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新旧动能有力接续 株洲•中国动力谷迅速崛起

——株洲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3-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大面积淘汰落后产能的阵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一谷三区”建设,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都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达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综合实力再上台阶,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按可比价计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5.80亿元,是2015年的1.41倍,“十三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7.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个和0.1个百分点;2019年成为全省第五个GDP总量跨越3000亿元的市州。人均GDP由2015年5.87万元增长到2019年7.46万元,2016-2019年年均增长7.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个和0.4个百分点。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4.60亿元,2019年成为全省第2个地方收入跨越200亿元大关的市州。

——城市承载力不断提高。株洲城区“东拓、南进、北联、西提”步伐加速,建成区面积由112平方公里扩大到150平方公里,长株潭城际、洞株快速路、中环大道等相继建成,有效畅通了内外循环,城市发展空间得到优化拓展。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402.85万人,城镇化率67.9%,较2015年提升5.8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31个和10.6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每年净增6.3万。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已实现全市城区和各县(市)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空气污染综合指数逐年下降,2020年,空气优良率86.6%,森林覆盖率达到62.1%,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株洲绿色转型发展实践经验得到国家发改委重点推介,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工作两次获得国务院表彰。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成功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之一,“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排名逐年攀升,从2015年的第83位前移至2020年的71位。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三产占比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3.5%、6.8%和8.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7.6:57.3:35.1调整为2020年的8.2:46.3:45.5,三产占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产业内部结构优化。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54.68万吨,存栏生猪191.94万头。工业增加值1012亿元,年均增长6.9%;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76.7%,较2015年提升8.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加工度占比56.5%,较2015年提升9.4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971.47亿元,年均增长7.7%。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43.38亿元,增长46.8%,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63.7%。

——非公经济贡献突出。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95.80亿元,增长10.1%,占GDP比重为63.1%,较2015年提升6个百分点;2016-2019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9.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5%。


三、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整体退出,大量鞭炮烟花、煤炭、造纸等企业关停并转,湘江流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曾汇集261家重化工业企业的清水塘完成全面搬迁。全市累计关闭近2000家落后淘汰产能企业,仅清水塘搬迁改造就净减工业产值200多亿元。2016-2019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分别下降5.47%、4.96%、5.54%和6.04%,超额完成累计下降15%的规划目标。

——加快培育新动能。“一谷三区”建设上升到国、省战略层面,株洲•中国动力谷引领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效果显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3.85亿元,增长13.8%,占GDP比重为28.1%,较2015年提升了5.6个百分点。2019年,株洲•中国动力谷“3+5+2”产业规模约2630亿元,增长16%左右,占全部工业比重75%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91%,较2015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强度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8个和0.93个百分点;建成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500家,其中国家级43家、省级228家。

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三驾马车平稳增长。全市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积极化解中美贸易摩擦不利影响,积极抢抓国内市场,内需市场更趋繁荣多元,开放型经济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十三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1.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4个和0.2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0.42亿元,是2015年的1.44倍,年均增长7.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个和1.4个百分点;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电子商务城市。“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21.30亿美元,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中欧株洲国际班列正式运营,开通株洲至深圳港海铁联运班列,建成全省首个A1级通用机场,开通首条固定低空旅游航线,全市开放型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20年末,全市各类法人单位3.89万个,较2015年末新增1.46万个,年均增长9.9%;在库“四上”企业4254家,较2015年新增1297家。新增“四上”单位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单位数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3.4倍、1.7倍和1.4倍。

——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区域推进、全时段提速、全流程再造、全方位互通,在全国率先推行财政投资评审负面清单管理,在全省率先制订政府采购负面清单、推行经营性资产集中统管,连续五年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和温暖企业行动;2020年,位列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百强榜第71位,“信用株洲”进入全国百强。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成果丰硕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十三五”期间,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3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2%,增速高于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88元,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年均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17:1缩小到2020年的2.1:1。

——社会保障全方位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新增就业28.6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2018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州;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超过80%,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2019年,每万人拥有专职教师数112人,较2015年增加17人;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标准化医疗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9年,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和医生数分别为73.6张和27.3人,较2015年新增18.5张和5.6人,平均寿命提高到78.88岁。

——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全市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喜人。2017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已达到98%;县市区全面小康补短板扎实推进,全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8年,茶陵、炎陵两个国家片区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域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1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消除贫困人口15.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7%下降到0.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凝眸回望,这份厚重亮眼的成绩单一笔一画重重地落在了党员干部向着使命集结的初心里,落在了各项事业攀升的数据曲线里,落在了百姓共享平安和谐的幸福笑脸上,也落在不负韶华奔征程的铿锵步伐中。“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株洲市将始终不移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株洲•中国动力谷,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乘势而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