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主要行业企业景气程度及对后期经济运行趋势的预判分析
4月份,省统计局组织对全省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等主要行业中的20255家规模企业[①]进行了景气状况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订单量、盈利水平与资金使用、用工需求等变化情况,以及企业家对企业所处行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预判,从而综合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和预期走向。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盈利能力不佳,税费负担稳中有升,资金周转基本正常;六成企业认为本季度和下季度企业所处行业的运行状况一般,但景气程度有所上升,发展信心有所增强。
一、主要特点
(一)企业盈利能力不佳。调查显示,30.8%的企业反映一季度盈利比上季度(去年四季度)减少, 52%的企业反映“持平”,仅有17.2%的企业反映“增加”。从企业规模看,盈利增加的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占比为18.8%,比重超过大型企业(16.9%)和中型企业(13.4%);盈利减少的大型企业、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6.3%、32.1%。从行业看,2/3的工业企业盈利与上季度持平,减少的占1/4,盈利增加的占比不足一成,其中采矿业占比最小,仅为5.9%;建筑业企业、第三产业反映盈利水平比上季度减少的分别占32.1%、31.9%,占比分别高出工业企业6.9个、6.7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超过40%的企业盈利比上季度减少。
表1 企业盈利能力、税费负担和资金周转占比情况
|
本季度盈利 |
本季度税费负担 |
本季度资金 |
||||||
|
增加 |
持平 |
减少 |
上升 |
变化 |
下降 |
资金 |
基本 |
资金 |
不大 |
紧张 |
正常 |
充裕 |
||||||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 |
(%) |
(%) |
(%) |
(%) |
(%) |
(%) |
(%) |
(%) |
|
总计 |
17.2 |
52 |
30.8 |
12.9 |
77.5 |
9.6 |
22.1 |
74.8 |
3.1 |
工业 |
8.2 |
66.6 |
25.2 |
7.5 |
84.3 |
8.2 |
25.7 |
71.4 |
2.9 |
采矿业 |
5.9 |
51.6 |
42.5 |
2.7 |
81.4 |
15.9 |
43.9 |
54.3 |
1.8 |
制造业 |
8.2 |
67.2 |
24.6 |
8 |
83.9 |
8.1 |
25.3 |
71.8 |
2.9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0.5 |
75.1 |
14.4 |
5.3 |
92.3 |
2.4 |
12.4 |
83.7 |
3.9 |
建筑业 |
10.1 |
57.8 |
32.1 |
11.7 |
77.7 |
10.6 |
21.4 |
76.9 |
1.7 |
第三产业合计 |
20.2 |
47.9 |
31.9 |
14.3 |
76 |
9.7 |
21.5 |
75.2 |
3.4 |
批发和零售业 |
24.3 |
50.2 |
25.5 |
13.7 |
78.2 |
8.1 |
14.8 |
81.2 |
4 |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 |
20.6 |
44.1 |
35.3 |
13.2 |
76.3 |
10.5 |
22.2 |
75.2 |
2.6 |
住宿和餐饮业 |
23.2 |
41.5 |
35.3 |
13.6 |
73.6 |
12.8 |
22.7 |
74 |
3.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4.8 |
35.0 |
40.2 |
12.8 |
70.1 |
17.1 |
12.7 |
71.8 |
16 |
房地产开发业 |
8.6 |
52.3 |
39.1 |
17.9 |
73.1 |
9 |
35.1 |
62.9 |
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1.1 |
44.4 |
34.5 |
9.7 |
75.7 |
14.6 |
18 |
78.4 |
3.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6.7 |
46.2 |
27.1 |
12.7 |
78.3 |
9 |
15.7 |
80.3 |
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1 |
52 |
27 |
14 |
73 |
13 |
13 |
85 |
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0.2 |
39.3 |
40.5 |
8.7 |
77.3 |
14 |
23.8 |
75.6 |
0.6 |
教育 |
28.4 |
47 |
24.6 |
10.4 |
83.5 |
6.1 |
13.1 |
83.1 |
3.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4.1 |
32.4 |
43.5 |
11.6 |
82.8 |
5.6 |
30.1 |
67.1 |
2.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9.1 |
39.2 |
31.7 |
17.2 |
69.9 |
12.9 |
17.5 |
77.3 |
5.2 |
(备注:第三产业中不含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下同)
(二)七成以上企业资金运转基本正常,两成企业资金紧张。一季度反映资金周转基本正常的企业占74.8%,22.1%的企业感到资金紧张,仅有3.1%的企业反映资金充裕。从行业看,工业企业中反映资金周转紧张的占25.7%,其中采矿业高达43.9%,反映基本正常的占71.4%;建筑业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占21.4%,反映基本正常的占76.9%;第三产业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占21.5%,其中房地产开发业高达35.1%,卫生和社会工作占30.1%,反映基本正常的占75.2%。
(三)企业的税费负担稳中有升。同上季度相比,77.5%的企业感觉税费负担变化不大,但12.9%的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上升,比反映下降的企业占比高出3.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第三产业企业中反映税费负担上升的较多,占比达14.3%,比认为下降的企业占比高出4.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分别占到本行业的17.9%、17.2%、13.7%和13.6%;建筑业企业中反映税费负担上升的占11.7%,比认为下降的企业占比高出1.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的税费负担总体呈稳中有降的态势,84.3%的企业反映变化不大,8.2%的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下降,比认为上升的企业比重高出0.7个百分点。对部分企业的现场调查来看,企业主要担心营改增以后,税率下降了,但一些涉企收费项目可能会变相增加或提升标准,以往按较低标准收取的费用担心大幅度提高,甚至按最高标准收取,加重企业负担。
(四)企业订单量稳中有降。77%的工业企业反映企业的产品订货量与上季度(去年四季度)持平,反映减少的企业占20%,仅有3%的企业反映增加;48.5%的建筑业企业反映新签订合同额与上年同期持平,反映减少的占32.7%,比反映增加的企业比重高出13.9个百分点;54.5%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反映订单量与上季度持平,反映增加的占22.1%,分别高于建筑业和工业这一占比3.3个和19.1个百分点。
二、企业对下季度的预判
(一)企业用工需求总体稳定。与一季度相比,预计二季度企业用工计划持平的占78.3%,增加的占10.8%,比重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减少的占10.9%,比重比一季度下降3.8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预计二季度用工计划增加的企业分别占到11.9%、21.9%和9.0%,工业、建筑业有所回升,特别是建筑业企业提高了13.4个百分点。从市州分布来看,除长沙、邵阳、永州、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外,其他市州预计二季度用工需求比一季度均有所提高。从企业规模来看,二季度中型企业用工需求增加的比重上升,从一季度的9.9%上升到11.5%,但仍低于用工需求减少的中型企业所占比重。
(二)两成左右的企业投资计划预计减少。一季度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6.4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景气调查显示,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加的企业占样本量的10%,而预计减少的企业占21.6%,比增加的企业占比高11.6个百分点。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的企业占比分别是18.6%、21.3%和22.3%,其中房地产开发业二季度减少的企业比重最高,达35.6%。
(三)企业景气状况不同程度上升。企业家对二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持乐观态度的占26.2%,比一季度占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企业占比分别提高6.9个、7.5个、2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59%,不乐观的占14.8%,比一季度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业处在上升或改善阶段,持乐观态度企业的占比分别从一季度的21.8%和30.1%上升到二季度的28.8%和38.3%;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持乐观态度的占比提高较大,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上升了7.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提高6.5个百分点;生活性服务业景气状况相对平稳,批发和零售业预计二季度商品销售增速加快的企业占24.3%,住宿和餐饮业预计二季度业务量增速加快的企业占23.6%,但企业对经营状况所持态度并没有很大改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比分别仅提高1.1个和0.3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企业家对本企业经营状况评价的占比情况
|
对本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 |
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 |
||||
|
综合评价 |
合理预期 |
||||
|
良好 |
一般 |
不佳 |
乐观 |
一般 |
不乐观 |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总计 |
22.9 |
61.1 |
16 |
26.2 |
59 |
14.8 |
工业 |
21.2 |
64.9 |
13.9 |
28.1 |
59.8 |
12.1 |
采矿业 |
5.9 |
63.3 |
30.8 |
10 |
62.9 |
27.1 |
制造业 |
21.8 |
65.1 |
13.1 |
28.8 |
59.8 |
11.4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30.1 |
64.6 |
5.3 |
38.3 |
56 |
5.7 |
建筑业 |
18.7 |
66 |
15.3 |
26.2 |
60.2 |
13.6 |
第三产业合计 |
23.8 |
59.6 |
16.6 |
25.8 |
58.7 |
15.5 |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 |
19.4 |
60 |
20.6 |
19.4 |
60.1 |
20.5 |
住宿和餐饮业 |
23.1 |
55.6 |
21.3 |
23.4 |
57.2 |
19.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
33 |
51.6 |
15.4 |
40.1 |
47.9 |
12 |
房地产开发业 |
17.9 |
57.7 |
24.4 |
20 |
56.4 |
23.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5.1 |
59.2 |
15.7 |
31.6 |
56.4 |
1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8.3 |
61.3 |
10.4 |
31.3 |
60.7 |
8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5.7 |
64.4 |
9.9 |
37.6 |
56.4 |
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0 |
60.6 |
19.4 |
20 |
62.4 |
17.6 |
教育 |
24.6 |
63.4 |
12 |
25.1 |
64.5 |
10.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1.9 |
58.1 |
20 |
35.8 |
56.7 |
7.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5.4 |
59 |
15.6 |
25.1 |
55.4 |
19.5 |
(四)企业发展信心有所增强。随着国家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的实施,企业家对企业所处行业运行状况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有所提高。对二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持乐观态度的占25.6%,比一季度占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企业的占比分别提高5.4个、6.6个和1.4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60.9%,不乐观的企业占比为13.5%,比一季度略下降0.1个百分点。对二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到24.4%,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不乐观的企业占12%,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房地产开发业,分别占24.8%和17.8%;认为一般的占63.6%(见表3)。
表3 企业对本行业状况评价及后期经济形势预期情况
|
对本季度本行业运行 |
对下季度本行业运行 |
对下季度国内宏观 |
||||||
|
状况的总体评价 |
状况的合理预期 |
经济形势的合理预期 |
||||||
|
良好 |
一般 |
不佳 |
乐观 |
一般 |
不乐观 |
乐观 |
一般 |
不乐观 |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总计 |
23 |
63.4 |
13.6 |
25.6 |
60.9 |
13.5 |
24.4 |
63.6 |
12 |
工业 |
21.4 |
65.7 |
12.9 |
26.8 |
61.5 |
11.7 |
24.3 |
63.7 |
12 |
采矿业 |
5.9 |
63.8 |
30.3 |
10 |
61.5 |
28.5 |
10.9 |
64.3 |
24.8 |
制造业 |
22.1 |
65.9 |
12 |
27.5 |
61.7 |
10.8 |
24.8 |
63.7 |
11.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30.1 |
65.6 |
4.3 |
36.8 |
58.9 |
4.3 |
32.5 |
64.1 |
3.4 |
建筑业 |
17.8 |
68.9 |
13.3 |
24.4 |
62.3 |
13.3 |
23.9 |
63.7 |
12.4 |
第三产业合计 |
24.1 |
62.1 |
13.8 |
25.5 |
60.6 |
13.9 |
24.4 |
63.5 |
12.1 |
批发和零售业 |
27.6 |
62.8 |
9.6 |
27.4 |
62.3 |
10.3 |
26.4 |
64.3 |
9.3 |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 |
19.5 |
64.1 |
16.4 |
20.4 |
62.1 |
17.5 |
20.6 |
65.6 |
13.8 |
住宿和餐饮业 |
21.2 |
61.2 |
17.6 |
23.8 |
59.5 |
16.7 |
23.1 |
63.1 |
13.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2.1 |
59.6 |
8.3 |
39.8 |
52.7 |
7.5 |
33 |
57.6 |
9.4 |
房地产开发业 |
17.6 |
60.5 |
21.9 |
19.4 |
59.1 |
21.5 |
19.8 |
62.4 |
17.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7.7 |
60.3 |
12 |
33.9 |
55.1 |
11 |
28.9 |
61.8 |
9.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8.8 |
63.8 |
7.4 |
29.7 |
62.5 |
7.8 |
28.5 |
63.8 |
7.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5.7 |
67.3 |
7 |
35.6 |
62.4 |
2 |
26.7 |
70.3 |
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1.2 |
66.5 |
12.3 |
21.8 |
64.1 |
14.1 |
20.6 |
65.9 |
13.5 |
教育 |
25.1 |
68.3 |
6.6 |
21.3 |
67.8 |
10.9 |
18.6 |
70.5 |
10.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4.7 |
64.7 |
10.6 |
37.2 |
57.7 |
5.1 |
31.6 |
59.5 |
8.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7 |
60.6 |
12.4 |
27.7 |
59 |
13.3 |
25.1 |
61.6 |
13.3 |
三、对策建议
(一)提振信心。企业对二季度的预判和对一季度的评判总体呈现稳定态势,对后期的预期有所增强,这也表明短期内经济运行不会有太大波动,“L”型特征比较明显。要进一步增强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号,加大有效的供给,确保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居民消费信心,确保经济稳定向好。
(二)落实措施。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中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落在实处。全面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切实做好“放管服”,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清理、取消涉企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要防止税降费升,防止以往减免或按较低标准收取的费用突然大幅上升或顶格收取,变相增加企业负担。
(三)有效引导。针对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有效引导人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满足企业用工和劳动力的求职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去产能、去库存和供给侧改革,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有效安排政府引导资金、银行贷款等,尽可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和产业导向。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引导民间投资;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新型服务业、国企改革等。
--------------------------------------------------------------------------------
[①]规模企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或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企业。
2.调查样本包括:规模以上工业3120家,有资质的建筑业2443家,房地产开发业3611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728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798家,共计20255家。
承办:普查中心
执笔:邓樱 付硕果
核稿:倪凡伟
责编:左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