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决策咨询

湖南省企业创新活跃度略高于全国

  当前正处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湖南面临着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任务,面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新形势,研究企业的创新状况有利于提高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分析研究各类创新对湖南企业的影响,企业家对创新的认知和评价,相关政策的落实及效果,影响企业创新的阻碍因素等,对于监测和把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制定和完善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型湖南建设意义重大。

  一、 湖南省企业创新总体情况

  2015年,根据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统一部署和实施方案,我们对国民经济中创新活动相对活跃行业,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3-2014年企业创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全部137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省级以上金融企业,255家特级和一级建筑业企业,2131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采取全数调查。对批零业企业通过抽样(全省抽取样本616家)进行调查,由国家通过样本数据推算全行业(5204家)数据。

   (一)创新企业的分布情况

  2013-2014年,湖南组织实施创新调查的企业数为21376个,其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为8860个,占调查企业的4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数为8011个,占调查企业的37.5%(图1)。

图1 湖南省企业创新活动分布情况(%)

  从创新类型分布情况看,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四种类型中,组织创新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比重最高,达到26.2%,营销和工艺创新占比分别为25.5%和20.6%,产品创新占比最低为18.9%(图2)。

图2 四类创新企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建筑业创新企业占比最高,达52.9%,其次是工业为50.3%,服务业最低,仅24.6%。但服务业中金融业创新企业占比达到82.5%,而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仅为21.5%(图3)。

图3 分行业创新企业分布情况(%)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长沙、岳阳、郴州、永州、湘西五个市州的创新活动企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郴州最高达到54.4%。衡阳市比重最低为28.3%(图4)。

图4 分地域有创新活动企业占比(%)

  (二)产品和工艺创新企业分布情况

  2013-2014年,湖南实施创新调查的企业中,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占比为30.8%,其中实现产品创新企业占比为18.9%,实现工艺创新企业占比为20.5%。

表1 产品和工艺创新企业分布情况

类别

企业数(个)

占全部企业比重(%

 

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

实现产品创新企业

实现工艺创新企业

 
 

湖南省

21376

30.8

18.9

20.5

 

一、按行业分

 

 

 

 

 

 采矿业

1300

17.7

5.1

11.2

 

 制造业

12012

44

28.2

29.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11

27.7

3.7

12.4

 

 建筑业

254

40.2

20.1

35.8

 

 批发和零售业

5493

8.8

4.6

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37

10.4

6.6

8.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51

36.3

28.7

22.7

 

 金融业

63

69.8

63.5

36.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12

11.5

8.4

6.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79

23.5

16.1

20.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4

15.6

7.8

12.5

 

二、按地区分

 

 

 

 

 

 长沙市

4731

36.7

25.8

26.9

 

 株洲市

2209

27.3

18.2

17.8

 

 湘潭市

1235

27.1

16

16

 

 衡阳市

1605

20

12.7

14.4

 

 邵阳市

1372

31.6

21.6

23.3

 

 岳阳市

2290

39.6

23.9

18.5

 

 常德市

1718

30.4

17.3

22.2

 

 张家界市

251

22.7

13.5

17.5

 

 益阳市

1301

20.7

15.1

15.9

 

 郴州市

1652

34.1

15.1

23.9

 

 永州市

873

44.3

19

24.5

 

 怀化市

724

17.8

6.5

10.5

 

 娄底市

1057

20.3

11.4

15.5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58

27.4

15.9

19.6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三大行业中工业产品或工艺创新企业所占比例最高,达41.0%;其次是建筑业,为40.2%最低是服务业,仅11.4%。

图5 分行业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占比(%)

  比较实现产品创新企业占比和实现工艺创新企业占比可见,金融业和建筑业两者差距较大,其他产业有一定差距,但占比差距不大(图6)。

图6 分行业实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企业占比(%)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长沙、邵阳、岳阳、永州4个市州的产品创新企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其中长沙最高达到25.8%。长沙、邵阳、常德、郴州、永州5个市州的工艺创新企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其中长沙最高达到26.9%。综合比较实现产品创新企业占比和实现工艺创新企业占比,郴州、永州、岳阳、常德四个市州差距较大,差距均大于5个百分点以上。(图7)。

图7 分地区实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企业占比(%)

  (三)组织和营销创新企业分布情况

  2013-2014年,湖南实施创新调查的企业中,组织或营销创新活动企业占比为31.5%,其中实现组织创新企业占比为26.1%,实现营销创新企业占比为25.5%。

表2 组织和营销创新企业分布

类别

企业数(个)

占全部企业比重(%

 

有组织或营销创新活动企业

实现组织创新企业

实现营销创新企业

 
 

湖南省

21376

31.5

26.1

25.5

 

一、按行业分

 

 

 

 

 

 采矿业

1300

19.9

16.9

10.1

 

 制造业

12012

37.7

30.5

3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11

25.1

23.4

11.4

 

 建筑业

254

45.3

43.3

22

 

 批发和零售业

5493

20.9

18.1

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37

20.6

18.5

13.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51

47.4

41.8

39

 

 金融业

63

66.7

60.3

5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12

28.9

23.6

19.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79

31.9

30.1

14.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4

29.7

25

25

 

二、按地区分

 

 

 

 

 

 长沙市

4731

41.1

35.4

32.7

 

 株洲市

2209

31

26.7

22.9

 

 湘潭市

1235

29.8

23.6

25.3

 

 衡阳市

1605

22.2

18

18.5

 

 邵阳市

1372

30

23.8

25.2

 

 岳阳市

2290

22.2

16.2

18.6

 

 常德市

1718

30.5

25.4

26.3

 

 张家界市

251

28.7

23.5

25.1

 

 益阳市

1301

21.4

17.5

18.2

 

 郴州市

1652

45

38.4

37.6

 

 永州市

873

31.8

24.7

26.2

 

 怀化市

724

20.4

15.5

14.4

 

 娄底市

1057

28.2

23.8

20.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58

34.1

29.3

30.4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三大行业中,建筑业组织或营销创新企业占比最高,达45.3%;其次是工业为35.7%;服务业最低仅23.4%。其中,金融业组织或营销创新企业占比最高,达到66.7%。最低为采矿业,占比仅为19.9%(图8)。

图8有组织或营销创新活动企业(%)

  比较实现组织创新企业占比和实现营销创新企业占比可见,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两者差距较大,高达10%以上(图9)。

图9 分行业实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企业占比 (%)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长沙、郴州、湘西3个市州的组织或营销创新企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其中郴州最高达到45%。最低为怀化,仅为20.4%(图10)。

图10有组织或营销创新活动企业占比(%)

  二、企业对创新影响度的评价

  (一)创新对湖南区域和行业的影响评价

  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营销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创新途径。2013-2014年间,在四类创新中,相较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而言,多数企业家认为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对其影响更大。在14个市州中,认为四类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最多的是长沙市。总体而言,长株潭地区认为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较多,紧接着是湘北地区,如岳阳市、常德市等;湘南地区中,郴州市认为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最多,其余地区数量一般;湘西各市州整体认为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较少。

图11 不同地域认为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个)

  从行业来看,工业领域认为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量在四类创新中均远远高于服务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领域认为营销创新影响对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最多,为3949个;建筑业和服务业领域均认为组织创新影响对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最多,分别为109个和1471个。

图12 不同行业认为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个)

  (二)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影响评价

  产品创新指的是创造某种新产品或对某一新或老产品的功能进行创新,从而达到改善或创造产品,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从而达到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性能或质量、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和取代过时产品等目的。

  2013-2014年间,产品创新企业中,42.7%的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企业“增加了产品品种”的影响度为“高”,46.6%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为“中”,只有10.7%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低”或“无”。47.7%的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企业“提高了产品性能或质量”的影响度为“高”,41.9%的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企业“开拓了新市场”的影响度为“高”,36.7%的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企业“扩大了市场份额”的影响度为“高”,34.3%的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企业“取代了过时产品”的影响度为“高”。

图13 作出不同影响程度判断的企业占产品创新企业的比重(%)

  在所有产品创新企业中,工业领域的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取代了过时产品”和“增加了产品品种”两方面影响为“高”的比重高于建筑业和服务业,分别达到34.6%和43.6%,服务业同类影响占比分别为33.7%和40.9%;服务业领域的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其余三个方面影响程度为“高”的比重均高于工业和建筑业。可见相比于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更倾向于认为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大。

图14 不同行业企业认为产品创新对其影响程度“高”的所占比重(%)

  (三)工艺创新对企业的影响评价

  工艺创新指企业通过研究和运用新工艺、新设备及新的管理和组织方法和规则体系等,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活动。

  2013-2014年间,工艺创新企业中,48.5%的企业认为工艺创新对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影响度为“高”,43.2%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为“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低”或“无”。39.2%的企业认为工艺创新对企业“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的影响度为“高”,35.9%的企业认为工艺创新对企业“降低了人力成本”的影响度为“高”。在工艺创新对“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改善了工作条件”等四个方面的影响上,认为程度“高”的企业比例均超过了30%。

图15 作出不同影响程度判断的企业占工艺创新企业的比重(%)

  在所有工艺创新企业中,工业领域的企业认为工艺创新对“改善了工作条件” “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等六个方面影响为“高”的比重均为最高,除“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外,建筑业 工艺创新对于“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影响,服务业企业认为程度“高”的比重最大。

图16 各类企业认为工艺创新对其影响“高”的所占比重(%)

  (四)组织创新对企业的影响评价

  组织创新是指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组织成长和发展希望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的过程。

  2013-2014年间,组织创新企业中,43.9%的企业认为组织创新对企业“提升了管理效率”的影响度为“高”,49.0%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为“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低”或“无”。42.6%的企业认为组织创新对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影响度为“高”,40.5%的企业认为组织创新对企业“加快了对客户或供应商的响应速度”的影响度为“高”。在组织创新对“提高了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开发能力”“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水平”和“改善了员工工作条件”等四个方面的影响上,认为程度“高”的企业比例均超过了30%。

图17 作出不同影响程度判断的企业占组织创新企业的比重(%)

  (五)营销创新对企业的影响评价

  营销创新是指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

  2013-2014年间,营销创新企业中,38.9%的企业认为营销创新对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区域”的影响度为“高”,48.6%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为“中”,只有12.5%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低”或“无”;40.4%的企业认为营销创新对企业“开拓了新的客户群体”的影响度为“高”,50.0%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为“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低”或“无”;42.5%的企业认为营销创新对企业“保持或扩大了市场份额”的影响度为“高”,47.9%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为“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认为影响度“低”或“无”。

图18 作出不同影响程度判断的企业占营销创新企业的比重(%)

  在所有营销创新企业中,服务业领域的企业认为营销创新对“开拓了新的市场区域” “开拓了新的客户群体”和“保持或扩大了市场份额”等三方面影响为“高”的比重均高于工业和建筑业分别达到42.4%、和47.9%和51.5%,可见相比于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更倾向于认为营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大。

图19 各类企业认为营销创新对其影响“高”的所占比重(%)

  三、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一)产品和工艺创新以企业独立开发为主

  2014年湖南省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4039个,占调查企业数的18.9%。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4389个,占调查企业数的20.5%。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组织形式看,本企业独立开发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产品创新由本企业独立开发占78.8%,工艺创新由本企业独立开发占70.7%。

图20 各类企业占有产品创新企业的比重(%)

图21 各类企业占有工艺创新企业的比重(%)

  (二)产品和工艺创新活动以改进创新技术为主

  湖南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共6574个,占调查企业的30.8%。从企业产品和工艺创新的活动形式看,从外部获得企业设备和软件是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的主要活动形式。

图22 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占比(%)

  从企业类型看,有产品或工艺创新企业以工业企业为主,占全省有产品或工艺创新企业的85.7%。在三大行业中,工业企业中有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的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较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中开展内部研发和有相关培训的企业的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较多。

表3 各行业中各类创新活动企业占比(%)

类别

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数(个)

各类创新活动企业占比(%

内部R&D

外部R&D

有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的企业

有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的企业

有相关培训的企业

有市场推介的企业

有相关设计的企业

有其他创新活动的企业

合计

6574

49.5

8.8

68.1

5.3

31.4

17.6

17.1

18.6

工业

5631

49.1

7.7

74.6

5.1

28.4

14.7

17

16.5

建筑业

102

66.7

22.5

34.3

13.7

61.8

26.5

5.9

34.3

服务业

841

49.5

14.6

28.8

5.8

48

36.4

19.1

31

 

  (三)产品和工艺创新信息来源

  2013-2014年,全省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企业中,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企业内部信息、客户或消费者信息、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信息、来自行业协会的信息等,其中企业内部信息和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36.9%的有产品或工艺创新的企业认为企业内部信息对其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34.2%的有产品或工艺创新的企业认为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对其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

  分行业看,全省35.3%的工业企业,35.3%的建筑业企业和48.2%的服务业企业认为内部信息对其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较大。有32.9%的工业企业和44.0%的服务业企业认为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对其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47.1%的建筑业企业认为来自行业协会的信息对其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

图23 各类信息来源对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企业占比(%)

  (四)创新合作开展情况

  2014年开展了创新合作的企业4330个,占调查企业的20.3%,其中工业企业占全部开展创新合作企业的88%,服务业占10%,建筑业仅占2%。

图24 开展创新合作企业分布(个)

  从创新合作伙伴看,主要有集团内其他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各供应商、客户或消费者、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多种合作对象。其中42.7%的创新合作企业与客户或者消费者开展合作,34.2%的创新合作企业与设备、原材料等各供应商开展合作,32.3%是通过与集团内其他企业开展合作,这三种合作对象是企业创新合作的主要对象。

图25 与该类创新合作伙伴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有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

  在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方面,主要形式是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占64.8%,其次是聘用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人员到企业兼职,占30.3%。说明湖南企业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通过借助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优秀人才和研究团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图26 开展创新合作企业产学研各主要形式所占比重(%)

  (五)阻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调查问卷中,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主要阻碍因素中,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占22.1%,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占17.6%,缺乏银行贷款等其他外部资金支持占14.8%,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占13.7%。

  从行业看,工业企业主要影响因素是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和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分别占23.9%和19.8%,建筑业企业中主要影响因素同样是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和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分别占34.3%和22.4%,服务业企业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和暂时没有创新的必要,分别占18.3%和18.5%。

图27 该因素对开展创新活动有较大阻碍的企业占比(%)

  (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14年全省在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上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企业为11288个,占调查企业的52.8%。其中有59.9%的工业企业、55.5%的建筑业企业、39.6%的服务业企业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措施。全省企业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16819件,工业企业占85.7%,建筑业企业占1.6%,服务业企业占12.7%。

图28 在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方面采取了该措施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比重(%)

  在采取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措施方面,湖南省14.0%的企业通过申请专利,13.9%的企业通过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18.3%的企业通过占据时间先发优势保护知识产权。

  (七)相关政策的落实及效果

  1、创新激励措施效果。2013-2014年,湖南省企业采取的创新激励措施中,增加工资或奖金和岗位调整或升职机会两种激励措施的效果最好,认可的企业家人数占比分别为45.0%和37.1%。60%的企业未得到过股权或期权的激励,57.8%的企业家未得到过汽车住房等物质奖励,这两种激励措施的效果最差。

图29 企业家对各项创新激励措施效果的判断占比(%)

  2、各项优惠政策实施效果。2013-2014年,湖南省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等相关政策。对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各企业家认为影响“高”的占比普遍较低,其中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优先发展产业、金融支持、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四个政策的影响度“高”的占比仅在16%左右。各个企业家认为各项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真正优惠力度较小,认可度较低。

图30 企业家认为各项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度占比(%)

  从行业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等相关政策在工业行业中的效果相对较高,其次是服务业,这些政策在建筑行业的影响效果最小。政策效果不明显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企业认为不具备享受该政策资格的占60%左右;二是对已有的优惠政策不知晓的占比在20%左右。

图31 各项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占比(%)

  四、企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创新能力和认知不足。调查企业中有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的企业仅占30.8%,不到全部企业的三分之一。工业是创新的主体,而2013-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中49.7%的企业尚未开展创新活动。从行业内部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未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分别为73.6%、46.7%和60.6%。建筑业领域认为四类创新对本企业有影响的企业家数远少于工业和服务业,在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方面,建筑业企业认为创新对其影响“高”的所占比重整体小于工业和服务业。

  (二)企业开展合作创新不够。调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尚未开展合作创新,有创新活动企业中78.8%的企业以独立开发为主开展产品创新,70.7%的企业以独立开发为主开展工艺创新。全省工业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合作的企业比重只有28.6%,与其他单位开展的产品或工艺创新方式所占比重非常小,缺乏合作创新机制,且合作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通过与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的形式。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本次调查显示企业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太完善,对提高员工积极性主要通过增加工资或奖金和岗位调整或升职机会这两种激励措施,股权或期权、汽车住房补贴、培训或深造等机会较少,导致优秀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四)某些领域知识产权应用不充分。近年尽管湖南省主要工业领域专利积累较多,但是三大类产业中采矿业的专利真正实施和应用的程度却不高,仅为4.2%,明显低于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成为了制约采矿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优惠政策效果不明显。一是受惠面小,调查显示60-70%的企业不具备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的资格,尤其是小微企业能享受的政策更少。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调查显示20%左右的企业对优惠政策不熟悉,甚至不知晓。

  五、对策建议

  (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引导企业进行观念创新,确立、增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加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属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较高层次,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政府到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加强原创技术研究与开发,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一是完善与落实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优惠政策。积极优化、落实现有的湖南各区域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探索制定符合创新能力欠发达区域特别是湘西地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技术研发投入、创新活动资助、科技成果奖励、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新的优惠政策;二是各市州县区科技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信息化平台等途径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企业间的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新环境,推进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三是加大对创新能力欠发达区域特别是湘西地区科技创新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根据大湘西地区产业特征,采用产业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补助、金融支持以及人才和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 加大对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技术发展潜力的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企业的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特色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重点、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的申请,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立项资助的企业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和给予奖励。

  (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构建人才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打破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科技创新人才只能在各单位进行科技创新的封闭式运行机制,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有序流动的新机制。二是构建尊重知识与人才的激励机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实行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加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一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强化动力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实行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挂钩,在企业领导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加入技术创新指标,具体明确地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评价的依据。以引起企业领导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针对不同地域、行业的企业,制定区域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政策能够克服外部性和消除不确定性,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更加明晰不同行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通过政府项目的多企业联合参与和技术中心建设带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注重科技项目资源配置在专利产出量高、新产品收益低的企业的创新资源向新产品的转化能力。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按照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依法制定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保证发明者在职务技术成果中享有荣誉、 奖励和恰当的经济利益,使其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做好单位和发明人对产权进行约定的工作,并严格按约定执行。

  (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完善机制,助推知识产权“产业化”。加强政府对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的支持,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研发队伍建设,整合优势科研资源,集中突破产业共性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掌握,通过知识、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带动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门槛,统筹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使更多企业能享受政策,促进创新发展。

承办:社科处
执笔:蔡冬娥 易  春 刘  峰 杨彩凤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上一篇:湖南“十二五”工业投资布局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 下一篇:湖南主要行业企业景气程度及对后期经济运行趋势的预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