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投资总量持续扩大 经济基础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0-1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抢抓历史机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千方百计扩大投入,着力加强“三基”工作,强力推进“三化”进程,全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投资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1978-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5891亿元,年均投资4897亿元,年均增长21.4%。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投资领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投资体制、投资主体、资金渠道、管理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充分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全省投资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尤其“九五”时期以来,湖南投资与GDP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投资呈现出规模适宜、增长适度、贡献率上升的基本特征。

  1978-2017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是1950-1977年累计投资的767倍。其中,“六五”(1981-1985年)时期累计完成投资273.35亿元,年均增长21%;“七五”(1986-1990年)累计完成投资594.27亿元,年均增长8.3%;“八五”(1991-1995年)累计完成投资1655.6亿元,年均增长33.4%;“九五”(1996-2000年)累计完成投资4237.26亿元,年均增长15.3%;“十五”(2001-2005年)累计完成投资8668.75亿元,年均增长19.2%;“十一五”(2006-2010)累计完成投资30231亿元,年均增长29.7%;“十二五”(2011-2015)累计完成投资90534亿元,年均增长23.7%;进入“十三五”时期,2016年完成投资28353亿元,增长13.8%,2017年完成投资31328亿元,增长13.1%。

  改革开放40年,湖南投资大致经历了3个高速扩张期、2个调整期和3个低谷点。第1个扩张期为1978-1988年,全省投资从1978年的20.15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140.04亿元,年均增长21.4%。其中,1981年出现第1个低谷点,仅增长3.9%;1983年、1985年高速增长,分别达38.5%和38%。1989年出现第2个低谷点,全省投资急速下降18.3%,也是改革开放40年唯一一个投资下降的年份。第2个扩张期为1990-1996年,全省投资从1990年的124.17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678.33亿元,年均增长32.7%;其中,1992年、1993年分别增长48.6%和37.2%。1997-2003年为调整期,全省投资步伐放慢,年均增长14.2%。其中,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1997年是第3个低谷点,仅增长3.3%。第3个扩张期为2003-2013年,全省投资从2003年的159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7841亿元,年均增长27.7%。2014-2017年为调整期,国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投资更注重结构优化,投资增速逐步趋缓。

  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1978-2017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9.8%,其中资本形成率从1978年的28.9%上升至2013年的57.7%,之后缓慢回落,但仍维持在50%以上。在第1个投资扩张期(1978-1988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8.5%,其中投资的平均贡献率为27.4%,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提速;在第2个投资扩张期(1990-1996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0.7%,其中投资的贡献率为30.9%,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加速;在第3个投资扩张期(2003-2013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2.6%,其中2013年资本形成率达到最高点57.7%,经济增长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速度。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投资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决定经济增长方式、速度和效益。因此,投资结构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1978年以来,湖南以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发展理论为指导,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投资构成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比重下降,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较快,比重上升。1978-2017年,全省建筑安装工程投资13.93万亿元,年均增长22.3%。其中,2017年全省建安投资24058亿元,占总投资的76.8%,比重比1978年的46.3%上升30.5个百分点。1978-2017年,全省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3.19万亿元,年均增长19.3%。

  从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比重下降,地方项目投资增长较快,比重上升。1978-2017年,全省中央项目投资7017亿元,年均增长12.4%。其中,2017年全省中央项目投资417.48亿元,占总投资的1.3%,比重比1978年的21.9%下降20.6个百分点。1978-2017年,全省地方项目投资18.73万亿元,年均增长21.5%。

  从建设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加强,生产能力持续扩大。1978-2017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5.04万亿元,年均增长18.1%。

  从投资产业结构看,1978-2017年,一、二、三次产业分别累计完成投资6626亿元、77730亿元和110650亿元,平均投资结构为3.4:39.9:56.7,第三产业投资是主体。其中,1978-1988年三次产业分别投资103.02亿元、251.61亿元和352.06亿元,平均投资结构为14.6:35.6:49.8;1989-1999年三次产业分别投资302.02亿元、1452.6亿元和3310.55亿元,平均投资结构为6:28.7:65.3;2000-2017年三次产业分别投资6220.98亿元、76025.55亿元和106987.55亿元,平均投资结构为3.3:40.2:56.5。

  二产业中工业投资不断扩大。1978年以来,为了迅速摆脱湖南发展困境,尽快建立现代产业结构,全省将有限财力投向现代工业部门上,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1978-2017年,全省工业累计完成投资7.55万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2017年全省工业投资11037.95亿元,增长7.4%。

  随着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全省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从1978年的17.2:47:35.8调整为2017年的4:36.3:59.7,一、二产业投资占比大幅回落,三产业投资占比大幅上升,促进了全省经济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调整为2017年的8.8:41.7:49.5,一产业占比大幅回落,二产业稳中有升,三产业大幅提高,显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三、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强,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加速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对于全省企业的营运效率、经营成本和效益均有较大影响,是投资者评价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1978-2017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4万亿元,年均增长18.1%。特别是2007-2017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完成投资4.46万亿元,年均增长23%,重点加大了水利防洪、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城乡电网改造、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对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湖南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1978-2017年,湖南重点加强了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建设和县乡公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59万亿元,年均增长20.2%。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基本形成,2017年底,全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397公里、6419公里;沪昆高铁、石长铁路复线及二广高速湖南段、平汝高速、杭瑞高速湖南段等项目建成通车,长株潭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首条地铁线和中低速磁浮线开通运营,常益长、黔张常、张吉怀、怀邵衡、蒙华铁路湖南段等铁路和长益(扩容)等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4.0万公里,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全省公路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完成10.19亿人次、529.65亿人公里、22.19亿吨、3487.13亿吨公里,集装箱吞吐量59.43万标箱。空运条件不断改善。全省民用通航机场达7个,黄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2300万人次。2017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电信业务总量(2015年不变价)928.5亿元,增长67.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74.4万户,下降1.2%;移动电话用户5683.4万户,增长13.8%。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315.5万户,增长23.3%。

  2、能源建设提供基础保障。1979-2017年,湖南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投资8448亿元,年均增长17.8%。其中,2007-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6911.86亿元,年均增长14.9%。全省重点加强了主电厂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以及农村水电建设,加大煤气及水的投资力度,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电力工业体系,扩大了城市供气供水的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3、城市基本功能建设加强。改革开放前,湖南经济建设着重于工业基础设施,其他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道路、城市扩容、城市绿化建设和旧城区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等投资加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境美化和保护设施建设提升;生活服务系统,包括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等建设提升。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2017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4.62%,比1978年提高43.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提速,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995年以来,随着湖南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入,住房商品化得到迅速推进,房地产开发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1995-2017年,湖南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25061.11亿元,年均投资1089.61亿元,年均增长21.1%,其中2017年的比重达10.9%,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1995-2017年,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年均增长17%;竣工面积50377.7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6030.24万平方米。

  1995-2017年,全省商品住宅累计完成投资17322.88亿元,年均投资753.17亿元,年均增长22.7%,商品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1995年的48.5%提高到2017年的64.0%。1995-2017年,全省住宅销售面积由1995年的126.74万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7368.27万平方米,住宅销售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从1995年的87.1%回落到2017年的86.4%。

  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省居民居住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9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46.4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10.5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63.52平方米。

  五、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促使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

  1978年以前,湖南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外商等多元主体共同投资、竞相发展的格局。1978-2017年,湖南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6.63万亿元,年均增长18.3%;非国有经济投资13.13亿元,年均增长23.6%,高出国有投资增幅5.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投资的主要力量。2017年,全省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1978年的27%提升到66.8%,而国有投资占比则由73%下降至33.2%。

  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促使融资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从财政资金来看。1985年以来,湖南全面推行拨改贷,投资效益明显改善。1978-2017年,全省国家预算内资金累计1.1万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5.4%,年均增长13.8%。其中,2017年全省国家预算内资金1611.70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5.2%,比1978年的51.9%下降46.7个百分点。

  从国内贷款来看。1979年以来,银行开始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业务,信贷投资比重稳定增长。1988-2017年,湖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累计2.07万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0.1%,年均增长16.7%。

  从利用外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以来,湖南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宽吸收外资渠道,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努力提高引资的品质和水准,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发展。1988-2017年,全省利用外资累计1642.67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0.8%,年均增长17.5%。其中,2017年全省利用外资118.64亿元,是1988年的108倍。

  从自筹资金来看。为了发挥地方和企业积极性,进行了大规模的放权让利改革,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的比重迅速上升。1978-2017年,全省自筹资金累计14.56万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1%,年均增长22%。其中,2017年全省自筹资金2.23万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1.5%,比1978年提高23.4个百分点。

  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面对新时代,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更有艰巨的困难挑战。让我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投资质量,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承办:投资处
执笔:邓海龙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