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嬗变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1-0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  湖南省统计局局长  刘崇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湖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心全意促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继续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开启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篇章。1978—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47亿元跃升到3.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300元提高到近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8亿元增长到4567亿元。 

  坚持创新发展,科技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坚持创新引领,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研创新环境明显优化,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产业引领经济增长,创新型湖南建设步伐加快。 

  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全省财政科技支出由1990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1.4亿元,年均增长17.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由1996年的7.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68.5亿元,投入强度由0.31%提高到1.68%。科技进步带动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格计算)由1978年的654元/人增长到2017年的87632元/人,增长133倍。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7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为77934项,授权量为37916项,分别是1989年的48.1倍和37.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203.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25.6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82.8倍和202.5倍。通过科技攻关,形成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异种胰岛移植、磁浮技术等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 

  新兴动能快速崛起。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比1999年提高20.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是2006年的10.8倍,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5.9%,比2006年提高5.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1.8%,比2011年提高6.2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32%和4.6%,提高到2017年的38%和11.3%。 

  坚持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调整为2017年的8.8∶41.7∶49.5,由“一二三”演变为“三二一”。需求结构由投资主导逐步转变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9年的64.6%下降到2017年的50.4%,消费贡献率由2009年的39.5%提高到2017年的51.8%。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4%,比1978年提高了55.3个百分点。同时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湘西开发”和“3+5”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竞相发展。2012—2017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湘南地区增长9.5%,湘西地区增长8.9%。湘南地区、湘西地区与长株潭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城乡结构更趋平衡。城乡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593.8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3747.02万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1.5%提高到2017年的54.6%,提高了43.1个百分点。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多点发力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进步。2007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八位。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原煤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79.7%下降到2017年的44.6%。火力、水力、新能源发电量占规模工业发电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62.7∶36.8∶0.5调整为2017年的38.3∶58.3∶3.4,新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长60.8%。 

  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05—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46.8%,年均下降5.1%;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72.2%,年均下降10.1%。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040.5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减少1962.5万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6年分别削减5.56%、6.65%、3.04%和5.07%。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一湖四水”为重点,统筹推进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2017年,全省完成生态投资1402.5亿元,比2015年增长36.5%;森林覆盖率59.68%,比1997年提高8.28个百分点。满足Ⅲ类标准的省控水质监测断面比例达到93.6%。 

  坚持开放发展,对外经贸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开放崛起,大力推进“走出去、请进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拓展多层次开放发展空间,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 

  开放平台不断完善。现有国家级经开区8个、国家级高新区8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5个。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江新区等国家级平台陆续搭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口岸相继开通,通关口岸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对外贸易日益扩大。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60.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5.7倍,年均增长14.9%。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7.2%。贸易伙伴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质量提升。1983—2017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29.6亿美元,年均增长37.9%。1986年首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到2017年底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93家。 

  对外合作稳步拓展。2008—2017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累计合同金额375.4亿美元,年均增长13.3%;累计实现营业额320.2亿美元,年均增长23.5%;累计派出劳务人员56.1万人次,年均增长17.6%。 

  全域旅游加速推进。旅游业总收入由1991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172.6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由1210万人次增加到6.69亿人次。2017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 

  坚持共享发展,普惠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强保障,以保障惠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省年末从业人员3817.2万人,比1978年增加1537.2万人,年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4.02%,自1978年以来保持在4.5%以下。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7年的3394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由1978年的143元增加到2017年的12936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4%和69.9%,下降到2017年的28.4%和30.5%。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建成。2017年,全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6906.3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1279.4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大众教育。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全省每万人口拥有床位数65.9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5.2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05倍和1.42倍。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5岁,增加9.5岁。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7年,全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6万人,比1978年累计减少936万人,其中2015—2017年脱贫388.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25.2%下降到2017年的3.86%,年均降低0.5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展望新时代,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继续奋斗!

——文章刊发于2018年11月9日《中国信息报》地方经济栏目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