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GDP要跑多快?
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在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4年4月,国家统计局对小康检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国统办研究字[2014]37号),对于省级,采用东、中、西部分类指导方式,使用GDP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标准。湖南省对市州考核沿用了这一标准,对县市区,则采用人均GDP分类指导原则设定目标值。本文从湖南及各构成地区间GDP以及各县市区人均GDP发展现状出发,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展开达成小康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省委、省政府科学指导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一、2010-2013年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湖南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2014—2020年GDP年均增长5.4%。在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要求全省GDP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2011—2013年,湖南GDP增速分别为12.8%、11.3%、10.1%,分别居全国第13位、16位和13位。连续三年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为湖南全省目标实现赢得了先机,使得2014—2020年湖南GDP增速只要达到年均增长5.4%(按2010年价,下同)即可实现翻番目标。分析经济运行轨迹,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与湖南GDP历年增速作5年移动平均(以消除5年一次换基影响),可看到全国与湖南GDP呈明显周期性波动,且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从下图看出,尽管当前湖南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但在过去3个周期的谷底GDP增速均高于5.4%。这表明,湖南GDP要实现年均增长5.4%的最低目标是有把握的。
全国与湖南GDP增速发展趋势图
(二)各市州GDP翻番实现目标难度均不大。在市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中,GDP到2020年要实现翻番目标,GDP需要在2011-2020年间年均增长7.2%。由于已有前3年较快发展的基础,减轻了后7年的压力,如果仅以完成目标为标杆,则各市州在2014-2020年间所需保证的GDP年均增速将低于7.2%。其中,长沙、郴州只需保证这期间GDP年均增长4.7%、4.9%即可完成目标,即使近三年增速较慢的自治州今后7年也只要达到年均增长6.9%即可完成GDP目标,其他市州增速只需保证5-6%之间即可达成目标。
表1 各市州完成全面小康建设与所需GDP年均增速测算表 | |
单位:% | |
市州名称 | 2020年完成目标需年均增长 |
长沙市 | 4.7 |
株洲市 | 5.1 |
湘潭市 | 5 |
衡阳市 | 5.1 |
邵阳市 | 5.4 |
岳阳市 | 5.1 |
常德市 | 5.1 |
张家界市 | 5.8 |
益阳市 | 5.2 |
郴州市 | 4.9 |
永州市 | 5.5 |
怀化市 | 5.1 |
娄底市 | 5.2 |
自治州 | 6.9 |
(三)部分县市区人均GDP要完成目标任务难度较大。全省有43个县市区(剔除79个限制开发区)将人均GDP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体系,其中一、二、三类地区分别有26个、15个和2个。利用2013年人均GDP,依据三类地区目标值,可测算出,到2020年完成目标值,2014-2020年所需人均GDP年均增速低于5%的县市区共16个,占37.2%。其中,一、二、三类地区分别为9个、6个、1个,已实现小康目标的县市区个数分别为4个、3个和1个。人均GDP需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才能完成全面小康建设的共9个,其中一、二类地区分别有7个、2个。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现有资料测算,2014-2020年间,仍有醴陵市、双清区、鹤城区等3个县市区需要保持人均GDP在15%以上增速方可完成小康目标。
表2 2020年三类县市区完成人均GDP目标所需年均增速测算表
| 县市区个数 | 2020年完成目标需年均增长 | |||
5%以下 | 5%-8%之间 | 8%-10%之间 | 10%以上 | ||
一类地区 | 26 | 9 | 6 | 3 | 7 |
二类地区 | 15 | 6 | 5 | 1 | 2 |
三类地区 | 2 | 1 | 1 | 0 | 0 |
二、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存在的挑战
(一)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对经济均衡发展提出了挑战。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到2020年完成翻番目标,需要在2014-2020年间GDP增速分别保持4.8%、5.2%、5.5%和5.1%以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大湘西地区需要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快的增速才能满足全面小康建设的需要。2010-2013年间,区域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3年长株潭地区与大湘西地区GDP总量比为2.67,差距比2010年扩大0.12个单位;人均GDP之比为3.83,比2010年扩大0.1个单位。区域差距扩大,GDP总量与人均水平的高低不一,不利于各市州、县市区全面小康建设的协调推进。
表3 各区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时间与所需GDP年均增速对照表 | ||||
单位:% | ||||
| 2017年完成目标需年均增长 | 2018年完成目标需年均增长 | 2019年完成目标需年均增长 | 2020年完成目标需年均增长 |
长株潭 | 8.6 | 6.8 | 5.6 | 4.8 |
湘南 | 9.2 | 7.3 | 6 | 5.2 |
大湘西 | 9.8 | 7.7 | 6.4 | 5.5 |
洞庭湖地区 | 9.1 | 7.3 | 6 | 5.1 |
(二)经济运行环境与发展方式间协调性欠佳,对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挑战。一方面,经济运行环境迫切需要高技术、集约型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次贷危机、金融风暴之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外需不足,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为湖南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日趋严峻的经济运行环境,迫切需要高科技、高效能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湖南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效率不高。从人均GDP看,2012年,湖南人均GDP33480元/人,在全国仅居第20位,远落后于第10的经济总量排位。这表明湖南经济发展仍然以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为主,人均产出水平仍比较低。
(三)限制开发区占比过高,对经济快速发展提出了挑战。限制开发区考评奖惩不考评人均GDP指标,代之以加大经济结构、效益、增长质量和生态环境等指标权重的方式予以进行。当前,湖南有限制开发区79个,在县市区总数中占64.8%。其中,国家级农产品主要产区3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24个,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20个。超过半数以上县市区考评过程不考虑人均GDP指标,对这部分地区如何提高发展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关于GDP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GDP是全面小康考评体系的首个指标,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从以往GDP及人均GDP看,湖南经济呈现出总量大,增速快等优势与人口多、人均低等不足并存的格局。导致这种经济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经济基础薄弱方面的,也有地处内陆、资源匮乏、人口基础大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基于此,为更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议从全省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利用人口资源,发展实体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经济是前提。湖南人口众多(2012年年均常住人口在全国居第6位),人均GDP与兄弟省份比仍比较低,这是湖南的实际。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充分利用人口多,劳动力资源充足的特点,抓住沿海产业转型的契机,在现有经济基础上,坚持劳动密集型与技术逐步提升相结合,大力发展经济。
(二)发挥区域特色,缩小区域差距。长株潭、湘南、大湘西、洞庭湖四大区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湖南。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类指导方法,可分区域、有侧重地提升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区域经济较快发展。首先,要因地制宜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加大招商引资优惠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式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其次,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最后,要大力推进技术革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全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下,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生产有利条件相对较少、产品流通市场相对狭小,很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要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技术革新的政策性扶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缩小区域差距。
(三)挖掘信息资源,突破发展桎梏。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唯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才能突破自身资源、技术、区位、资本等多方面的发展桎梏。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湖南要率先实现小康目标,仅靠承接沿海淘汰产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亦或在自身基础相对落后前提下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发展新型产业,是不够的。充分利用网络经济消除地域的不利影响,率先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思维模式,在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生产市场等方面挖掘信息资源为我所用,或能成为率先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限制开发地区小康水平。一方面,对35个农产品主要产区,可以在注重产值产量的同时,提高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监管力度与服务质量,扶持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严格杜绝毒大米、重金属超标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对国家级、省级生态功能区,可以在现有经济基础上,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商务服务行业;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健身、旅游、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供稿:核算处
撰稿:黄陈武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