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一季度郴州市经济呈现出稳健运行、转型加快的发展态势

  一季度,郴州市经济总体呈现出稳健运行、转型加快的发展态势。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8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3.4亿元、198.6亿元和14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7%和9.5%。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健

  (一)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一是农业经济推进有序。春耕备耕来势较好,农资储备量足价降,农户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据对660户农户抽样调查,秋冬播粮食面积同比增长3.8%;油菜播种面积61.7千公顷,同比增长2.8%,油菜丰收在望。截至4月1日,全市共落实烟叶种植面积39.01万亩。畜禽渔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推进,预计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出栏、家禽出笼和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2%、7.7%、1.6%、2.4%和3.4%。全市完成植树造林40.13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二是工业经济转型加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工业转型升级加快,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工业分别增长13.6%和25.9%,增幅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6个和15.9个百分点;而高耗能工业仅增长7.5%,其中采矿行业下降9.3%。三是服务业稳定发展。一季度,全市公路水运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4.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0.4%,其中快递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4.3%。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1%和25.8%。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35亿元,增长19.1%,其中新增贷款54.6亿元,增长124.2%。

  (二)需求拉动较为有力。一是项目投资来势较好。一季度,全市完成投资291.4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5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61.1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基础项目、房地产项目稳步推进和民间资金进入加快是主要支撑因素。一季度,民间投资完成226.9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全市投资比重达77.9%,民间资本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3亿元,同比增长33.6%,增幅同比加快22.3个百分点,完成新开工面积130.6万平方米,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810万平方米,土地购置面积46.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9.6%、28.0%和160.8%。高新区LED产业集群、友阿城市综合体、泓广物流园、城际客运站、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铁海联运项目三期、安仁-衡阳云集机场连接线、郴州支线机场、黄长高速、临连高速、武广高铁郴州西站扩容等200多个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二是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在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带动下,商场、酒家、商品房市场人气旺盛,购销两旺。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1亿元,增长12.1%。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粮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干鲜果、饮料等食品销售增幅均在20%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3%,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2.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实现销售额22.7亿元,同比增长8.7 %。三是外向型经济来势较好。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外贸出口3亿美元,同比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同比增长51%。实际到位内资106.5亿元,同比增长13.1%。

  (三)发展质量总体较好。一是税收占比明显提升。一季度,全市全部税收收入2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45.3%,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5.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32%,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效益增长较快。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14%,比同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3.2个百分点。其中烟草、电力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6%和65%,但采矿业受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实现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7.8%。与此同时,工业降耗成效明显,一季度,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6%。三是人民生活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近三分之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控制在年初目标以内;预计全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左右。

  (四)“新常态”特征明显。进入2015年,郴州经济总体运行呈现显著的“新常态”特征。一是总体速度放缓。全市一季度GDP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仅为5.1%,同比回落24.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特别是财政收入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局面。二是增长动力转换。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动力增强,一季度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3.9%,贡献率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9.1:52.5:38.4调整为8.8:52.1:39.1,三产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一二产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三是多点支撑格局显现。以信息服务为龙头带动电商及产业链上相关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市限上商贸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2%,为电商直接服务的快递业增幅达34.3%;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1.6%;新能源迅猛增长,一季度,新能源上网电量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5%。

  二、困难问题不容忽视

  (一)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一是多数指标增幅回落。一季度,全市GDP、规模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8个、3.4个、0.5个和3.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8.2%。二是生产要素回落较快。一季度,全市全社会发电量同比下降7.8%,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0.6%;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5.4%,增幅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批准建设用地同比下降52.3%。三是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一季度,全市工业品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降幅同比扩大1.2个百分点。表明工业品市场需求仍然呈现疲软态势。

  (二)工业形势较为严峻。一是停产企业较多。3月份全市共有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停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黑色等高耗能工业企业,导致3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3%,1-3月累计仅增长0.3%,增幅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二是资源型产品价格降幅大。一季度,全市黑色、煤炭、有色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0%、7%和5%左右。受此影响,1-2月,全市煤炭、有色采选、有色冶炼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2.6%、32.6%和2.8%。三是生产要素供给紧张。受资金和劳工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短缺和用工荒。据调研,全市80%以上工业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常年存在用工荒,特别是熟练工、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导致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如高新区的苏达电子等20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情况。

  (三)亿元项目进展滞后。一季度,在建亿元项目共249个(不含房地产),比去年少13个,完成投资88.8亿元,同比增长13.8%,比全部投资增幅低11.4个百分点。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工业投资动能不足。1-3月,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08.1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0.4%下降到36.9%。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21.4亿元,比上年下降16.2%。二是资金制约较为明显。随着国家实施“债贷双控”的政策、清理融资平台、严控地方债风险和房地产债务风险,对资金面产生明显制约。一季度,全市在建项目到位资金390.4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比全市投资增幅低3.5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持续下降。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4亿元,同比下降8.2%,增幅同比回落21.2个百分点,比1-2月收窄13.7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7.8亿元,下降10.7%,增幅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比1-2月收窄16.9个百分点。

  三、今后工作建议

  (一)抓服务促工业生产。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6%,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1 大动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科学研判形势,积极出谋划策,抢抓发展机遇,推进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一是要向上争取政策。要认真解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政策,从政策中寻找机遇,从改革中获取红利;经信、工商、税务、人社、国土、环保等部门要主动作为,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二是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用地、资金、人员等要素保障力度,盘活存量土地,拓宽融资渠道,主动引智引才,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要素需求情况,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土地、资金、技术、人才、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保障,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实现共赢发展。三是要帮扶企业转型。要加快园区建设,将园区建成企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和招商引资的核心区。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拓展煤炭、有色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抓引导促投资转型。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运行特征明显,投资需求增速回落成为必然。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国家产业投资政策,积极引进民间资本,通过调整产业投资方向和重点,达到促进经济调整优化的目的。一是抓调度。继续抓好落实领导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对当前尚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紧盯项目进度,紧扣项目环节,创造开工条件,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大督促协调和服务力度,努力促使这些项目尽快动起来,尽早形成一定的实物量,按期建成投产。同时,强化督促检查,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进度比较慢的项目,实行效能问责。二是抓融资。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在政策争取、城投债发行、项目建设方式等方面要有新突破。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提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推进项目投资多元化。三是抓引导。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绝大多数投资领域的意见,通过放开搞活,大力引导投资主体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更新改造、技改项目投入,努力扶持一批关联性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集群企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抓扶持促消费扩大。一是扶持汽车消费。一季度,全市汽车零售额增幅比同期降低9.2个百分点。当前,汽车已成为继石油之后的第2大消费品,必须要把汽车消费及产品升级作为当前扩大消费的重要任务。建议有关部门通过采取降低汽车消费的成本和费用,完善汽车消费信用体系,加大汽车消费信贷力度,严格执行汽车报废制度,促进汽车产品换代升级等措施稳定汽车消费。二是引导企业转型。积极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商场、高端住宿、餐饮企业通过提升硬件档次,完善服务功能,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大众服务等增强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居民消费。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要紧抓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各种政策,积极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鼓励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扶持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市场做大做强。

  (四)抓财源建设促财政增长。要把培植财源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落实企业激励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盘活存量资源、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促进全市财源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一是整合财政奖励资金,建立财源建设激励机制。要鼓励外来投资,建议对到我市注册投资兴业且年实缴税金100万元以上企业实行奖励和对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补助企业的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对现有企业按照税收增长情况实行规模增收奖励政策,如每增长10个点可给予3个点的奖励。对于获得省部级高新技术产业称号,获评省部级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且年实缴税收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在我市注册并成功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可以给予补助和奖励。二是整合政府资源,培植壮大存量税源。发挥政府采购平台的作用,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优先采购本地或在本地有销售公司的企业产品。认真落实政府性资金存款与金融机构纳税情况、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情况挂钩办法,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加强城镇土地征收和管理,确保辖内企业和项目均应按标准足额征收。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建设项目的潜在税源。财政部门要统筹掌握建设项目的立项情况、供地情况和招标情况,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税后拨款政策,运用好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平台,在行业管理、市场准入环节加强纳税监督,严把源头关。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李日光、肖玉忠、曹星、李梦临、刘洋]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一季度株洲市经济运行呈现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态势 下一篇:一季度长沙经济稳中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