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一季度长沙经济稳中趋缓

  今年以来,长沙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转型创新发展,全市经济增速虽有一定回落,但仍处于合理增长区间,呈现出二、三产业协同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二、三产业协同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4.99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27.7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48.84亿元,增长9.1%。在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03.13亿元,增长9.2%。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51.0%和48.0%,二、三产业实现了协同增长、协同拉动的格局。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8.84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GDP增速0.1个百分,而去年同期第三产业增速则低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9%,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来看,生态投资比重提升。一季度全市生态投资37.31亿元,同比增长78.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0%,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1.68亿元,同比增长12.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5%,实际增速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来看,汽车类占比高、贡献大。一季度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161.23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的39.7%,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45.9%。

  (四)关联指标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5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工业用电量20.32亿千瓦时,增长14.5%;建筑业用电量1.57亿千瓦时,增长7.7%;第三产业用电量15.47亿千瓦时,增长3.9%。全市货运量为0.69亿吨,同比增长7.7%;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为101.1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8%,其中公路运输周转量61.93亿吨公里,增长8.2%。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的较快增长,说明全市经济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的合理区间。

  (五)金融支撑力度加大。近年来,金融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成为了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8.88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9%,同比提高9.0个百分点。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662.12亿元,比年初增加899.8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1207.02亿元,同比增长12.3%。新增贷款503.31亿元,同比增加156.98亿元。

  (六)民生支出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85.4亿元,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77亿元,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115.99亿元,增长0.8%;非税收入72.79亿元,增长1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69亿元,增长14.2%,其中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较快增长。教育支出29.57亿元,增长27.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5.52亿元,增长22.6%;城乡社区支出47.62亿元,增长19.6%。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近年来,全市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前几年来看,2010—2014年,长沙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5.5%、14.5%、13.0%、12.0%、10.5%。经济增速呈逐年回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率为9.0%,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呈持续回落的态势。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近年来,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趋缓,增速低于全国、全省。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927.4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回落13.9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8.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是全市投资增速趋缓的重要原因。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29.87亿元,同比仅增长1.5%,同比回落12.0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国7.0个百分点。

  (三)财政税收增收压力大。在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全市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增幅明显趋缓。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77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回落16.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15.99亿元,仅增长0.8%,同比回落15.7个百分点。从分税种来看,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速下降,分别下降1.4%和21.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缓慢,分别增长4.7%和4.5%。从辖区内税收收入来看,国税、地税均出现缓慢增长。一季度,全市国税收入318.97亿元,同比增长0.9%,地税收入133.87亿元,同比增长2.7%,国税、地税合计实现税收收入452.84亿元,增长1.4%,增速同比回落9.9个百分点。从分税种来看,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增速下降。一季度消费税为185.09亿元,同比下降1.8%;营业税为47.61亿元,下降1.9%;企业所得税为47.8亿元,下降7.1%。

  三、对策建议

  长沙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继续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一)加大投资力度。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下滑、项目建设放缓等问题,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加大投入力度。根据长远发展需要,加快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大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把重大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认真审视和分析当前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大项目谋划力度,提升服务项目建设的能力,做到生产要素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向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工业项目倾斜。加快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动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稳增长,而且可以引领和带动经济转型。当前,应把培育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服务业做大做强,为稳定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借鉴扶持工业的办法发展服务业,落实服务业企业的水、电、气与工业企业同价政策,降低服务业经营成本。实施专项补贴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居民自主创业,鼓励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和辅导,对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类小微企业新招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加大政策整合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快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业的繁荣能够为其他产业带来充足的发展资金, 金融业的发展还会形成强大的金融扶持效应,推动其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准确把握网络、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顺应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占据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

  (三)加大自主创新。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需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共性技术、核心设备等的自主研发给予资金补助,将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服务类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范畴给予支持,对于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推广应用,制定新技术应用的补贴政策。同时,引导企业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加强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培育新的增长点。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扶文武]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一季度郴州市经济呈现出稳健运行、转型加快的发展态势 下一篇:一季度长沙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