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坚定信心保增长 抢抓机遇促发展

——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对明年经济发展的建议

(决策咨询32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8-12-2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面对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增长下行的不利影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见事早、行动快,对形势研判准确,部署比较超前,赢得了“经济增长低开高走、价格涨幅冲高回落、结构继续优化、发展动力较强、民生进一步改善”的良好局面。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极其关键的一年,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富民强省和科学跨越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良好

    (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测算,1—11月,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228.3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10.9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735.7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781.76亿元,增长14%。经济增速位次前移。在全国的排位由一季度的第30位上升到前三季度的第16位;中部六省排位由一季度的第6位上升到前三季度的第5位。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的排位由一季度的第23位上升到前三季度的第18位。粮食总产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刷新历史纪录,总产达2971万吨;预计全年生猪出栏增长10%左右。工业经济回升趋稳。1—11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196.85亿元,增长18.4%,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6.9个、1.6个和0.4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的排位由一季度的第27位上升到前三季度的第15位。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力增强。1—11月,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34.12亿元,增长14.6%;贡献率为1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财政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1—11月,全省财政总收入1186.41亿元,增长16.0%;财政支出1289.03亿元,增长29.9%,其中,支持企业节能降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农村建设和民生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如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1.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6.1%。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20.18亿元,比年初增加782.67亿元,增长18%。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前三季度,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3%上升到41.2%;“3+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7%;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0%。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1—11月,非国有经济投资3153.85亿元,增长30.5%,比国有投资快3.7个百分点,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0%。私营企业出口额36.22亿美元,增长51.0%,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6.6%。前三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62.73亿元,占GDP比重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二)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我省着力在深化、加速、带动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增强了工业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一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1—11月,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137.9亿元,增长16.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5%,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3%,比上年同期提高 0.4个百分点。二是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前三季度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9.7%;1—11月,电力等6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40.2%,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三是优势产业稳步发展。1—11月,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2452.55亿元,增长18.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31.4%,生物医药业增长26.2%,电子信息业增长25.2%,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高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38.52亿元,增长36.4%;1—11月,规模工业中的高加工度和高技术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27.65亿、127.51亿元,增长28.7%和26.1%。五是园区工业集聚发展。1—11月,实现增加值1061.37亿元,增长22.3%,贡献率为39.5%,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三)三大需求协调拉动出现新格局。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1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1.82亿元,增长29.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18.83亿元,增长31.1%,其中一产业投资50.95亿元、二产业投资1722.56亿元、三产业投资2545.31亿元,分别增长22%、41.7%和24.9%。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649.27亿元,增长42.3%,拉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377.6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8.04亿元,分别增长57.2%和52.1%。国有投资力度加大,实现投资1697.97亿元,增长26.8%,比1—9月加快3.8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市场持续旺盛。1—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4.05亿元,增长22.7%,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增长25.2%,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2.5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增长19.3%,比上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享受型、发展型等商品销售活跃。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和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7.0%、32.5%和50.1%。三是外贸出口快速增长。1—11月,全省进出口116.12亿美元,增长31.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68亿美元,增长31.0%,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1.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发展加快。1—11月,加工贸易出口7.35亿美元,增长46.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23.41亿美元,增长52.5%。新增引进思科、汇丰银行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湘设立分支机构,引进美国集安科技、中软国际等一批服务外包企业,新签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00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34亿美元,增长22.5%;1—10月,引进内资1027.20亿元,增长10.4%。

    (四)民生得到新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较快。1—10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1.64元,增长12.8%;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682.35元,增长17.1%,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顺利。1—11月,全省新增城镇就业74.11万人,帮助3876户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就业,援助15.32万户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平均参合率达到88.7%。45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部竣工,272所乡镇敬老院完成改扩建,2.38万户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全省参保人数达到611.35万人,城乡大病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440.7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217万平方米。

    二、充分估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逐步显现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正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生产向消费逐步传导,全球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新兴经济体普遍明显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7%,发达国家增长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6%,美国增长1.4%,欧元区增长1.2%;明年世界经济增长2.2%,为近10年来增速最慢的一年。其中,美国经济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发展中国家增长5.1%。世界银行12月9日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增幅只有0.9%。其中,中国增长7.5%,印度增长5.8%,日美欧等“高收入国家”下降0.1%。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信贷紧缩、流动性短缺、资产价格下跌,国际游资跨境异动,引发多国汇率变动,风险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部分国家出现金融不稳定、经济不景气、社会矛盾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强化,国际贸易环境继续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明年全球贸易将减少2.1%,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增加,经济减速势头超出预期。10月,全国粗钢产量下降17%,铁路货物周转量下降0.3%。11月,全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由7月的14.7%回落到5.4%;财政收入增速由9月的3.1%转为下降3.1%;发电量由7月增长8.1%转为下降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36.5%;进出口总额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是近7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后期,多重因素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粮食连续实现五年增产后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更加艰难。人民银行最新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在8%—9%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是8.5%,而世界银行预测只有7.5%。

    结合1—11月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变动情况综合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我省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对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很大困难和压力。

    (一)需求出现收缩。11月,全省发电量由9、10月分别增长5.5%和3.2%转为下降19.2%;用电量下降20.8%;铁路货物周转量由9月增长2.9%转为10月下降4.4%、11月下降15.8%;高速公路货车车流量由5月的139万辆下降到10月的123万辆、11月的119万辆;外贸出口增幅由9月的74.1%、10月的29.6%回落到3.7%。11月,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由9月增长48.2%、10月增长21.3%转为下降5.0%;产销率由9月的98.61%回落到97.42%。1—11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974.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降幅比1—10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降幅比1—10月扩大0.6个百分点。10月末,我省城镇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371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22个,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减少的省份。1—11月,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817.52亿元,增长20.5%,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一季度、上半年回落22.5个、11.8个和9.7个百分点;拖欠工程款67.04亿元,增长37.5%,比1—10月提高4.7个百分点。1—11月,全省新批外资项目473个,较上年同期下降25.3%;合同外资金额41.51亿美元,下降12.5%。新批项目减少,大项目不多,外资拉动经济增长乏力。11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14.5%,增幅分别比9月、10月回落19.8个和13.5个百分点;1—10月,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2.8%,增幅比1—7月、1—8月、1—9月分别回落6.3个、3.8个和0.9个百分点。

    (二)效益面临下滑。1—9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利润285.93亿元,同比下降13.5%。部分行业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明显增多。11月份,停产半停产的规模工业企业比10月增加320家,主要集中在高耗能及资源型等行业中。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回落。6—11月分月累计增幅分别为20.5%、19.8%、18.2%、17.1%、16.9%和16.0%;11月,财政总收入增幅由10月的15.4%回落到6.1%,呈现逐月回落态势,而同期累计支出增幅一直保持在29.9%—36.4%之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及扩大内需十大举措出台,企业政策性减免税收和扩大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加剧收支矛盾。

    (三)就业形势趋紧。12月初,我局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被访家庭中,有24.6%反映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目前已失去工作返乡,有7%反映目前失去工作还在找工作。2005、2006、2007年我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分别为41.86万、43.33万、44.38万人,预计2008年仍会超过40万人。明年城镇下岗再就业人员、30万高校毕业生,以及部分复退军人需要安置就业。而明年我省预计新增城镇就业仅为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仅80万人,比2008年分别减少20万人和30万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受就业形势、企业效益和农产品价格回落等综合因素影响,如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将低于今年,有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三、理性展望,明年经济保增长仍具备现实条件和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当前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根本性逆转,我们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加快推进“一化三基”,千方百计扩大需求,全力促进民生改善,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备现实条件和机遇。

    (一)从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看,我国和我省经济发展仍处在黄金战略机遇期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巨大。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9%(2004年,下同),大幅低于美国的76.7%和日本的68.1%;消费率为49%,而美国和日本分别高达86.1%和75.4%;城镇化水平为44.9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9%和高收入国家的78%;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为33辆,每万人铁路长度为0.6公里,而美国2005年就达到814辆和5公里以上。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具体到湖南来说,发展空间和潜力更大。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2007年,我省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3%,分别比山西、河南、江西、安徽和湖北低17.4个、12.6个、9.1个、2.1个和0.4个百分点,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大。同时,我省“两型产业”发展前景广阔。2007年,全省规模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仅为1.9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0.3%,均明显低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国2.86%的比重。此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也有较好的基础条件。2007年,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4%,但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3.27%。此外,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有较大发展潜力。2007年,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6%,目前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之比为1︰1,而我省为1︰1.57。二是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投资的缺口比较大。2007年,我省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537.8元,仅为全国的62.6%;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6%,低于全国18.4%的平均水平。交通、城市用气普及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基础设施也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17位,规划建设的21个出省通道,目前只建成5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7.63平方米,而全国已达9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46.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2.8%,分别低于全国的62.8%和62%。前三季度,我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74.94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只有36.2%,低于全国(44.3%)、湖北(47.7%)和福建(48.8%)。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扩大消费的余地较大。2007年,我省城镇化水平为40.45%,低于全国(44.94%)、湖北(44.3%)和山西(44.03%)。如果我省城镇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人口将增加306万人;按目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5613元计算,消费支出将增加172亿元。如果考虑消费的乘数效应,经济总量将增加更多。

    (二)从改革开放30年看,我省经济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从我国来看,1979—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增速快6.8个百分点,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8%上升到6.0%。2007年,我国GDP居世界第4位,对外贸易总额列第3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人均GDP为2465美元,财政总收入51322亿元,外汇储备接近2万亿美元。这是我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物质基础。过去30年,我国经济经历过两次大的波动,增幅分别下滑到3.9%和8%以下,但每一次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控之下,重又焕发生机与活力,继续在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上健康运行。从我省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7亿元增加到9200亿元,总量扩大13.4倍;工业增加值由51.94亿元增加到3375.87亿元,年均增长12.0%;财政总收入由28.98亿元增加到1123.27亿元,年均增长13.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3.99亿元增加到532.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为23043.62亿元,平均每年增加投入147.39亿元,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增强了我省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今年我省经济虽然开局不利,但由于有效应对,全年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尽管明年我省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困难不少,但内生动力和惯性作用依然较大,增长潜力仍保持在10%以上。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完全有信心确保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国的保增长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抵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央及时果断地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两年投资总量达4万亿元的计划,其中今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细化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出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和救助度。在货币政策方面,重点要发挥其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保持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加上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追加政策性银行今年贷款规模1000亿元;央行9月份以后连续四次降低利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农业发展上,国家将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标准,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等,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上,重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主要政策措施是:实施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1233亿元;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出台了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10项措施,突出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加大投入,两年内投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资金达16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是新一轮投资的重点,4万亿元投资中,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投资达1.8万亿元,占到总投资的45%;明年规划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左右、投资总量达1万亿元。“十一五”时期,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将达2.1万亿元,明年将再次提高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入,目前交通运输部门正在准备制定一个3~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在稳定外需方面,国家在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12月1日,第三次上调部分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共调整3770项产品,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同时,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中央采取的这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大多是我省推进“一化三基”的重要内容,为科学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四)从改善民生看,也需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民生改善力度明显加大。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294元和3904元,为1978年的38倍和27.3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原因,我省解决民生问题一直压力较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明年的压力更大。一是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0—2007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8.8%和6.3%,经济增速分别比城乡居民收入快2.1个和4.6个百分点。考虑到明年国家把改善民生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是前提,如果初步定为9%和7%以上的话,那么经济增幅至少要达到11.5%。二是确保就业人数稳定增加。根据2001—2007年我省经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岗位4.8万个计算,如果明年要实现新增就业50万人,经济增速必须达到10%以上。三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落实,也需要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因此,在确定明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要把保障民生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不误、双促进。

    上述分析,既是我们确定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的有利因素,也是需要兼顾的重点。要谋划好我省明年经济工作思路,总体上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基础条件,确定一个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综合考虑,我们认为2009年我省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仍为10%,工作目标仍为12%,这既基本符合湖南的实际,也坚决落实了中央“保增长”的要求。

    四、攻坚克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几点建议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和计量模型预测,要实现经济增长12%,其产业支撑条件是: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要增长4.5%、15.3%和12%以上;需求支撑条件是:最终消费需求要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现价);资本形成总额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000亿元以上,增长28%以上。明年在国内外预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上述目标具有相当挑战性。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既要清醒面对困难,又要坚定信心,着力推进“一化三基”,着力加大投资、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保增长。

    (一)加快投资增长强引擎。2007年,我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7%,明年国家继续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对我省有利,关键是要抢抓机遇,强化措施,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倍增作用。一是切实加快新增投资落实转化,突出国有投资的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今年我省通过努力,争取到中央新增1000亿投资的5.14%,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好的先机,来之不易,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抓紧做好相关工作,加快进度,务求在国家规定时间内,将投资转化为实物工作量。要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放大国有投资的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真正使国有投资达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二是积极引导启动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民间投资是社会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次政府新增投资能不能达到启动内需的预期目标,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调动占全社会投资2/3的民间投资的信心。明年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引导非国有经济投资生产性领域,投资高新技术项目。三是重点抓好大型项目对接和建设。大型项目对一个地区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如武广高速铁路对我省2006年、2007年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9.9%和6.9%。明年,要抓住国家放宽金融货币政策,扩大支持项目建设国债资金规模以及增值税转型改革等难得机遇,集中精力争大项目、引大项目、上大项目。各级各部门要抓紧策划、筛选、包装,切实做好娄底薄板深加工、湖南有色矿产品开发等一批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又切合发展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笼子。把握跨国集团战略调整和央企生产力发展趋势,优化对接合作机制,吸引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带项目来湘投资兴业。基础设施项目:以农田水利、农村公路、沼气池、中小学寄宿制学校、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成1.5万公里农村公路;以适应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包括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改造、长株潭城市群“七纵七横”城际道路、城际轨道、机场改扩建、洞庭湖区和湘江高等级航道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加快衡茶吉铁路和湘桂复线等铁路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建成邵永等3条,加速在建25条,新开工18条高速公路,完成高速公路主骨架,启动6000公里国省道干线改造,武广铁路试运行;以城市污水、垃圾、医疗废弃物处理,地下管网工程建设完善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成70座污水处理厂、30座垃圾处理场和9个医疗危险废物处理场;以城市主干网和农村电网改造、新电源工程、煤矿技改扩能、桃花江核电工程等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力争建成电厂(水电站)4座、新开7座。基础产业项目:以万千百亿产业重大项目为重点,主要加大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优势行业的投入,突出抓好先进装备制造和新兴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食品加工3个万亿产业项目建设等。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障项目对资金和土地的需求。

    (二)力保工业增长稳大局。近年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1—11月,全省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3%,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明年,必须继续紧紧围绕深化、加速、带动总体要求,围绕“壮大一批千亿产业、发展一批千亿集群,培育一批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千亿园区”的“四千工程”,着力抓好中央政策的配套落实和大型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密切关注工业形势的变化,确保工业增效提速。当前,市场瞬息万变,必须密切关注形势的变化,加强对工业运行的调控。要把握全球金融危机的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及其对我省产业发展的影响,密切关注工业运行态势,强化预警预测,提高分析判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全力做好要素供应和后勤保障工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信息的披露力度,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出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销率。比如我省钢铁业就要跟市场需求变化,该保的要保,该压的要压,让更多的资源投向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要抓住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回落的机遇,促进企业增效提速。二是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以国家加强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投资为契机,紧盯国内外产业和技术发展前沿,抓好后续工业项目储备、包装和开发。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深度挖掘、二次开发,启动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厂房、年产1亿人份流感疫苗、8英寸集成电路圆片制造等一批具有产业发展前瞻性、技术含量高、新型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技改挖潜资金和有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主要投向“双百”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等项目;对龙头项目,优惠政策一次性给足、资源要素重点倾斜、服务保障全力以赴,进一步提高已建成项目的生产效能,加快推进湘潭吉利汽车等在建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产能。

    (三)扩大消费需求增后劲。在当前外部需求减弱,扩大出口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明年要千方百计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以上的增长,为保增长奠定基础。一是加强引导宣传,增强消费倾向。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扩大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能力。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前景广阔。2007年,我省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87,高于全国的0.78和全省城镇居民的0.73,说明增加我省农民收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最大。明年应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特别是要抓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配套落实,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房地产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可以拉动50多个行业。我省近1/5的投资、1/3的财政收入来自于此,房地产市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关乎整个经济的发展。要加大对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户的基本生存条件;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增强市场信心,进一步刺激需求;切实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解决5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谋长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强大动力。当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面临重新布局,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产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以及市场约束力增强的“倒逼”机制。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产业优化。通过优化重组、改造提升、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要对冶金、机械、有色、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进行高端化、“两型”化、高新化提质改造,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精品钢材等产业的发展;精心培育和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光伏、新能源设备、生物医药、动漫产业等成长性好的“两型”和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内外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省内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联大联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贯彻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把农产品加工特别是食品加工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瞄准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支农产业。加快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和模式,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大力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湖南科技优势,让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研发、孵化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二是突出“两型带动”。以长株潭“两型”建设带动“两型”产业,努力把长株潭建设成为现代装备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板块;以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为依托,加紧建设钢铁、有色深加工,西部中药谷、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把湘中、湘南、大湘西打造成优势特色资源产业板块。三是突出承接产业转移。以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协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华磊LED产业化、华阳电子激光头等项目,打造大湘南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湘北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产业转移板块。此外,继续实施“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深入开展湘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明年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五)稳定出口增长添动力。虽然我省外贸依存度不高,但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和间接带动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以及国家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一是培育壮大进出口企业主体。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加大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推广和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帮助中小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在保住现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精心组织好“广交会”、“东盟博览会”和其他展会活动的贸易促销,增加在手合同,扩大贸易量;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促销;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扩大网上贸易。三是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突出抓好“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以抓好出口名牌的评选为重点,加大培育工作力度,扶持、保护、发展一批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品牌。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积极引导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着力培育机电产业新的出口增长点,千方百计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四是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商品出口基地,积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五是努力扩大有效进口。突出进出结合,以进促出,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扩大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机械家电、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等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鼓励企业进口先进实用技术和专利。

    (六)大力改善民生固基础。在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全省经济运行动态趋向性、全局性和典型性问题的综合分析,要在保增长的大前提下,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一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结合我省实际,切实落实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六大举措,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关注和解决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帮助它们能顺利渡过难关。二是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的有利机遇,拓展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空间。要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的《贯彻落实意见(草案)》为契机,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对现有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1500万亩农田实行完善配套,对150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升,提高稳产高产农田比重。积极推进大宗优质农产品的良种繁育、有机生态种养、精深加工、贮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开展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继续实施“千区万户健康养殖示范工程”;重点扶持品牌茶、有机茶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油茶丰产基地县。制定传统产业提升的专门规划与推进机制,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支持标志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外向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建设生产基地。推广多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安全、高效农业。三是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把原来主要针对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扩大到这一次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影响的所有企业,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停产半停产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对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中央重点扶持的建设项目以及省市重点工程,建议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健全完善就业与再就业制度,特别是研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投资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建议将援助对象从城市的零就业家庭扩大到农村的零转移家庭。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计划”、“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工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四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着力改善特殊群体生活。着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救助新模式,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构建。不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重点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着力改善优抚群体生活,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张世平 戴乐平 曾斌求 彭积龙 宋立冬 贺震 周颖江
核稿:张映欣
责编:徐  林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