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2014年是《湖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收官前的关键之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为儿童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 总体实施概况
《儿童规划》涉及儿童与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以及法律保护5个领域共198个指标。从2014年实施结果情况看,有明确方向和量化目标的85个指标中,有“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71个指标已提前达标,占83.53%;除“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以及“男性、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这3个指标非常接近目标值外,有“儿童大型游乐设施定检率”、 “感染孕产妇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等6个指标未达标,占7.06%;有“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等5个无数据指标,占5.88%。
二、《规划》实施主要情况
(一)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
1.儿童死亡率大幅降低。儿童死亡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全省加大了对儿童健康方面的投入,儿童死亡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2014年,全省婴儿死亡率为4.54‰,比2010年下降2.81个千分点,其中城市、农村婴儿死亡率为4.2‰和4.72‰,分别比2010年下降2.34个和3.0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0‰,比2010年分别下降3.72个千分点,其中,5岁以下城、乡儿童死亡率为6.56‰和7.38‰,分别比2010年下降3.17和3.98个千分点,与《规划》确定的7‰和10‰的目标相比,已经提前实现目标任务。
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单位:‰
2.出生缺陷防治强力推进。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是提高全省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全省上下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出生缺陷的发生。2014年全省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6.68%,比2010年提高47.33个百分点,产前检查率从2010年的93.99%提高到2014年的95.91%,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6.57%和90.35%,比2010年提高2.33个和4.92个百分点。
3.营养状况全面提升。2014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2%,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1.42%,均保持在较低水平。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89.33%,比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这一指标自2010年以来始终在50%的目标之上。
4.免疫疫苗接种率维持高位水平。2014年,卡介苗、脊灰疫苗、百日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流脑和乙脑疫苗等规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99.91%、99.86%、99.86%、99.83%、99.86%、99.87%、99 81%和99.75%,均己实现《规划》终期目标。
(二)儿童教育全面发展
1.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省共有幼儿园12935所,比上年增加699所,其中公办园189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5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7.84个百分点。在园幼儿数203.17万人,其中女童93.83万人,占46.18%,与男女人口比例相当,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
2.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巩固。2014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6%,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为694.4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00%,其中女生达到98.1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14.48%,其中女生达到114.47%,这些指标均己实现《规划》目标。
3.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2014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9.0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3.9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在校生105.71万人,其中女生51.6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1万人和0.67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3.81万人和2.7万人。
(三)儿童福利与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全省共有118个市州和县市区建立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达179所。全年救助流浪未成年人16879人次,福利机构收养孤儿6338人次,被家庭收养的孤儿数达803人次。与此同时,全省加大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关爱力度,先后对13928名肢体残疾、2652名贫困智力残疾、590名孤独症等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全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达23500人次,残疾儿童康复率达12.2%。进一步重视残疾儿童的教育,力促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全省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3.2%,其中残疾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2.5%。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1.儿童优秀文化作品丰富多彩。2014年,全省共出版各类少年儿童图书1241万册,少年儿童期刊4565.97万册、音像制品28.83万张。2014年,全省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754个小时,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7473个小时,动画电视节目播出22151个小时,均比2010年有较大的增加。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优秀儿童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文化生活。
2.儿童场馆免费开放。2014年,全省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人数达到1156.97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351.37万人次;少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518.34千册,比2010年增长24.35%。科技馆免费开放以后,2014年全省未成年人参观科技场馆人数增加到20.30万人次,比2012年增加5.3万人次。
3.儿童生存环境继续改善。2014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5.5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8.53%,比2010年分别提高9.72个和5.39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64%、城市污水处理率90.1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7%,比2010年分别提高2.00个、15.16个和20.71个百分点。
(五)儿童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1.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社会各界深入学校、社区、偏远山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维权宣传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防范能力。2014年,全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刑事犯罪人数的比重为3.18%,比上年下降0.31个百分点。
2.儿童保护意识继续强化。全省法律援助向应援尽援迈进,法律援助覆盖面继续扩大。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法律援助机构140个,全年为5404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比上年增加891人。多部门联合加强校园周边不良场所整治,切实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开展有关儿童食品、用品专项行动,全年抽查有关儿童产品、用品批次达811次,平均抽查合格率为94.5%;设立“护学岗”,维护好校园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加强校车安全检查和暑期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隐患的排查,儿童大型游乐设施定检率达95.19%。
三、《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儿童健康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儿童心理健康、青春期保健、生殖健康教育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全省还没有开展儿童视力不良、体重超重发生率等指标监测统计工作,难以取得相关基础数据用于全面反映儿童健康状况。儿童体质下降最大的原因来自锻炼不足。一方面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如沉迷网络、重学习轻锻炼等,另一方面也与客观条件限制有关,如单一而乏味的体育课、常常人满为患的体育场地等。
(二)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仍需净化。如儿童性侵害、拐卖儿童以及组织利用儿童乞讨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三)留守儿童家长监护缺位。与普通孩子相比,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都将产生负面影响,而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给予孩子所需的学习辅导和价值观教育,从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
四、力促儿童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多措并举,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加大儿童活动设施建设,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要营造良好氛围,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课内,开辟更丰富、更多元化的体育课程项目供学生选择;在课外,倡导父母身体力行带领、鼓励孩子进行运动,让运动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二)加强监督管理,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整治学校周边场所和环境,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校园周边及重点路段的巡逻执勤,及时处理和遏制校内外发生的治安案件。针对校园周边的店铺开展治安整治,坚决查处涉黄涉赌涉毒问题,净化文化环境。同时,加大对儿童家长有关儿童心理行为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家庭、学校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应急快速联动机制,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性侵害,预防和控制家庭虐待、忽视和暴力等事件的发生,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强化各方联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关爱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和政府、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一方面,要强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切实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各种关爱模式,通过家校联系、学习辅导、结对帮助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给予关爱。
总之,在做好以上工作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规划实施工作力度,开展空白监测指标调查,定期分析,掌握动态,夯实基础;进一步强化对儿童工作的领导,重视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承 办:社科处
执笔人:蔡冬娥 赵莉淇
核稿人: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