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四十年巨变铸辉煌 农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1-2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深入推行农业农村一系列重大改革。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质量蒸蒸日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四十年的奋斗不息,湖南农业农村经济迸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农业农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湖南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物种资源丰富多样,素有“九州粮仓”、“湖广熟天下足”等美誉。40年来,通过改革,湖南农业农村经济步入了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一)农业经济全面快速增长

  199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7年为521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年—2017年年均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597.63亿元,年均增长3.3%;林业产值325.01亿元,年均增长4.3%;牧业产值1505.78亿元,年均增长6.0%;渔业产值393.06亿元,年均增长9.7%。从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来看,以粮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逐步打破,呈现出多种经营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占比由1978年的77.1%降至2017年的49.8%,牧业产值由15.4%提升至28.9%。

  (二)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湖南始终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通过严守耕地红线、培育优良品种、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粮食产能稳步提高,为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湖南粮食产量突破500亿斤大关,2012年登上600亿斤台阶并保持基本稳定。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3073.6万吨,比1978年增长47.2%。其中,水稻作为湖南的优势农产品,2017年播种面积、产量分为4238.71千公顷、2740.35万吨,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在稳总量的同时,湖南优化生产方式,突出提质增效,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稻,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粮食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坚,选育质优、量高、综合性状好的高档优质稻杂交品种;实施湘米工程,加强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品牌整合,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健全产业链条,推进高档优质稻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湖南粮食生产呈现出量稳质升的良好趋势。

  (三)特色经济作物蓬勃发展

  在改革进程中,湖南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农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比较效益高的特色经济作物,油料、棉花、茶叶、烤烟等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量成倍增长。2017年,全省油料产量226.08万吨,茶叶产量19.71万吨,烟叶产量20.82万吨,棉花产量10.95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1.5倍、3.6倍、3.4倍和1.4倍。在湖南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柑桔、茶叶、棉花4大产业列入国家优势产业规划,发展势头良好。以蔬菜产业为例,湖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蔬菜生产经营由过去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发展成为以合作社、企业为龙头的上千亩甚至万亩连片规模化生产经营。蔬菜产业实现长足发展,2017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219.31千公顷,总产量3648.45万吨,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8.7%、16.9%。“十二五”期间全省建立了40个国家级蔬菜基地重点县、68个省级蔬菜基地重点县,各地结合本地气候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蔬菜基地,如环洞庭湖地区的春夏瓜菜、秋冬叶菜基地,湘南丘陵山区的早熟夏菜基地,武陵、罗霄山区的高山蔬菜基地等。

  (四)养殖产业发展步伐稳健

  伴随着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湖南养殖业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是畜牧生产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加快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强化动物防疫服务,畜牧业产品产量稳步提升。2017年,全省生猪出栏6116.29万头,较1978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3.7%;猪牛羊肉产量达481.5万吨,是1978年的7倍,年均增长5.1%。近年来,湖南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要求,着力优化养殖产业布局,推动畜禽规模养殖逐步由水网区、都市区向环境容量较大的湘西、湘南地区转移;优化养殖生产方式,积极培育、引进养殖大型龙头企业,鼓励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优化养殖特色品种,推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湖湘特色畜禽产业,涌现出宁乡花猪、湘村黑猪、临武舜华鸭等一批地方特色畜禽产品。二是渔业经济健康发展。2017年,全省水产品养殖面积417.32千公顷,是1978年的1.6倍,年均增长1.3%;水产品产量达242.31万吨,是1978年的20.4倍,年均增长8%。湖南突出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积极培育稻田综合种养和休闲渔业等新兴业态,2017年全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产量达44.42万吨,稻渔综合种养突破300万亩,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二、农业物资装备水平持续提高

  (一)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建成了一批灌溉、防洪、排涝等工程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至2017年,全省已建成水库14098座(其中大型45座,中型359座),比1978年增长了10.9%,水库总库容达513.67亿立方米。全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17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3145.87千公顷,比1978年增长了16.9%,年均增长0.4%。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湖南因地制宜推广机耕、机收、机械植保、转运、机械化烘干等关键环节先进适用机具及相关技术,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农业机械迅速成长为农业生产主力军。2017年,湖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254.83万千瓦,是1978年的14.6倍,年均增长7.1%;大中型拖拉机14.1万台,是1978年的8.6倍,年均增长5.7%。在机械数量增加的同时,农机化作业的面积不断扩展。2017年,全省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6406.85千公顷、1745.08千公顷、4698.38千公顷。2017年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4.8%,比1978年提高了62.8个百分点。

  (三)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湖南通公路的村占比99.7%,比2006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通村主要道路路面类型为水泥的村占比93.2%,是2006年末的2.9倍;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占比84.3%,是2006年末的1.8倍;92.2%的村通宽带互联网。全省72.1%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67.4%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分别是2006年末的23.2倍和5倍。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力是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用电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农村用电量达128.56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了13.6倍,年均增长7.1%。

  (四)农用物资投入提质增效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重点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近年来,为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湖南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严控农业投入品。一是实行化肥减量提效。通过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全省化肥施用量自2013年开始逐步下降,2017年化肥施用量(折纯)为245.26万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率达90%以上。二是实行农药减量控害。通过普及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施药器械更新换代,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等举措,2017年全省农药使用量11.6万吨,农药利用率达36.5%。

  三、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一)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整体生活水平由基本温饱到小康生活的历史性跨越。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6元,是1978年的90.7倍,年均增长12.3%。21世纪以来,由于农村政策有利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民生产经营方式有了较大变化,增收途径越来越广,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动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分析2017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可知,工资性收入5341元,在四大类收入中占比最重,达41.3%;经营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净收入占比分别为33.8%、23.8%和1.1%。

  (二)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湖南农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534元,是1978年的82.3倍,年均增长12%。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1978年湖南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97.93元,恩格尔系数为69.9%,到2017年,恩格尔系数为30.5%,下降了39.4个百分点,标志着湖南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和衣着合计占比高达80.1%,而2017年这两项占比仅为35.1%。2017年,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在农村占比分别为22.2%、14.8%、10.7%、10.2%、5.6%和1.4%。40年的改革发展,湖南农民的消费结构由以食品为主的温饱型单极化消费向以衣食住行为主兼顾文教娱乐的多元化消费转变,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三)农村扶贫攻坚稳步推进

  湖南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精准扶贫持续发力,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农村减贫成效显著。1978-2017年,湖南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152万人减少至216万人,平均每年减少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5.2%下降到3.86%,平均每年下降近0.55个百分点。

  四、农业农村发展亮点纷呈

  近年来,湖南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步,三产融合加速推进,湖南农业呈现出可喜的新变化。

  (一)三产融合加速推进

  湖南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丰富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打造价值链,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一是兴加工。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以新型工业化思维指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17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84万家,比2012年增长4.5%,年均增长0.9%;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是仅次于装备制造业的两大“万亿”产业之一。2017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52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4家、50-100亿元企业5家、10-50亿元企业65家。二是旺旅游。大力实施“农业(农村)+”工程,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业态,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1万家,比2012年增长54.6%,年均增长9.1%;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是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1%。三是促电商。开展鲜活农产品“基地+城市社区”直配模式和农资电子商务试点,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7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2602个。2017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含县域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800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上行)101亿元。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报告,湖南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在全国排名第12位。

  (二)突出加强品牌建设

  湖南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从产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控。2017年全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总数达359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21个,绿色食品1209个,有机食品216个。积极培育和打造农业区域性公共品牌,华容芥菜、宁乡花猪、黔阳冰糖橙被评为2017年全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共品牌,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沅陵碣滩茶被评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三)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湖南出台了鼓励规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政策措施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意见,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认定家庭农场3.3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91万个。“订单式”“套餐式”等模式全面推广,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等专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二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省96个县市区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至2017年底全省耕地流转面积2377.3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6.4%。土地入股等新型流转方式不断涌现,农民融入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更高、利益联结机制更紧密。三是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科研与推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施农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017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农业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撑力进一步加强。

  40年来,湖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湖南各级政府坚定不移的落实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奋勇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当前,湖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上下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承办:农经队
执笔:陈晗文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