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改革开放激活力 奋发图强创辉煌

——改革开放40年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9-1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为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快速通道。40年来,郴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郴州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谱写“向南发展看郴州”的激越诗篇,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郴州市城东新区

  一、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从贫穷落后向繁荣昌盛跨越

  (一)经济总量快速壮大。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0.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37.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7年比1978年增长36.9倍,年均增长9.8%。其中,1985年比1978年翻一番;1995年突破百亿元大关;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5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

 

  (二)人均GDP迅速攀升。1978年郴州市人均GDP仅298元;1990年提高到1009元,突破千元大关;2005年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30元;2017年又迅速攀升至49514元。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

  (三)财政收入大幅提高。1978年郴州市地方财政收入仅1.50亿元;1990年实现财政收入总量翻一番;1998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了10亿元大关;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跨上100亿元台阶;2017年达到130.56亿元,比1978年增加86.0倍,年均增长11.8%。

  二、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升级

  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重心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不断迈向优化升级。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30.2:43.2:26.6转变为2017年的9.7:48.8:41.5,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20.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5.6、14.9个百分点。

  (一)农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支农惠农政策有力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基础得到巩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郴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3.12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7倍。农村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截止2017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2家;过10亿企业1家。舜华鸭业、裕湘面业、玲珑王茶叶等农产品牌享誉全国,汝城、桂东跻身全国产茶百强县。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庄园经济方兴未艾,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结构不断改善,规模养殖业快速增加。2017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54.6%、7.7%、33.5%、4.2%,与1978年相比,农业和林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8.5、1.3个百分点,畜牧业和渔业则分别上升了17.6和2.3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粮食产量为189.36万吨,比1978年增长1.5倍;油料总产量12.19万吨,增长26.1倍;猪牛羊肉产量49.97万吨,增长9.8倍;水产品产量12.03万吨,增长37.4倍。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和日益丰富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工业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一资源采掘型经济向多元实体经济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03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91.9倍,年均增长12.3%。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园区”目标;有色金属“五个一”战略体系基本建成,21家有色金属企业进入全省行业50强,有色金属产业成为全市首个千亿产业,金贵银业成功上市;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被国务院批准晋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并跻身“千亿园区”行列。郴州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银、铋、微晶石墨生产基地和湖南最大的铅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永兴的金银冶炼,资兴的能源产业,苏仙的电子信息,嘉禾的铸锻造,宜章的烟花爆竹,临武的食品加工,桂东、汝城的小水电和竹木加工等产业集群闻名遐迩。

郴州市永兴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

  

郴州市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

  (三)服务业快速崛起。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高新技术服务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精品会展、健康养老、现代农庄等产业发展来势喜人,中国(湖南)矿博会永久落户郴州,服务业迅速崛起。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491家,营业收入219.49亿元。郴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71.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比1978年增长52.1倍,年均增长10.7%。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第一动力、财政第一税源、就业第一阵地。全市金融业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建成,金融产品逐渐丰富。2017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91.42亿元,比1978年增长1574.7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4.67亿元,增长387.1倍;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67.08亿元,比1994年增长71.9倍。郴州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域旅游如火如荼。2017年,郴州市共接待游客6164.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3.70亿元,分别比1991年增加42.4倍和37844.7倍。邮电通信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63.75亿元,是1985年的900.5倍。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从无到有,2017年末分别达到406.57万户、90.02万户。消费品市场繁荣,消费转型升级。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70亿元,比1978年增长289.6倍,年均增长15.6%。

  (四)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经济成分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向型经济主体迅猛成长。2017年,全市登记的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07462户,其中:国有、集体及其主要控股企业4093户;私营企业33467户;外资企业52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560户;个体工商户162822户。

  三、基础设施加强,实现从“南蛮之地”到“美丽福城”蝶变

  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着眼城乡一体,大力实施“南延东进,西融北提”战略,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乡品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0.7%,2017年达到2628.10亿元,城乡格局发生巨变,市城区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加快融合,县城和示范镇、特色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中心城区框架成倍扩大,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35万人发展到2017年的246万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0.1%提高到2017年的53.8%。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城区建成人行天桥12座,地下通道15处,背街小巷和农贸市场改造顺利完成;步步高新天地、友阿国际广场、生源时代等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2017年,郴州市城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700多亿元,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300余台,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2万余户。“点亮郴州”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郴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入选2018年全国百强城市,排名第94位。“天赐华夏?别样郴州”“福城”郴州名片更加闪亮。

  (二)生态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郴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7%,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总面积5.7万公顷。全市拥有安仁熊峰山、嘉禾南岭等6个国家森林公园和郴州西河等3个国家湿地公园。郴资桂一体化区域获评湖南省省级两型社会建设示范点,永兴县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节能减排暨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郴州市继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后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入选中国50大“氧吧”城市;6个县市被列为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示范试点。2017年郴州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1.9%,居全省第1位。扎实推进“一湖两河三江”生态综合治理,大力治理湘江、珠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转型工作荣获“全省生态经济十佳案例”第二名。2016年全省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郴州市居全省第1位。2017年,全市1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6个国家考核断面、3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7.4%。

郴州市雾漫小东江

  (三)交通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综合路网建设,公路、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健全。100%的行政村已通水泥路,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7429公里增至2017年的17942公里,增长1.4倍,累计增加105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新建京广、厦蓉等高速公路57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184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2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09年竣工通车,长达90公里。投资21.30亿元新建郴州北湖机场,航站区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55万人次建设。

  四、对外开放扩大,实现从偏僻小城向区域中心跃升

  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立足全省改革开放实验区和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罗霄山脉片区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设立系列自贸区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海关、口岸、检验检疫等开放平台和基础设施,快速打通向南开放的通道,跻身“无水港”城市行列,郴州逐渐发展为湘、粤、赣边界区域的中心城市,郴州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极大跃升。

  (一)招商引资加快。2017年,郴州市实际利用外资17.14亿美元,总量全省第2位,比1995年增长60.5倍;全市共有外资企业134家。近年来,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引进转移型企业1000多家,台达电子、深圳正威、北京顺峰等一批战略投资者落户郴州。

  (二)对外贸易加强。外贸“破零倍增”计划成效明显,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零”发展到201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8.87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省第2位。其中,进口17.73亿美元,出口21.14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245.5倍和119.9倍。175家公司出口商品和服务至156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8家本土企业获境外投资许可。

  五、生活质量提高,实现从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一)城乡就业形势向好。2017年,郴州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345.57万人,比1978年增加200.5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二)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7年,郴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005元,比1984年增加29437元,名义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29元,比1984年增加13536元,名义年均增长12.4%。2017年全市基尼系数为0.36,收入分配相对合理。201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6.48亿元,比1978年增长40多万倍,年均增长39.2%。

  (三)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1.1%,比1995年下降了25.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8平方米,比1991年增加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平方米,比1991年增加38平方米;家用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全体居民家庭每百户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109台、234台。

  (四)保障体系日益完善。郴州市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2017年,郴州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01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为308.62元,发放城市低保资金3.18亿元;全市保障农村低保对象8.91万人,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为191.73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5亿元。脱贫攻坚力度加大,2016 -2017年全市共有313个贫困村实现脱贫目标,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28%。7个县市区实现全面小康达标,桂东县脱贫摘帽。郴州市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最具幸福感的30座城市。

  六、社会事业进步,实现由基础薄弱向全面夯实转变

  (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郴州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化解“大班额”教学问题,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全面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推行普通高中免学杂费政策。2017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8万人,比1978年增加2.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8万人,比1978年增加3.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7万人,比1978年增加2.2万人;初中学校在校生21.9万人,比1978年增加6.2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7.8万人,比1978年增加7.2万人。2017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5%。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技师学院、湘南幼专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加快。

湘南学院

  (二)科技事业成果丰硕。改革开放40年来,郴州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从1995年到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增长47.5倍,达到2572件;专利授权量增长29.4倍,达到了1216件。石墨精深加工、纳米高纯铋粉、银系催化剂等领域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南方新型碳材料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郴州)分中心、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郴州)分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启动建设;获批建设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微晶石墨两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郴籍科技专家库加快完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三)文化事业全面发展。2017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比1990年分别增长59.2和14.1个百分点。体育场地从1994年的28个增加至2017年的9475个,其中,体育馆23座,运动场292个,游泳池34个,各种训练房413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70项次,260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设施。郴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功承办一系列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郴州市被列为国家体育产业首批试点城市。2012年,易思玲摘得伦敦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实现郴州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四)医疗卫生持续改善。全市卫生机构从1978年末的656个增加到2017年末439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96个,村卫生室31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其中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全市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3.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加2.1万张和2.1万人。

  40年改革开放,40年风雨沧桑。回顾过去,“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展望未来,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续写新篇章。郴州人将牢记使命,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奋勇争先,为加快建设“五个郴州”和湖南“新增长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