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企业创新喜忧参半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创新成为企业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途径。从规模工业创新调查情况来看,全省工业企业创新度相对较高,创新形式较为丰富,呈现出积极活跃的发展态势,但创新层次较低,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 规模工业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2015年根据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统一部署和实施方案,我们对137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以统计报表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有创新活动的企业6904家,占5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位列第7名,在中部6省位列第1名。成功实现创新占比44.3%,比有创新活动企业占比低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位于第15名,在中部6省中位于第3名。在产品或工艺创新中开展内部研发占4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位于第14名,在中部6省中位于第4名。
二、 产品或工艺创新特点
本次调查企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四种类型。其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属于企业技术创新范畴,是创新的较高层次,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
(一)产品或工艺创新活跃度较高
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中,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共5631家,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
从行业内部角度看,2013-2014年间,全省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跃程度明显高于采矿业的17.7%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27.7%,为44%。其中,全省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5.3%,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比27%。在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中,占比最低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仅为3.7%,采矿业和制造业分别为5.1%和28.2%;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中,制造业占比最高达2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12.4%,采矿业占比11.2%。
图1 工业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情况
从地域范围看,工业企业创新活动活跃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长株潭地区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个数最多,共2103家,占全省有创新活动企业数的37.3%;湘西州以及张家界、怀化的创新企业数量相对最少,共242家,仅占4.3%。全省14个市州中,岳阳市有产品或工艺创新的工业企业数量仅次于长沙,共862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3.8%,居全省第一;永州市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也超过全部工业企业数的一半,为53.5%。有产品或工艺创新的工业企业中,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25.3%的市有长沙、株洲、邵阳、岳阳、常德,分别是33.2%、26.4%、29.9%、39.0%和26.0%;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27.0%的城市共有7个,分别是长沙、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郴州、永州,比重为35.9%、32.0%、28.9%、29.5%、28.7%、32.4%和29.6%。
表1 工业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情况
地域 |
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数(个) |
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
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
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
全国 |
128667 |
34.1 |
24.6 |
25.1 |
湖南省 |
5631 |
41 |
25.3 |
27 |
长沙市 |
1227 |
47.3 |
33.2 |
35.9 |
株洲市 |
572 |
38.2 |
26.4 |
24.4 |
湘潭市 |
304 |
33.2 |
20.2 |
20.5 |
衡阳市 |
280 |
28.1 |
18.2 |
19.9 |
邵阳市 |
422 |
43.5 |
29.9 |
32 |
岳阳市 |
862 |
63.8 |
39 |
28.9 |
常德市 |
400 |
42.5 |
26 |
29.5 |
张家界市 |
55 |
36.7 |
22.7 |
28.7 |
益阳市 |
248 |
26.6 |
19.2 |
20.1 |
郴州市 |
511 |
46.3 |
19.8 |
32.4 |
永州市 |
378 |
53.5 |
23.1 |
29.6 |
怀化市 |
105 |
19 |
7.2 |
9.7 |
娄底市 |
185 |
25 |
15.4 |
18.3 |
湘西自治州 |
82 |
30 |
15.4 |
20.9 |
(二)信息来源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占比高于全国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产业技术特征、地域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任何企业的创新活动都源自于各方面信息的获取。
图2 工业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信息来源情况
2013-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信息来源主要有五类,其中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占35.3%,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占32.9%,来自行业协会,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和设备、原材料、组件或软件供应商,比例依次为17.1%、17.2%和16.9%。从全国来看,前五位是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占比最高,达47.4%。其次为企业内部信息37.0%。来自竞争对手或同行业企业信息、来自展会的信息和来自供应商的信息分别为24.6%、20.2%和19.7%。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来自研究机构的信息占比分别为12.5%和10.4%,分别高于全国1.2和0.7个百分点。
从行业内部来看,整个采矿行业创新企业中,来自企业内部信息的为37.4%;来自高等学校的信息对采矿业的创新活动影响最小,影响程度仅为1.7%。制造业创新企业中,受企业内部信息和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影响程度较大,占整个行业创新企业的35.5%和3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创新活动除受企业内部信息影响较大外,该行业创新企业的12.3%受来自政府部门信息的影响。
表2行业内信息来源对创新企业影响程度较大占创新活动企业比重情况
行业 |
该类信息来源对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的企业占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的比重(%) |
||||||||
企业内部信息 |
企业集团内部信息 |
来自高等学校的信息 |
来自研究机构的信息 |
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 |
来自行业协会的信息 |
来自供应商的信息 |
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 |
来自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信息 |
|
全国 |
37 |
10.4 |
7.5 |
9.7 |
11.3 |
18.1 |
19.7 |
47.4 |
24.6 |
湖南省 |
35.3 |
8.7 |
7.4 |
10.4 |
12.5 |
17.2 |
16.9 |
32.9 |
17.2 |
采矿业 |
37.4 |
13.5 |
1.7 |
10.9 |
15.2 |
10 |
19.1 |
17.4 |
7.8 |
制造业 |
35.5 |
8.3 |
7.8 |
10.5 |
12.4 |
17.6 |
16.9 |
34 |
17.9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9.3 |
18.4 |
4.4 |
7 |
12.3 |
9.6 |
12.3 |
12.3 |
5.3 |
从地域范围来看,企业内部的信息对全省各市州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都比较大,其中,株洲市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中51.2%的企业主要受来自企业内部信息的影响,除此以外各市州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均受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影响较大。
表3市州企业内信息来源对创新企业影响程度较大占创新活动企业比重情况
地域 |
该类信息来源对开展创新活动影响较大的企业占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的比重(%) |
||||||||
企业内部信息 |
企业集团内部信息 |
来自高等学校的信息 |
来自研究机构的信息 |
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 |
来自行业协会的信息 |
来自供应商的信息 |
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信息 |
来自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信息 |
|
长沙市 |
39.2 |
9.9 |
9.7 |
12 |
15.7 |
21.4 |
18.7 |
43.1 |
24.2 |
株洲市 |
51.2 |
12.9 |
6.3 |
7 |
10.1 |
14.7 |
13.6 |
28 |
16.8 |
湘潭市 |
28 |
6.9 |
6.6 |
11.5 |
9.2 |
12.8 |
19.7 |
29.9 |
14.8 |
衡阳市 |
39.3 |
12.1 |
6.4 |
11.8 |
13.9 |
17.1 |
17.9 |
36.8 |
16.1 |
邵阳市 |
30.6 |
8.3 |
5 |
6.4 |
17.1 |
26.1 |
14.5 |
34.4 |
14.9 |
岳阳市 |
35.3 |
6.4 |
4.9 |
6.6 |
7.5 |
10.9 |
15 |
23.6 |
13.7 |
常德市 |
33.3 |
9.8 |
9.8 |
8.5 |
10.3 |
21 |
16.8 |
39.8 |
18.5 |
张家界市 |
38.2 |
5.5 |
10.9 |
9.1 |
14.5 |
12.7 |
30.9 |
40 |
25.5 |
益阳市 |
41.5 |
8.9 |
5.6 |
14.1 |
15.3 |
23 |
20.2 |
37.1 |
15.7 |
郴州市 |
25 |
5.9 |
4.5 |
16.8 |
11.9 |
17.4 |
18.6 |
22.3 |
13.5 |
永州市 |
20.9 |
6.6 |
8.2 |
14.6 |
11.4 |
11.4 |
13.8 |
26.2 |
10.3 |
怀化市 |
23.8 |
6.7 |
6.7 |
7.6 |
9.5 |
5.7 |
9.5 |
25.7 |
16.2 |
娄底市 |
39.5 |
8.6 |
15.7 |
9.2 |
17.3 |
12.4 |
18.9 |
42.2 |
22.2 |
湘西自治州 |
28 |
8.5 |
17.1 |
11 |
19.5 |
23.2 |
22 |
39 |
14.6 |
(三)合作伙伴呈多样化趋势
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是典型的智力劳动,互联网经济时代,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借用外脑是提高创新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手段。从2013-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创新合作情况来看,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三大行业中制造业企业创新合作比重2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采矿业企业1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11.7%。
图3 工业企业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从合作伙伴看,主要是客户或消费者、供应商、集团内其他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其中与客户或消费者合作创新的占40.4%,与供应商合作的占34.1%,与集团内其他企业合作的占29.4%,与高校合作的占27.1%,与研究机构合作的占24.0%,但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的只占1.9%。从全国看,与客户或消费者合作的为45.3%,与供应商合作为36.8%,与高校合作为32.9%,与集团内其他企业合作为26.5%,与研究机构合作的21.8%,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仅1.2%。
从行业内部看,采矿业合作创新企业中有37.1%与集团内企业合作,34.8%的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创新活动中,37.5%与集团内企业合作,41.7%与供应商合作;而制造业合作创新企业中合作方式比重最大的是与客户或消费者,占比41.2%。三大行业均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较少。
表4 行业内企业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情况
行业 |
与该类创新合作伙伴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有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 |
||||||||
集团内其他企业 |
高等学校 |
研究机构 |
行业 |
供应商 |
客户或消费者 |
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 |
风险投资机构 |
其他合作对象 |
|
协会 |
|||||||||
全国 |
26.5 |
32.9 |
21.8 |
18.9 |
36.8 |
45.3 |
17.7 |
1.2 |
15.8 |
湖南省 |
29.4 |
27.1 |
24 |
25.2 |
34.1 |
40.4 |
17.4 |
1.9 |
21.6 |
采矿业 |
37.1 |
15.2 |
22.7 |
15.9 |
34.8 |
27.3 |
12.9 |
1.5 |
22 |
制造业 |
28.9 |
27.6 |
24.1 |
25.7 |
34 |
41.2 |
17.8 |
2 |
21.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37.5 |
22.9 |
20.8 |
16.7 |
41.7 |
20.8 |
4.2 |
2.1 |
37.5 |
从地域范围看,各市州有产品或工艺创新合作的企业中,主要合作对象为客户或消费者,其中益阳市工业企业中52%开展了这类合作。整个湖南省的工业创新合作伙伴中,风险投资机构相对较少。
表5 市州企业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情况
地域 |
与该类创新合作伙伴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有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 |
||||||||
集团内其他企业 |
高等 |
研究机构 |
行业协会 |
供应商 |
客户 |
竞争对手 |
风投 |
其他对象 |
|
学校 |
机构 |
||||||||
长沙市 |
31.9 |
39.2 |
27.2 |
27.3 |
39.7 |
47.5 |
16.7 |
1.6 |
16 |
株洲市 |
39.4 |
21.7 |
17 |
18 |
23 |
30.3 |
13.3 |
1 |
26.9 |
湘潭市 |
21.3 |
24.4 |
23.4 |
18.3 |
35.5 |
33 |
15.7 |
1.5 |
18.3 |
衡阳市 |
36.1 |
25 |
22.8 |
27.2 |
27.8 |
41.1 |
16.7 |
3.9 |
16.1 |
邵阳市 |
27.3 |
16.4 |
11.9 |
35 |
33.8 |
40.2 |
13.8 |
1 |
18.7 |
岳阳市 |
37.1 |
18.5 |
18.7 |
23.4 |
36.7 |
37.5 |
25.9 |
4.5 |
25.5 |
常德市 |
26.4 |
31.8 |
23.6 |
30.5 |
35 |
48.2 |
13.6 |
0.9 |
17.7 |
张家界市 |
17.1 |
34.3 |
25.7 |
20 |
45.7 |
42.9 |
34.3 |
2.9 |
20 |
益阳市 |
20 |
18.3 |
18.3 |
20 |
29.1 |
52 |
18.3 |
1.1 |
8.6 |
郴州市 |
17.5 |
20.7 |
38.2 |
26.1 |
32.2 |
24.8 |
15.6 |
1 |
33.4 |
永州市 |
21.5 |
28.3 |
36.1 |
28.8 |
37.1 |
49.3 |
22 |
0.5 |
33.7 |
怀化市 |
24.4 |
28.9 |
20 |
17.8 |
20 |
26.7 |
17.8 |
2.2 |
26.7 |
娄底市 |
31.9 |
36.3 |
32.6 |
20 |
34.1 |
43 |
12.6 |
3 |
25.2 |
湘西自治州 |
11.8 |
43.1 |
17.6 |
17.6 |
39.2 |
41.2 |
17.6 |
5.9 |
13.7 |
(四)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中部第一
2014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310.0亿元,投入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0.92%,位居全国第七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8个百分点;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高出中部地区平均水平0.24个百分点。2014年,湖南省1372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2203家,占16.1%,位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二,高出中部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表6 2014年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地区 |
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创新费用情况 |
|||
工业企业投入强度(%) |
全国排位 |
有R&D的企业占比 |
全国排位 |
||
全国 |
9254.3 |
0.84 |
|
16.9 |
|
中部地区 |
1548.1 |
0.68 |
|
12.9 |
|
山西 |
124.7 |
0.7 |
15 |
8 |
23 |
安徽 |
284.7 |
0.77 |
13 |
16.6 |
8 |
江西 |
128.5 |
0.41 |
27 |
11.5 |
17 |
河南 |
337.2 |
0.5 |
23 |
9.8 |
20 |
湖北 |
363 |
0.88 |
9 |
12.3 |
16 |
湖南 |
310 |
0.92 |
7 |
16.1 |
9 |
(五)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比较高
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的创新费用支出合计676.4亿元,占全国创新经费的4.1%。其中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的支出最多,共346亿元,占总创新费用的5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的经费支出较少,共9.2亿元,占比1.4%。
表7 工业企业创新投入情况
行业 |
创新费用支出合计(亿元) |
创新费用情况 |
|||
内部研发活动经费支出(亿元) |
外部研发活动经费支出(亿元) |
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亿元) |
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亿元) |
||
全国 |
16576.4 |
9254.3 |
458.2 |
6262.9 |
601 |
湖南省 |
676.4 |
310 |
11.2 |
346 |
9.2 |
采矿业 |
8.9 |
1.9 |
0 |
6.9 |
0 |
制造业 |
642.3 |
305 |
11 |
317.2 |
9.2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5.3 |
3.2 |
0.1 |
22 |
0 |
从行业内部看,三大行业中制造业的创新费用支出最多,共642.3亿元,占整个工业行业创新投入费用的95.0%,其中用于内部研发活动经费支出为305亿元,占比47.5%;采矿业的创新费用支出相对较少,只8.9亿元,其中用于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为6.9亿元,占整个采矿业创新费用支出的7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创新费用支出共25.3亿元,其中用于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的占87.0%,其余类型的创新经费支出较少。
从地域范围看,全省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经费最多的是长沙市244.2亿元,明显高于其他市州;其次是岳阳市,投入经费99.44亿元;长株潭地区的企业整体上创新费用支出多于其他地区,与长株潭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程度有关。张家界市用于工业企业创新费用的支出最少,仅有1.44亿元。怀化用于创新的费用支出中,高达86.9%的经费用在了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上。
表8 市州工业企业创新费用支出情况
地域 |
内部R&D活动经费支出(亿元) |
所占比重(%) |
外部R&D活动经费支出(亿元) |
所占比重(%) |
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亿元) |
所占比重(%) |
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亿元) |
所占比重(%) |
长沙市 |
126.7 |
51.9 |
2.3 |
0.9 |
114.3 |
46.8 |
1 |
0.4 |
株洲市 |
34.8 |
47.6 |
2.4 |
3.3 |
31.8 |
43.6 |
4 |
5.5 |
湘潭市 |
23.5 |
51.3 |
1.4 |
3 |
20.8 |
45.5 |
0.1 |
0.3 |
衡阳市 |
13.7 |
54.1 |
0.2 |
0.9 |
10.9 |
43 |
0.5 |
2 |
邵阳市 |
6 |
24.3 |
0.1 |
0.5 |
18.4 |
74.6 |
0.1 |
0.5 |
岳阳市 |
42.2 |
42.4 |
3.5 |
3.5 |
51.6 |
51.9 |
2.1 |
2.1 |
常德市 |
23.8 |
57.9 |
0.3 |
0.8 |
16.6 |
40.3 |
0.4 |
1 |
张家界市 |
0.3 |
21.5 |
0 |
|
1.1 |
78.5 |
|
|
益阳市 |
7.3 |
46.2 |
0.1 |
0.6 |
8.4 |
53 |
0 |
0.1 |
郴州市 |
11.3 |
27.4 |
0.2 |
0.6 |
29 |
70.7 |
0.6 |
1.4 |
永州市 |
3.5 |
28.6 |
0.1 |
0.7 |
8.4 |
69.3 |
0.2 |
1.5 |
怀化市 |
3.1 |
11.2 |
0.3 |
1.2 |
23.7 |
86.9 |
0.2 |
0.7 |
娄底市 |
12.9 |
59.2 |
0.1 |
0.6 |
8.8 |
40.2 |
0 |
|
湘西自治州 |
1.1 |
31.8 |
0.1 |
1.4 |
2.4 |
66.5 |
0 |
0.3 |
(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
2013-2014年全省59.9%的工业企业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对最主要的主营产品拥有品牌所有权的企业占比为3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2014年末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14415件,占全国的3.2%。
表9 企业知识产权及相关情况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
企业专利实施情况 |
||
在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上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企业数(个) |
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
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
对最主要的主营产品拥有品牌所有权的企业占比(%) |
|
全国 |
201079 |
53.2 |
448885 |
31.5 |
湖南省 |
8217 |
59.9 |
14415 |
33.3 |
采矿业 |
512 |
39.4 |
48 |
8.5 |
制造业 |
7543 |
62.8 |
14266 |
36.8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62 |
39.4 |
101 |
9.3 |
从行业内部来看,制造业企业中在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上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企业数数量最多,共有7543家企业,占整个制造业企业数量的62.8%。工业企业2014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中占了84.8%是由制造业发明。而在企业专利实施情况方面,采矿业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及已被实施的发明专利数数量最少,仅为48件和2件。
图4 工业企业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方面的措施情况(%)
为保持和提高企业创新竞争力,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方面,工业企业主要采取了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注册商标、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和发挥时间上先发优势四类措施,以发挥时间上先发优势为主,在工业企业中共有18.3%的企业采用此类方法。而在制造业企业中,主要的提高创新竞争力措施为申请注册商标,占全部制造业企业的20%。
从地域范围看,郴州市工业企业中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措施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最高,为79.9%,全省市州企业都较为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除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外,基本都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采取了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三、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情况
2013-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组织或营销创新的企业4893家,占35.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组织创新企业占比29.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实现营销创新企业占比2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同时实现组织和营销创新企业占比22.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分市州情况看,有长沙市、株洲市、邵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和郴州市实现组织或营销创新的工业企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0 工业企业组织或营销创新活动情况
地域 |
有组织或营销创新活动的企业数(个) |
有组织或营销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 |
实现组织创新的企业占比(%) |
实现营销创新的企业占比(%) |
同时实现组织和营销创新的企业占比 |
全国 |
137443 |
36.4 |
29.9 |
27.9 |
21.4 |
湖南省 |
4893 |
35.7 |
29 |
29.3 |
22.6 |
长沙市 |
1194 |
46 |
38.8 |
37.9 |
30.7 |
株洲市 |
532 |
35.5 |
30.3 |
26.6 |
21.4 |
湘潭市 |
334 |
36.5 |
29.5 |
31 |
24 |
衡阳市 |
263 |
26.4 |
20 |
21.7 |
15.3 |
邵阳市 |
366 |
37.7 |
30 |
32.2 |
24.5 |
岳阳市 |
425 |
31.5 |
22.6 |
27.6 |
18.7 |
常德市 |
342 |
36.3 |
27.5 |
30.8 |
22 |
张家界市 |
63 |
42 |
34.7 |
36 |
28.7 |
益阳市 |
232 |
24.9 |
20 |
21.5 |
16.5 |
郴州市 |
539 |
48.9 |
42.2 |
38.9 |
32.2 |
永州市 |
241 |
34.1 |
27.6 |
28.3 |
21.8 |
怀化市 |
89 |
16.1 |
12.5 |
13.4 |
9.7 |
娄底市 |
200 |
27.1 |
22.5 |
20.2 |
15.6 |
湘西自治州 |
73 |
26.7 |
20.9 |
23.1 |
17.2 |
四、工业企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或工艺创新层次较低
工业企业作为创新活动最多的行业,创新活动的层次决定着创新发展水平的高低。总体上说工业企业产品和工艺创新的活动形式既有内部研发活动,也有外部研发活动;既有从外部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也有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或进行相关培训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其中内部研发活动为企业创新的最高形式。2013-2014年间,全省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中,进行内部研发活动的企业占4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1个百分点;外部研发占7.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个百分点;通过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进行创新的占74.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8个百分点;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创新占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开展相关培训消化吸收创新的占28.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
图5 全省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的创新活动类型
从工业内部的三大行业企业创新活动看,制造业创新企业中50.7%的企业进行了内部研发活动,高于采矿业的24.3%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25.4%,但低于全国58.9%的平均水平。三大行业的创新活动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的程度较高,采矿业创新企业中多达94.8%的企业获得了机器设备和软件,制造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的企业比例也达到了73.5%和86.8%。
图6 内部行业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的创新活动类型
从地域范围看,全省14个市州工业企业尽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内部研发活动,但占比除常德外,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部研发活动普遍较少,均低于10%。
表11 工业企业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形式
地域 |
占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的比重(%) |
|
有内部R&D的企业占比 |
有外部R&D的企业占比 |
|
全国 |
58.2 |
12.3 |
湖南省 |
49.1 |
7.7 |
长沙市 |
56 |
8.9 |
株洲市 |
50.5 |
5.4 |
湘潭市 |
49.7 |
6.3 |
衡阳市 |
43.2 |
6.4 |
邵阳市 |
37.9 |
3.6 |
岳阳市 |
48 |
13.5 |
常德市 |
64.8 |
7.5 |
张家界市 |
21.8 |
1.8 |
益阳市 |
54 |
7.3 |
郴州市 |
40.9 |
5.7 |
永州市 |
56.9 |
4 |
怀化市 |
24.8 |
9.5 |
娄底市 |
34.6 |
6.5 |
湘西自治州 |
32.9 |
9.8 |
(二)人才成为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因素
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人、物、财等各方面的支持,现阶段全省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中,人才已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2013-2014年全省工业行业中,23.9%的企业认为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是创新的主要阻碍因素,排在所列12大因素之首。创新成本过高、缺乏银行贷款和缺乏技术信息分别占19.8%、18%和15.8%。10.1%的企业认为没有创新的必要。三大工业行业中,制造业企业中25.3%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受人才缺乏或流失方面的阻碍;其次,创新成本过高也是阻碍工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
图7 该因素对开展创新活动有较大阻碍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从地域范围看,郴州市有30.8%的企业认为人才缺乏或流失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长沙市30.2%的企业认为人才缺乏或流失是主要阻碍因素。除此以外,郴州工业企业创新最大的阻碍在于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有32.3%的企业受其影响,其次有26.8%的工业企业因缺乏银行贷款等外部资金的支持阻碍创新活动的开展;长沙有26.4%的企业受创新成本过高影响。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湘西地区,受缺乏银行贷款等外部资金支持的影响较大,达33.7%。
表12工业企业中该因素对开展创新活动有较大阻碍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地域 | 缺乏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资金支持的企业 | 缺乏风险投资支持 | 缺乏银行贷款等其他外部资金支持 | 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 | 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 | 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 |
全国 | 10.5 | 6.6 | 12.3 | 16.1 | 22.4 | 14.1 |
湖南省 | 12.6 | 7.9 | 14.8 | 17.6 | 22.1 | 13.7 |
长沙市 | 14.8 | 8.6 | 19.5 | 26.4 | 30.2 | 17.4 |
株洲市 | 17.6 | 13.4 | 14 | 19.6 | 24.6 | 14.6 |
湘潭市 | 10.2 | 7.2 | 18.3 | 17.8 | 20.7 | 9.7 |
衡阳市 | 11.4 | 8.2 | 12.5 | 14.1 | 17.3 | 10.2 |
邵阳市 | 12.3 | 7.3 | 16.4 | 21.8 | 27.2 | 15.4 |
岳阳市 | 15.1 | 9.5 | 13.4 | 20.9 | 20.7 | 19.3 |
常德市 | 13 | 8.6 | 20.5 | 18.3 | 24 | 17.9 |
张家界市 | 12 | 6.7 | 25.3 | 18 | 21.3 | 11.3 |
益阳市 | 11 | 10 | 22.8 | 16.8 | 19.3 | 12.4 |
郴州市 | 13.9 | 10.5 | 26.8 | 23.8 | 30.8 | 32.3 |
永州市 | 6.9 | 5.5 | 13.7 | 14.7 | 21.6 | 11.3 |
怀化市 | 6 | 5.2 | 8.3 | 9.2 | 14.4 | 6.3 |
娄底市 | 13.9 | 7.6 | 20.7 | 17.2 | 19.2 | 11.2 |
湘西自治州 | 14.3 | 10.6 | 33.7 | 15.8 | 27.5 | 12.8 |
(三)产学研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科研机构和大学是创新体系的源头和最主要的知识创新主体,而产学研合作形式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2013-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中,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有创新合作企业的3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的合作程度最高,为39.0%,比全国低2.6个百分点;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28.8%和35.4%。
图8 与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有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
从合作创新形式看,主要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为主,占工业企业合作创新的6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说明产学研合作形式过于单一。三大行业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科研项目的比例最高,为70.6%。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创新平台。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意识和动力,还需要多种信息及研发技术的支撑。要加强湖南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从信息和研发技术上给予企业创新的支撑,从制度上给予创新平台保障。建立起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建立双边、多边科技条件使用的协作机制,通过地方立法,把分散的科技资源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起共享制度体系。通过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等措施,创建友好性市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深化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建立高层次的长期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开放性的,有利于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进行交流环境和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主体,是企业进行创新及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目前湖南省产学研形式过于单一,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深化产学结合的体制和机制。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利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已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二是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协作开发新技术。企业把握市场的需求和走向,高校和研究机构发挥在科研能力上的优势,开发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
(三)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带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根本是人才。建设创新型湖南,关键也是创新人才。在调查中,人才已经成为阻碍湖南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因素,也反映了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的认可和渴求。目前,湖南省创新人才队伍中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还比较缺乏,应加强这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制度,通过一系列行政经济上的政策性倾斜,完善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承办:社科处
执笔:蔡冬娥 易 春 刘 峰 杨彩凤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