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砥砺奋进铸辉煌 阔步赶潮开新篇——新中国75年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9-2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75年来,郴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开拓进取,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靠奋斗出彩,全市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跃上新高度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郴州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振兴发展经济,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总量稳步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总量质量双“丰收”。

(一)经济总量壮大。新中国成立之初,郴州属于典型的一穷二白偏远小城,1949年,郴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仅1.0亿元。勤劳不屈的郴州人民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奋力赶超,逐步发展成为“船到郴州美,马到郴州肥,人到郴州不想回”的现代开放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0.32亿元,到1995年破百亿大关,2010年跃上千亿新台阶,2017年再迈两千亿里程碑,2023年实现3000亿元新突破,达到3110.6亿元。1952-2023年,GDP年均增长8.1%,占全省的比重从5.4%提升到6.2%。至2004年起,稳居全省第六位,成功跻身湖南经济发展强市“第一方阵”。人均GDP由1952年的75元增加到2023年的67347元,年均增长6.8%。

(二)财政实力提升。1955年郴州地方财政收入仅0.27亿元,1998年突破10亿元、达11.6亿元,2012年迈上100亿元台阶、达119.7亿元,2023年达188.0亿元、比1955年增长690.8倍、年均增长10.1%。人均财政收入超4000元,为4070元/人,比1955年增长276.4倍,年均增长8.6%。

(三)市场主体增加。截至2023年末,郴州各类经营主体达37.89万户、较2020年末增加9.27万户,其中企业9.55万家,个体工商户27.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0.75万家。全市在库“四上”企业3791家,较2011年推行企业一套表统计联网直报制度以来增加2042家,年均增长6.7%。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之初,郴州经济以农业为主,195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1.1:2.2:16.7。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农业根基不断巩固、工业产能持续攀升、服务业发展突飞猛进,到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4:38.6:51.0,第二、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郴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实施“四大百亿”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23年,郴州农业总产值达到588.97亿元,是1949年的116倍,年均增长4.5%。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8年的0.1万千瓦增加到2022年的461.9万千瓦。2023年,郴州粮食总产量达到190.9万吨,是1949年的4.7倍,年均增长2.1%;油料、水果、茶叶产量分别达16.38万吨、109.88万吨、1.02万吨,分别是1949年的448.7倍、1096.6倍、146.1倍,分别年均增长8.6%、9.9%、7.0%;生猪出栏625.14万头,年均增长4.7%;渔业总产量11.87万吨,是1949年的97.6倍,年均增长6.4%。

(二)现代工业质效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郴州工业基础薄弱,仅有几家小煤矿和少量的手工业,1950年工业增加值仅0.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郴州努力摆脱资源路径依赖,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积极推进“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涵盖有色、能源、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等品种众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23年,工业增加值达1017.19亿元,比1950年增长4212.8倍,年均增长12.5%,占GDP比重从1950年的9.1%提升到2023年的32.7%。2023年工业总产值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比重分别为8.6%、84.0%、7.4%,与1949年相比,采矿业比重降低47.4个百分点,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比重分别提高41.1个、6.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迅速扩大,由2000年的21.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48.79亿元,增长6.0倍,年均增长8.8%。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05-202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6.4%,年均下降4.8%;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5.2%,年均下降6.9%。园区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末,郴州共有12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58.2平方公里,全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2%,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199亿元,增长16.1%,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现代服务业成效明显。郴州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金融、消费和商贸物流四大中心,擂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战鼓”。2023年成功举办“湖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生态旅游如火如荼,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202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584.9亿元,占GDP比重50.9%,比1949年增长7923.5倍,年均增长12.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0%,成为“第一大产业”。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23年,全市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8.35、142.87亿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128.0倍、48.2倍,分别年均增长11.4%、9.0%。

三、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郴州投资规模持续壮大,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对外经贸跨越发展,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总量1950年仅100万元,1978年突破亿元大关,1992年突破10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2年超1000亿元,平均每十年左右上一个新的“十亿”“百亿”“千亿”元台阶。特别是在项目建设“1331”工作法的强力拉动下,2023年,郴州以“旅发大会”为契机,以“四大定位”标志性项目为牵引,重点推进郴州国际内陆港、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Gwh储能电池及配套电池新材料建设项目、国际温泉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投资增长7.3%,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投资占比稳步提升,2023年,郴州服务业投资占比由1978年的11.1%提升到48.2%;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2023年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2%,占全部投资的49.6%。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占全部投资比重达七成。

(二)消费市场日趋繁荣。社会产品日益丰富,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升温、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宽。2023年,郴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4亿元,为1950年的3768.0倍,年均增长11.9%。商品零售额、餐饮消费额分别由1957年的1.26亿元、0.0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07.4亿元、1610.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0.7%、13.3%。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全面开花,2023年,借“旅发大会”东风,郴州实现国内外旅游人数706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31.5亿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55.3、22.6倍,分别年均增长19.2%、14.7%。

(三)对外开放成绩斐然。近年来,郴州紧扣“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目标,聚力建设“开放发展排头兵”,提升融湾向海的层次能级。招商引资打开新局面,郴州实际利用外资从1995年的1478万美元增长到1.6亿美元,年均增长8.8%,总量居全省第二位。自贸引领取得新成效。湘粤非铁海联运“一港通”实现突破,物流成本降幅、通关效率提速均达30%以上。湘粤港“跨境一锁”正式运行,成为全国除广东以外的首个试点,全程运输时间较以往压缩50%,郴州成功列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对外经贸拓展新领域。开展外贸主体创新三大行动,2023年,有41家生产型企业实现外贸“破零”,实体贸易增长47%。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44.3亿元,较1995年增长1776.2倍。郴非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对非贸易进出口完成67.8亿元,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市。

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交通建设明显加快。截至2023年末,郴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79公里,11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建成郴资桂和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区域内一小时经济圈、辐射长株潭和珠三角等经济板块的三小时交通经济圈。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由1952年末的351公里增至2023年末的18140公里,增长50.7倍,100%的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和客运班线。全市铁路旅客运量由1980年的148万人增至2023年的720万人,增长4.9倍。2021年9月,投资21.3亿元建成的郴州北湖机场正式通航,2023年实现航空起降4678架次,旅客吞吐量41.6万人。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23年末,郴州用水普及率100%,市城区燃气普及率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2.1%,森林覆盖率60.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9.3%。大力实施拆违治违、主次干道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工程,城乡环境整治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成效明显,成功创建了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全市11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7.2%,53个省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总体为优,优良率为100%。

(三)公共服务明显加强。进入新世纪以来,郴州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提质量增效益,公共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逐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日益丰富。截至2023年末,郴州共有群众文化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截至2023年末,全市1952个村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49个村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087个村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1543个村开通公交运行班线。通信基础网络日益发达。2023年末,郴州移动电话用户522.1万户,互联用户173.4万户,较2000年末分别增长87.5倍、65.4倍。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逐村建成集电商、云喇叭、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防溺水监控系统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数字乡村”平台。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福祉不断增进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郴州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社会保障网络日趋紧密,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一)科教文卫全面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事业从无到有、高科技企业由少到多、科技创新能力由弱变强,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活动支出占GDP比重为2.3%,比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23年末,郴州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个;高新技术企业达617家,较1999年增长11.9倍。2023年,专利授权数为2875件,签订技术合同205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2.04亿元,分别是1995年的71.9倍、5.1倍、338.8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3年末,郴州有5所普通高等学校、2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17所普通中学,342所普通小学,732所民办学校。共计在校学生88.8万人,专任教师5.8万人,较1950年分别增长8.1倍、16.1倍。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5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2%。文化服务不断增强。2023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3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08个,卫生技术人员3848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5497张,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了5.4倍、4.4倍和2.9倍。

(二)社会保障加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市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全市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3万人,参保人员较2014年全市建立统一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多2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0.6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9.4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1.22万人,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市共有13.52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76亿元。

(三)人民生活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4%,比1949年末提高55个百分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乡村振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郴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985年的668元、349元提高到44039元、22224元,年均分别增加1141元、576元。2023年,郴州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92822元,比1966年增长153.2倍。2023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61802元,比1952年末增长151848倍。全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8437元、19365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9.3倍、38.6倍。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5年的44.0%、95.0%下降至2023年的29.4%、30.5%,分别下降14.6个、64.5个百分点。202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8.6万辆,比1978年末的4422辆增长了155.2倍;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4.6万辆,比1985年末的2441辆增长了268.2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七十五年栉风沐雨,七十五载砥砺前行,郴州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四大定位”,彰显“七个新担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郴州!

[审核:综合研究室]
[责编:左华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