物、信息和纳米技术的聚积革命,它将可望支持在十年之内大范围变换产品和商业运作过程,根本改变硅谷的经济和社会,就象前一轮浪潮所产生的影响那样。

    二、硅谷高新技术转移的若干动向

    高新技术转移是一个在全球早已存在的现象。硅谷作为全球高科技重镇,在其近5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向外不断地转移高新技术。近年硅谷自身经济的萧条,更使其高新技术的转移呈现出增强和加快的动向,其中包含着移向中国的趋势,突出表现在:

    1、广泛参加经济科技全球化合作,已被硅谷人视为创建新硅谷的必由之路

    越来越多的硅谷人认识到,要推进新一轮硅谷高新技术的发展浪潮,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对内继续为科技创新与创业营造好栖息地,以保持硅谷的核心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对外寻求互补,扩大合作,以求在全球经济与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中获取更大效益。正如Joint Venture于2003年发表的专题研究报告《营造新硅谷——战略与举措》(Building the Next Silicon Valley——strategy and actions)所提出的:“如果我们为研究、设计和原型制造营造了很好的栖息地,并与全球扩展了双向合作关系,那么新的硅谷就将来临。”

    这篇汇集了60位来自教育、劳动、工商企业、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区域领导成员的智慧的报告,在相当客观地分析了硅谷发展与全球其他区域互补合作的新现实之后,得出结论说:“在我们过去干得很好的方面,世界其他区域也正干得越来越好,从初级的生产和分销到高级的研究和设计,涵盖了我们所有的强势产业。要想在全球化中生存,我们的强势产业就必须在全球合作。它们必须为不同的商业运作找到最佳的场所,与当地合作者工作,并接近全球消费者。必须说明,它们必须跨区域雇用人员和伸展业务,而不仅仅是在硅谷。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公司、商业职能和人才是在世界范围内跨地区广泛分布的。”“我们能够成功,正如其他区域的成功那样----但只有在我们建立了与其他全球性区域的互益关系后才能做到。”

    2、所有的强势产业都已经开始适应全球经济的新现实,在全球跨区域建立互利的合作关系

    以硅谷现今的4大强势产业为例:

    半导体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就开始了发展全球合伙企业。硅谷凭借其实力继续发展其久经考验的半导体设备制造、高速微处理器、和“神奇”设计,同时创建了与亚洲芯片制造相关的连接。半导体工业的逻辑和记忆芯片的商品片段正越来越多地分布于全球各区域之间。以半导体制造业的供应链为例,硅谷人认为,硅谷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之间就存在很好的互补关系:硅谷负责系统和芯片制造集成、全球行销和资本投资;中国大陆承接区域性的分销和低成本的制造;台湾承担有附加值的IC设计、产品分类和先进IC制造。这三个区域中心的互补可以共同促使半导体食物链这块饼不断做大。据估计,到2010年,46%的半导体市场将在亚洲。

    计算机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向亚洲外包个人计算机和其他用品的生产,硅谷则集中精力开发新产品,包括无线系统与服务、电讯设施、以及数据储存。现今多数个人计算机产品的生产已集中在亚洲,特别是台湾地区。据称,中国(含台湾)已经成为美国的头号高技术商品供应者,如今超过90%的个人电脑是在台湾制造。

    软件工业:硅谷在继续为电子商务和以英特网为依托的服务开发新的应用软件的同时,越来越多将软件向亚洲外包生产。其中,对印度和中国的软件外包日益增长,已成为全球供应链条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链条连接着硅谷中涉及设计、工程和行销的公司。在印度的班加罗尔现已有超过990家公司,2001-2002印度创造了20亿美元的软件出口额。

    生物医学工业:这是一个凭借强劲R&D要素而正在崛起的工业。跨地区的合伙企业已开始得到发展,最初是在美国国内,因为大的药物公司需要获得较小的生物公司的协作。企业合并已经开始进入在旧金山海湾地区、波士顿和圣地亚戈的生物制药公司。随着生物医学工业的成熟,更多的与亚洲和欧洲的合伙企业可能出现。例如,15家加州生物制约公司最近就与欧洲的合伙企业生产了4亿美元的产品。

    3、大批著名的公司普遍将其商业运作分解分布在全球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区域进行

    近年来,硅谷的许多公司都正在发展跨区域、跨国界的商业运作互补合作。一般地,硅谷人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将产品的商业运作分解为4个类别:总部、研究与发展、生产、销售/行销或分销。他们认为,各公司在作出应该在何处开展何种商业运作决策时,要以各种因素为依据,诸如费用、商业风险、靠近人才和市场渠道等等。这些因素在全球经济中因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实际上,全球公司有效率的竞争,依靠的就是将每一个区域所能够提供的最好要素连接在一起,将不同商业运作分解分布在能够提供成本、质量和其他便利的最佳组合的不同地方。一般各种商业运作很少同时定位在同一个区域进行。

    以销往欧洲市场的惠普喷墨打印机为例,该产品的商业运作就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将至少跨三个大洲的六个地区连为一体。其总部管理是在硅谷,而设计和营销策划是在圣地亚戈,元件制造和装配则是在爱尔兰、中国、匈牙利和波兰,最后的销售却是在欧洲。在早些年,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商业运作分配主要是低端的生产和销售,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研究与发展水平的提高,基于减轻自身巨额研发资金负担,以及就近抢占市场的考虑,近年来,也开始将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和设计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如:Oracle在北京成立开发中心,美国公司在华协作软件开发等等。

    4、大量科技人才和工作正在向母语国家和地区回流

    硅谷的发展曾大大受益于大量的外国技术移民涌进硅谷,但自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出现了居民净移出的情况。到2003年,硅谷已经丢失了超过19万份工作。除生物制药和健康服务以外,其他各个强势产业都丢失了不少工作,其中软件业的失业最为严重。据称,“富裕”的IC半导体和IT人才数量超过5万人,加之每年当地还会有大学应届生求职,因此不少企业向外转移工作,不少人才外出寻找出路。据Joint Ventur披露的资料,技术公司出口货物越来越少而外包工作越来越多。2000到2002年,美国的技术货物出口减少了26%。旧金山海关区的出口从2000年的580亿美元减少到了2002年的350亿美元。一项美国信息技术协会的新近调查则发现:(信息技术公司中)有12%外包IT工作,还有15%说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内向海外转移工作。商业过程的外包仅在印度过去三年每年就增加了60%。在此期间,高技术服务的贸易盈余已足以抵消商品贸易的赤字。

    由于在硅谷和本国之间已建立起的强大跨国界网络,非美国出生的专家们已经在其祖国建立了商业活动。一轮“智力流通”正在连接硅谷和这些国家的城市中心。例如,据Joint Ventur估计,约有2000人的H-1B护照持有者,他们在泡沫期间从印度来到旧金山湾区工作,但到2001年则已回到印度。另外,在一份由Annalee Saxenian为加州公共政策学会所作的调查表明,76%的印度和73%的中国移民报告说,他们将考虑在其本国开始商业活动。

    三、我国承接高新技术转移的机遇与湖南的有利条件

    众所周知,经济与科技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后发优势”,可以利用先行国家发明的技术实现加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都成功承接了硅谷高新技术转移,前者使台湾成为全球个人计算机的主要产地,后者使印度跻身于世界软件大国。硅谷新一轮的高新技术转移,无疑是我国加速发展的又一次机遇,正在积极实施“科技兴湘”战略的湖南省,尽管缺乏沿海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但也具备了积极承接这一机遇的一些有利条件。

    1、硅谷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转移,有利于湖南参与全国加速建设“世界制造基地”

    随着经济减速,硅谷许多公司利润大幅度滑坡,需要重新寻找成本最低的制造基地。拥有巨大市场、丰富廉价劳动力、上百万有才华工程师和良好基础设施的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以作为当今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重点IT产业为例,其发展历程已走过了生产据点从美国迁徙到日本、日本转移到韩国、韩国又转到台湾的若干个阶段,现在正呈现出由台湾到中国大陆的趋势。据硅谷当地发布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设计和软件工程、网络设计和WEB开发等工作也在大规模地向海外转移。

    湖南“九五”以来通过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湘”战略,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湖南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019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56亿元,较上年增长28.5%。已形成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骨干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特别是在IT领域,座落于省会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是全国最大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全省软件产值约占全国的13%左右,已形成一定的计算机人才、技术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对外来高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创新并走向世界的能力。

    2、硅谷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的转移,有利于我们争取在某些领域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同向发展”
高新技术研发的投入极其高昂,必须通过科技全球化才能分摊巨额研发费用,并占领全球市场,收回投资。由此出现了国家之间因共同研发高新技术而实现“同向发展”(Concurrent Startup)的势头。实际上,不少跨国公司近年已开始将一些研发中心向我国转移。这不仅有利于建立与发达国家技术中心的联系,形成开放型的创新体系,而且可吸引海外人才回流,并大量使用本土人才,有利于为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据国内有关媒体报道,近两年上海猎头在硅谷设立分支机构,为国内企业招揽贤才。在当地有逾万名留学的IT人才对回国效力表示出兴趣。而且他们对年薪的心理价位已从原先的5-6万美元悄悄降到了2-3万美元。

    在硅谷培训期间,我们所遇见在那里创业的湖湘学子也不少。他们普遍表示希望以合适的方式与家乡合作,或推销高新技术产品,或代理家乡在美国的商务,或来湘讲学,担任技术指导,或来湘合作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等等。如:刘胜江博士,目前正与人合伙研发生物医学新药品,尽管有自己的投入和风险投资支持,但仍强烈希望有合适方式回湘与有关大学或医疗机构共同合作,他认为国内具有研发成本低、临床试验条件更好、年轻高素质研究人员易找、市场推广潜力大等众多便利。
    从湖南自身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培养,目前我省已具备了相当的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到2003年末,我省已有73所普通高校, 一大批中央和省属科研院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部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9家,国家(部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0.33万人,约4.2万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在湘两院院士43人。这些科技资源,无疑是承接外来研发中心和人才转移的有效载体。

    3、硅谷高新技术服务产业的转移,有利于我们发展配套产业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就业

    硅谷的实践证明,高新技术的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一大群为之服务的产业和职业的支持,如:创新服务,包括人力资源、法律服务;图形设计、广告、营销服务;社团事务所,包括总部的、辅助的和区域性的事务所等产业。随着硅谷高新技术通过产品生产、销售、研发能力、设计、人才流动而不断转移,对承接地配套服务产业的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为当地政策、法律环境的优化和科研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创新文化、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建设带来新的理念和活力。同时将带动大量的相关职业的发展,如:业务经理,计算机维护专家,行政主管和主管助理,生产经理,行政管理,安装、维修和生产,销售、营销和分送,健康和公共事业,劳动服务,教育与培训等等。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湖南各级党委、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银行信贷、股票上市、费用负担、人才流动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增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和互联网的普及缩短了我省与省外、国外的距离,湖南已是国内交通、通信、电视网络比较密集的省份。所有的乡镇都通了公路,通了电话,所有的县市都进入了长途电话自动网。至2003年末,全省高速公路已达1218公里,移动电话用户已达840.4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已达211.04万户,并且仍在迅速发展之中。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郴州等地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业已具有一定基础。

    四、对湖南加速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的若干建议

    硅谷高新技术之所以发展,是因为硅谷是由各方面因素促成的适宜于高新技术发展的栖息地。为加速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湖南也应采取积极举措,进一步增强自身承接国际高新技术转移的吸引力:

    1、政府应主导统筹规划和对投资环境的改善

    在硅谷的发展中,政府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特别是硅谷的最初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军方巨额的军事定货和投资刺激起来的,没有军事装备的微型化、电子化,就不可能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在随后几十年发展中,硅谷内的各地方政府也一直为创建一个适宜于创新与创业的生活、生产环境而努力,包括社区安全、交通设施网络等等。目前,号称“硅谷之都”的圣荷西市就正在实施其城市再建设规划,以确保其“世界创新中心”的地位。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在许多方面更强有力些,今后除了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发展的规划和滚动实施、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更加注意营造适合于引进与发展高新技术的软环境,包括有效保护创业者、投资者、知识产权所有者和各类中介组织正当权益的法制环境;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适宜于外商、海外留学人员生活、办公、生产的硬件环境、安全环境;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中介和咨询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利于海外留学人员来去自由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商品流通的物流环境等。

    2、充分发掘高校科技资源的潜力

    高科技产业员工选择在硅谷工作及企业选择在当地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当地的高等学府所带来的技术转移。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拉图市(Palo Alto)就号称为“硅谷的诞生地”。斯坦福大学本身也被誉为“硅谷的摇篮”,据说硅谷一半多高科技企业都与它有或多或少的渊源。其它如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旧金山州立大学、圣荷西州立大学等都带动了当地的高科技产业。在湖南也分布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一批颇具科技实力的全国重点大学,2003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836项,批准专利3175项。应继续鼓励在湘的高等院校和各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研究与培训人才,密切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结合。并鼓励科技人员去高新技术企业兼职,通过技术市场转让科技成果。

    3、建设与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高新技术发展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在硅谷的发展中,这种高投入、高风险主要是由各种风险投资来承担的。2000年硅谷的风险投资总额曾高达350亿美元上下,近年虽然急剧回落,但2003年其总额仍占全美国的33%左右。可以说,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高新技术产业化。我国风险投资业还处于萌芽阶段,急需大力发展:一是加速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放宽对各种基金和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限制,逐步由政府主导的模式向“民营官助”为主的模式转变。二是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如项目磷选机制,监控机制,特别是退出机制,要加快建立二板市场,为那些难以通过公开上市实现退出的风险资本提供退出通道。在短期内国内二板市场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可鼓励间接利用主板市场,甚至香港、国外的创业市场,运用各种资产运营方式,为风险投资开辟退出通道。三是大力优化风险投资外部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四是抓紧培养风险投资人才。

    4、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美国自1958年起就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对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系列的扶持。硅谷几乎所有知名的高新科技公司最初都是从不起眼的民间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湖南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起步很快,已成为繁荣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强劲生力军。按2003年统计,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个数已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92.14%;其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额的74.15%、74.05%、75.28%和71.15%。已成长出了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如:远大空调、三一重工、新宇科技、力元新材、三辰影库、创智软件、中标实业、拓维信息、安力电子、山河智能、中圆科技等等。但从绝对规模上看,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尚需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给予更有力的扶持:一是继续优化各种政策、法律、舆论等软环境,并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到位的信息、科技和中介服务。二是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审批方式,规范并尽量减免收费。三是突出发展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四是鼓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以购买、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5、继续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

    孵化器,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后来引入经济领域,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在圣荷西市,我们考察了一家国际企业孵化器(IBI),它不仅为硅谷本地,也为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给人的深刻印象是,企业孵化器作为一种全新的科技服务机构,凭借其良好的设施、全方位的服务、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技术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在孵化器的汇集,对高科技的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对于湖南大量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发展一批孵化器十分必要。应积极鼓励通过“民营官助”的多元化投资,创办一批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国企孵化器、民办孵化器等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并逐步形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

    6、引进与弘扬开放式的创新与创业文化

    不少人把硅谷的成功归因于“硅谷文化”。它是一种由世界各民族精英汇集的,不怕挫折,敢于创新和创业的文化。比如,硅谷公司的生产结构开放,彼此之间专业化协作关系好,整体创新效率高;硅谷人才流动频繁,信息的流动和知识的传播飞快;硅谷人失败了不怕丢脸,工作本身是乐趣,创业本身是目标等等。按2003年统计,在硅谷239万人口中,44%为白人,26%为亚裔,24%为西班牙裔,3%为黑人,3%为其他。在外国出生的人口比例高达39%。成年人中81%的人至少高中毕业,36%的人至少拥有学士学位。可以说,硅谷是文化多元之地,多民族的大熔炉。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进流出和有序竞争,推动着这种创新和创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进一步扩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规模,在全球化的大交流与融合之中,引进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精神,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执笔:张世平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