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14年规模工业科技活动情况简析
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其科技开发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战略,为全市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活力源泉。本文以2014年衡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年报数据为支撑,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分布、科技人员、科技机构、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问题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科技活动活跃,有研发项目的企业数量大增。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数达到1215项,同比增长17.3%;其中R&D项目546项,占全部的科技项目的44.9%,同比增长44.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109家,占规模工业的10.9%,比上年增长75.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中,大中型企业为275家。其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有50家,占比达到18.2%,比上年增长85.2%。
(二)科技经费投入加大,R&D投入稳步提升。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为164787.5万元。其中,大中型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为133026.5万元,占8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为137337.1万元,同比增长7.5%。分类来看,基础研究支出为0,应用研究支出为365.5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136971.6万元。
(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突出,专利申请增长显著。近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呈稳步增长态势。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1128件。其中,发明专利400件,比上年分别增加142件和70件,分别增长14.4%和21.2%;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的比重为35.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收入达到1200万元,同比增长了5倍。
(四)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数量增加。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数为81家,同比增长6.6%。其中,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数达到了42家,占比达到51.8%。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科技机构人员达到2159人。其中,博士生111人,硕士生251人,本科生1114人。科技机构的经费支出也达到了43233.2万元,占R&D项目经费内部支出31.5%。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活动人员略有减少,科技活动相关费用整体呈下降趋势。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为11016人,同比下降5%;其中,参加科技项目人员9369人,科技管理和服务人员1647人,同比分别下降3.6%和12.3%。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相关费用211107万元,同比下降19%;其中,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186199.2万元,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3200.2万元,当年形成用于科技活动的固定资产为32619.3万元,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8974.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3.6%,87.2%,31.1%,16.7%。
(二)科技投入力度、研发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137337.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59%,占比不足1%。另外,R&D投入大多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全市大中型企业R&D项目经费内部支出108251.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8.8%。然而大中型企业的数量占全部规模工业单位的比重只有27.6%。
(三)技术引进和改造经费大幅下降。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境外技术经费支出为4504.8万元,同比下降34.7%;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为472.2万元,同比下降19%;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72116.8万元,同比下降83.4%。.
三、对策与建议
(一)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要全面深化产学研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人才、智力和技术为要素,企业以资金、设备为要素,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吸引更多的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开展科研活动。
(二)充分调动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性。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6家,其中小型企业721家。而721家小型企业中只有59家有R&D活动。由于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技术沉淀不深,一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大力扶持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创新的理念,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以产品为龙头,把新工艺、新技术渗透到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发出质量高,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小型企业。
(三)多措并举,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三是加快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鼓励科技人才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同时要建立良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切实发挥科技人才的创新作用。四是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资源。认真落实中央制定的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财税扶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努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不断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何登峰]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