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决策咨询

湖南“十二五”工业投资布局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

  2011-2015年,湖南通过持续加大工业投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省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攀升,工业装备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得到空前发展。但部分行业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并存,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与边际效益逐年递减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工业布局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产出能力不断增强。2011-2015年,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86万亿元(指计划总投资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年均增长24.6%(现价)。随着投资规模的逐年扩张,工业经济不断壮大,5年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74万亿元(以下工业、制造业、采矿业等均指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采矿业),年均增长12.7%(可比价)。其中,全省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3.24万亿元,年均增长25.9%;实现增加值4.2万亿元,年均增长13.6%。采矿业累计完成投资2943.64亿元,年均增长15.1%;实现增加值3303.71亿元,年均增长2.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投资3290.18亿元,年均增长20.5%;实现增加值2157.58亿元,年均增长7.4%(全省工业分行业累计投资与增加值情况详见附表一)。

  (二)投资结构逐年优化,产出结构不断改善。2011-2015年,全省制造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从2010年占比80.9%提高到2015年的85.4%,5年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3.9%,是全省工业投资的绝对主体。采矿业投资比重逐年下降,从2010年占比8.8%下降到2015年的5.9%,5年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重逐年下降,从2010年占比10.3%下降到2015年的8.7%,5年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5%。

  随着工业投资结构的逐年优化,工业产出结构也随之转化。其中,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从2010年占比86.7%提高到2015年的90.7%,5年累计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8.5%,是全省工业经济的绝对主力。采矿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7.8%下降到2015年的4.9%,5年累计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5.5%下降到2015年的4.3%,5年累计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5%。

  (三)投资率逐年提高,竞争优势不断增强。2011-2015年,全省工业投资率81.5%(即工业投资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从2010年的59.8%上升到2015年的99.6%。其中,投资率最高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年年均投资率高达152.5%,从2010年的112.4%上升到2015年的199.7%。其次是采矿业,5年年均投资率为89.1%,从2010年的66.9%提高到2015年的119.2%。制造业年均投资率为77.2%,从2010年的55.8%提高到2015年的93.7%。随着工业投资率的逐年走高,企业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不断提升,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等生产要素保障不断改善,工业经济发展基础更加雄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四)传统行业改造升级,高技术先进制造等同步发展。2011-2015年,在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5年累计投资份额排位靠前的传统性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这8大行业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34.6%,改造升级力度较大。5年累计投资份额排位靠前的高技术、先进制造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这8大行业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34.3%,极大地增强了全省产业竞争潜力,工业布局结构更趋优化。

  (五)工业布局趋向完整,制造产业集中度较高。2011-2015年,在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没有投资建设外,全省40个工业行业均有投资,工业布局趋向完整。在统计的31个制造行业大类中,累计投资份额最小的5大行业,即仪器仪表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累计投资622.62亿元,占全部制造业的1.9%。在统计的31个制造行业大类中,累计投资规模排位靠前的10大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投资占全部制造业的1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占8.2%;农副食品加工业,占8.1%;通用设备制造业,占7.1%;专用设备制造业,占6.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5.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5.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4.6%;金属制品业,占4.5%;食品制造业,占3.7%。这10大行业累计投资占全部制造业的66.5%,占比达三分之一,制造产业集中度较高。

  (六)各市州工业布局均衡,经济地域特色显现。2011-2015年,各地依托地理经济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布局优势、特色等多种因素,工业经济布局均衡,竞相发展。在工业经济三大门类中,制造业投资规模居全省前5位的依次为长沙、岳阳、株洲、衡阳、湘潭市,5市制造业累计投资占全省的59.6%,全省长株潭、岳衡等制造业聚集中心优势显现;采矿业投资总量居全省前5位的依次为郴州、株洲、衡阳、娄底、邵阳市,5市采矿业累计投资占全省的68.8%,地域资源禀赋特色体现;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总量居全省前5位的依次为长沙、郴州、邵阳、株洲、永州市,5市累计投资占全省的55.4%。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市州的工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都呈现出各自地域特色(各市州三大产业投资情况详见附表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省工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并存,结构调整任重道远。2011-2015年,全省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14大行业投资率均处于100%以上的警戒线上,存在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风险。与此同时,造纸和纸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等10大行业投资率均处于75%的平均线以下,还有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的潜力。

  (二)投资规模扩张过快与边际效益递减并存,提高投资效益势在必行。2011-2015年,全省工业投资率年均81.5%,即全省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8成以上用于了投资。分年度看,工业投资率逐年走高,2011-2015年分别为60.8%、72.2%、81.0%、86.8%、99.6%,其中,2015年达到历史峰值,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几乎全部用于了固定资产投资。分门类看,采矿业2011-2015年投资率分别为63.6%、82.1%、87.3%、100.4%、119.2%,呈偏高走势,存在投资过度风险。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11-2015年投资率分别为125.9%、124.6%、138.0%、164.4%、199.7%,呈加速偏高走势,虽然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不能简单地看待投资规模,但也应防止产能过剩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效益却在不断下滑。2011-2015年,全省工业投资效果系数年均0.05,即每100元投入仅产出5元经济效益,年均投资回收期长达20年。其中,制造业效果系数为0.07,采矿业效果系数为-0.0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效果系数为0.02。分年度看,2011-2015年,全省工业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41、0.11、0.15、0.08、0.02,呈逐年下滑趋势。分门类看,采矿业2011-2015年效果系数分别为0.50、0.00、0.10、-0.10、0.00,后4年投资效益趋于零。制造业2011-2015年效果系数分别为0.44、0.12、-0.05、0.10、0.00,投资效益逐年下滑直至归于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11-2015年效果系数分别为0.09、0.08、0.06、0.04、0.00,投资效益逐年下滑直至归零。分行业看,2011-2015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12大行业投资效益最差,投资效果系数均低于0.05,年均投资回收期长达20年以上。

  (三)传统行业投资比重偏高与高技术先进制造布局不足并存,产业优化升级永远在路上。在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2011-2015年,累计投资总量排前20位的行业,半数以上行业属于传统性行业,其中前8大行业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占比偏高(详见附表一),这既影响全省投资效益,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省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只有少半数行业属于高技术先进制造业,其中,前8大行业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三分之一,占比虽然也不算太低,但从发展前景看,还有相当大的投资提升空间。

  三、几点建议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结构转型、增强产业竞争力最重要最关键的经济手段。从湖南目前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看,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潜力还在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继续强化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有保有压,优化产业投资结构。首先,全省要继续压缩采矿业投资,从资源型粗放式发展向深精细化加工转变。继续压缩投资过度行业,在项目审批、生产税收等环节引导资金适度转移。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尤其要重点加大高技术先进制造业投资,促进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形成一批由新技术支撑,对产业发展能够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的先导产业群,带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省在建筑产业化、旅游度假工业、医疗健康工业、体育健身工业、养老服务等泛工业化产业布局趋势中,新型业态中,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其次,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对工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以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加大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创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把技术改造投资同企业资产重组结合起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现有存量的作用。

  (二)加强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毋庸回避的是,全省工业投资增长从整体上看仍是粗放的,土地资源等利用率低,投入产出效益不高。适度降低投资率,加大具有比较效益的产业投资,在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投资效益。要通过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大力推动民间投资,促进资本社会化,开创多元主体投资新格局。

  (三)转变投资方式,加快战略布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方式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省必须尽快摆脱旧的投资增长模式,尽快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准集约型经济增长,精心选择项目,提高投资效益。应把 “争项目、争投资”转变为“选项目,选投资”。

附表一:2011—2015年湖南工业分行业累计投资与增加值情况表

工业行业大类

规模工业增加值

500万及以上项目投资

投资率(投入/产出,%

效果系数

累计(亿元)

行业占比(%)

累计(亿元)

行业占比(%)

合 计

47430.75

 

38639.93

 

81.5

0.05

(一)采矿业

3303.71

7

2943.64

7.6

89.1

-0.0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576.32

3.3

1128.09

2.9

71.6

-0.1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277.56

0.6

242.95

0.6

87.5

-0.03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886.73

1.9

634.06

1.6

71.5

-0.03

非金属矿采选业

547.88

1.2

851.18

2.2

155.4

0.04

开采辅助活动

 

-

58.89

0.2

 -

-

其他采矿业

15.22

0

24.82

0.1

163

0.14

(二)制造业

41969.46

88.5

32406.11

83.9

77.2

0.07

农副食品加工业

3138.13

6.6

2615.02

6.8

83.3

0.07

食品制造业

1141.35

2.4

1189.69

3.1

104.2

0.09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75.4

1.6

844.05

2.2

108.9

0.06

烟草制品业

3507.48

7.4

126.43

0.3

3.6

1.33

纺织业

776.24

1.6

582.66

1.5

75.1

0.07

纺织服装、服饰业

346.57

0.7

541.29

1.4

156.2

0.0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477.76

1

510.15

1.3

106.8

0.08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920.52

1.9

950.38

2.5

103.2

0.06

家具制造业

309.2

0.7

532

1.4

172.1

0.05

造纸和纸制品业

826.79

1.7

610.64

1.6

73.9

0.05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49.98

0.7

442.11

1.1

126.3

0.08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42.6

0.5

284.53

0.7

117.3

0.15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610.61

1.3

130.56

0.3

21.4

-0.3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776.11

8

2645.07

6.8

70

0.05

医药制造业

1098.46

2.3

875.48

2.3

79.7

0.14

化学纤维制造业

40.74

0.1

49.27

0.1

120.9

0.02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709.66

1.5

759.91

2

107.1

0.0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419.45

7.2

4306.76

11.1

125.9

0.0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820.92

3.8

737.77

1.9

40.5

-0.1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565.35

7.5

1486.06

3.8

41.7

0.09

金属制品业

1140.03

2.4

1463.21

3.8

128.3

0.05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25.45

4.3

2315.42

6

114.3

0.08

专用设备制造业

3665.35

7.7

2026.6

5.2

55.3

-0.06

汽车制造业

1296.94

2.7

1062.02

2.7

81.9

0.1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148.27

2.4

880.75

2.3

76.7

0.0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691.09

3.6

1776.28

4.6

105

0.0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458.75

5.2

1711.04

4.4

69.6

0.2

仪器仪表制造业

308.69

0.7

243.38

0.6

78.8

0.06

其他制造业

188.04

0.4

381.31

1

202.8

0.05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53.25

0.3

253.29

0.7

165.3

-0.01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40.28

0.1

72.98

0.2

181.2

0.09

(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57.58

4.5

3290.18

8.5

152.5

0.0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858.5

3.9

1982.39

5.1

106.7

0.0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64.94

0.3

293.82

0.8

178.1

0.0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4.14

0.3

1013.96

2.6

755.9

0.01

 

附表二:2011-2015年湖南各市州工业产业累计投资情况表

单位:亿元

 

总计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全 省

38639.93

2943.64

32406.11

3290.18

长沙市

7563.36

129.65

6986.84

446.87

株洲市

3866.74

426.3

3128.53

311.9

湘潭市

2992.49

106.97

2761.22

124.3

衡阳市

3530.03

364.34

2960.7

205

邵阳市

2521.42

216.4

1973.81

331.21

岳阳市

3829.11

113.54

3488.15

227.42

常德市

3126.7

190.71

2655.14

280.84

张家界市

243.76

36.31

174.48

32.97

益阳市

2311.37

103.48

2075.38

132.51

郴州市

3237.27

717.09

2105.88

414.31

永州市

2277.51

93.11

1874.95

309.45

怀化市

1170.29

116.94

777.72

275.64

娄底市

1705.3

301.09

1272.34

131.87

湘西自治州

270.99

27.7

193.58

49.7

承办:投资处
执笔:赵敬明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上一篇:湖南工业企业创新喜忧参半 下一篇:湖南省企业创新活跃度略高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