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决策咨询

一季度湖南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国家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湖南各级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春季农业生产,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着力推动农业增产增收。一季度,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增。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4.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4.65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增加值110.51亿元,增长6.0%;林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5.8%;牧业增加值248.54亿元,增长1.0%;渔业增加值52.22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6.5%。 

  (二)秋冬种任务全面完成。去年湖南遭受多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全省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大旱过后,为了实现水稻损失旱粮补、晚稻减产秋冬作物补,去年入秋以来,各地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服务秋冬生产。秋冬生产呈现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技术样板示范突出、奖励资金投入加大的特点。全省秋冬农作物播种面积4005.95万亩,增长2.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0.14千公顷,增长4%,谷物播种面积50.08千公顷,增长5.9%;油菜籽播种面积1304.49千公顷,增长3.3 %;蔬菜播种面积670.13千公顷,增长3.4%;其他秋冬播作物485.87千公顷,增长1.1%。 

  (三)春耕备耕来势较好。省委、省政府把“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部署春耕生产,提早下拨良种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大力推广粮食高产创建、集中育秧等稳产增产技术,春耕备耕来势较好。一是种植意向增加。一季度,全省早稻已完成播种82%,比去年同期加快4个百分点。从各地调查情况分析,种植意向均略高于计划面积,总体态势与去年实际面积基本持平。省农业厅预计全省粮食播种面积7512万亩,增长1.4%,其中稻谷播种面积6125万亩,增长5.7%,玉米630万亩,增长9.4%。二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年将推广超级稻1600万亩,优质稻800万亩以上,水稻集中育秧面积超过1000万亩。三是农资储备量足价稳。各地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增加农资供应,种子储备较为充裕。化肥价格稳中有降,尿素、钾肥、复合肥价格有所下降,碳铵和磷肥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 

  (四)林业产业特色突出。油茶、楠竹、花卉、家具、森林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全省新造油茶48.8万亩,油茶林面积发展到1863万亩,继续保持全国油茶第一省地位。新造楠竹2万亩,竹林总面积达到1377万亩。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森林旅游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10亿元。 

  (五)畜禽养殖业生产趋缓。受猪价下降影响,全省一季度生猪存栏4155.3万头,比上年下降1.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5.9万头,下降2.3%;出栏生猪2002.3 万头,增长1.7%;猪肉产量146.1万吨,增长1.9%。在比价牵动效应下,牛、羊肉价格也呈现降势。全省牛存栏447.8万头,下降1.5%;出栏牛39.1万头,下降2.5%;牛肉产量4.6万吨,下降1.1%。羊存栏537.6万头,增长3.1%;出栏羊205万只,下降1.3%;羊肉产量3.4万吨,下降0.9%。家禽养殖业受到H7N9 疫情较大影响,全省家禽存栏1.95亿羽,下降1.7%;家禽出笼1.45亿羽,下降3.5%,禽肉产量22.6万吨,下降3.8%。水产品平稳增长,主产区优势明显,专业渔民稳定,有效保证了全省水产品养殖生产。全省水产品产量69.0万吨,增长4.9%。 

  (六)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据86种主要食用农产品监测(3月19日至25日),蔬菜、猪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一是蔬菜批发均价降幅缩小。随着瓜果类蔬菜主要购进地广东、广西、海南蔬菜大量上市,收购价格下降,全省市场蔬菜价格整体呈小幅下降趋势。春节长假后,蔬菜价格持续下降,6周以来累计下降14%,蔬菜批发均价3.99元/公斤,跌破4元大关,创1月中旬以来新低。二是猪肉批零均价低位震荡。生猪收购价格继续下滑,猪粮比跌破5:1,仍在盈亏线以下运行,市场猪肉价格继续低位徘徊。猪肉批发均价18.75元/公斤,下降1.11%,降幅比上周缩小1.46个百分点;猪肉零售均价24.29元/公斤,下降0.78%,降幅扩大0.49个百分点。目前市场供应依然充足,预计猪肉价格仍将低位震荡。三是白条鸡零售均价小幅下降。白条鸡零售均价19.29元/公斤,下降0.77%;鸡蛋零售均价10.7元/公斤,持平。 

  (七)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一季度,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240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45.4亿元,增长11.3%;完成出口创汇3.34亿美元,增长9.5%。43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90亿元,增长18.1%,占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的63.8%,实现利润20.7亿元,增长11.9%。全省休闲农业企业接待游客3480万人次,增加20.8%;实现经营收入49.8亿元,增长21.2%,成为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全省全面启动农机购置补贴,已预拨补贴资金7亿元,预计全年实施补贴资金12亿元。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阴雨天气偏多不利农作物生长。3月,湖南地区降水日数较多,湘西北和湘北为12-15天,湘中在16-19天之间,其他地区大多在20天以上。3月上旬全省大部以阴雨天气为主,持续的阴雨寡照天气致使当季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变缓。3月中旬出现两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下旬出现2次强度较大的降水过程,局地出现暴雨或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气象局预测5月下旬、6月中下旬将有强降水天气出现。 

  (二)生猪养殖效益持续下滑。由于市场猪肉供应量充足,年后终端消费步入低潮,加上屠宰场压价收购,生猪市场价格走低。据2014年第13周(数据采集日为3月26日)对全省22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全省各地活猪均价11.63元(公斤价,下同),同比下跌15.2%,仔猪均价23.87元,同比下跌22.0 %。活大猪价格春节前开始快速下滑,截至数据采集日已连续14周下跌,总降幅度达32.3%,猪粮比价为4.56:1,连续4周处于5.0:1以下的重度亏损线,养殖户每出栏一头活猪亏损300元以上。预计短期内生猪市场低迷状态难有改观。 

  (三)农村劳动力缺乏。从全省人口结构现状来看,农村18-45岁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劳动力体力差、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新技术慢,不利于农业生产。去年秋冬以来农业生产各地普遍面临劳动力缺乏问题。如一些地方晚稻不能及时收获,秋冬种播栽难以保证质量,春耕也面临劳动力紧缺。此外,劳动力缺乏,后续管理存在种后轻管、种后不管的现象,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三、确保农业经济平稳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将灾害影响减少到最低。高度重视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加强与气象、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加强防御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油菜等作物雨后要及时清沟沥水,棉花育苗要加盖塑料薄膜,以减少低温、强降水的不利影响。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要提前组织农民加固畜禽圈舍,及时组织畜禽转移安置,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二)加强信息沟通,引导生猪有序发展。受生猪产能扩大、需求减弱、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偏低,养殖面临亏损。为促进生猪养殖健康发展,应加强生猪生产和销售动态监测,健全市场调控机制,引导生猪有序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生猪养殖监测、预警机制,将市场信息、生产信息、以及对未来走势预测等及时发布给生猪养殖户,帮助养殖户正确把握市场走势,降低市场风险。二是建立和健全市场调控机制,在价格低迷时加大猪肉储备,在价格涨幅过高时投入储备肉,平抑猪价,以减少生猪生产周期的破坏性。三是推进生猪饲养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加快土地确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省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工业的三分之一、服务业的五分之一,这是务农收入赶不上务工收入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放活土地经营权,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大农业的生产机制,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促进农业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承办:农经队
执笔:张纯钢  周  璜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

上一篇:一季度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上半年形势展望 下一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