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对当前郴州市经济运行的困难及建议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实现了新常态下经济的新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及周边大部分城市。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6%、9%、25.2%、12.1%和10.4%,增幅分别比全国高1.6、2.6、11.7、1.5和0.5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高0.2、1、6.9、持平和0.1个百分点;与毗邻衡阳、永州、韶关、赣州、清远5市比,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第2位,其他4个指标增幅均居第3位。无论从自身发展速度看,还是从竞争格局看,目前郴州经济均处于稳健发展态势。但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主要困难

  (一)停产(歇业)企业(项目)增多。受市场疲软、产业政策调整以及资源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3月份,全市共有1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9%,停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35户)、有色(24户)等行业和永兴(30)、桂阳(17户)、资兴(15户)、苏仙(13户)、嘉禾(11户)、临武(7户)和宜章(6户)等县市区。受国家“债贷双控”政策实施,土地市场收紧以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市新开工项目同比减少7.8%,施工项目仅增长0.9%;其中在建亿元项目同比减少13个,完成投资增长13.7%,增幅比全部投资低11.5个百分点。据调研,部分房地产项目如福泉花园、金源棕榈园、隆华花园、盛世雅苑等由于资金、土地等因素影响先后停工;“十二五”新调增17条干线公路中仍有11条干线公路,由于前置条件多、手续繁杂,未达到开工条件,至今还未开工。

  (二)生产经营效益下降。一是财政收入减少。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8.2%和10.7%,其中税收收入下降0.3%。银行财政性存款比年初减少8.75亿元。二是企业效益下降。一季度,全市单位存款同比减少37.4亿元,金融机构实现盈利增幅同比降低25.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全市规模以上煤炭、有色采选、有色冶炼等资源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5.8%、15.6%和0.2%;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8.3%。三是居民增收期望降低。经济下行导致效益下降,对居民就业和收入期望造成较大影响。据对全市联网直报企业调查,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裁员和调低工资情形,一季度“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数同比下降2.6%,平均工资同比仅增长4.9%。其中采矿、水电、建筑业、餐饮业从业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9.8%、5.4%、7.9%、3.4%;采矿、家具制造、装饰、住宿业、科技服务、文体娱乐业平均工资同比分别下降0.2%、7.8%、9.3%、1.9%、11%和4.2%。

  (三)有效供给有所不足。一是生产要素紧张局面仍难缓解。一季度,全市批准建设用地同比下降52.3%。据调查,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中,有80%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有一半的项目存在资金问题,特别是传统的有色、煤炭企业由于价格下跌、银行谨慎,导致资金尤为紧张。如3月末,全市有色行业贷款总量同比减少达7.3亿;全市在建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幅比全市投资增幅低3.5个百分点。据统计,全市有50%的企业常年存在用工难问题,如高新区的苏达电子等2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情况非常严重。二是有效服务难以满足需求。调查发现,影响全市消费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其中消费配套设施不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如城区教育资源建设不足,进城务工子弟入学难普遍存在;旅游休闲设施建设不足,如汝城热水温泉所在的福泉山庄自去年12月以来经常出现一房难求现象;市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驻地的停车场建设不足,影响有车族消费意愿;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不够,导致各金融机构在发放生产和消费贷款时能得到的权威征信信息非常有限,相应制约了贷款规模的扩张;部分新建成区配套的入学、就医、社区管理等服务跟不上,也影响潜在客户购房积极性等等,均对居民消费扩大产生一定影响。

  (四)转型动力仍然不强。一是创新推动转型的力度仍然不大。据全面小康监测数据,2014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程度分别只有40.2%和21.8%,居全省第8、7位,其中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56%,比全省低0.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比衡阳和永州分别低0.13个和0.02个百分点。二是项目支撑转型的力度仍然不够。一季度,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4.8%和20.4%,增幅分别比全市投资增幅低0.3个和4.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投资还分别下降32.8%、4.5%和9.2%。

  此外,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一季度GDP增幅最高的资兴市(9.9%)比最低的临武县(-2.4%)高1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最高的北湖区(10.4%)比最低的临武县(-2.6%)高13个百分点;投资增幅最高的桂东县(33.8%)比最低的汝城县(3.6%)高30.2个百分点。部分GDP核算基础指标支撑不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建筑业增加值、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同比分别回落3.4、31.5、5.5、24.5个百分点,分别拉低GDP增幅1.5、0.6、0.2和0.2个百分点。“四上”企业清查申报推进不力,截止目前,全市“四上”企业清查申报仅1户,同比减少3户等。这些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市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同时也影响了省统计局对我市有关指标的评估认定。

  二、深层原因

  (一)政策传导欠到位。调查发现,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在执行中还是存在打折扣现象,影响了政策措施的施行效果。如消费贷款是超前消费者非常喜欢的贷款方式,但目前各商业银行对消费贷款基准利率普遍上浮20%-30%,个别的达到40%以上,明显与国家促消费政策不符;又如“郴八条”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首贷和利率下调优惠政策,但相关单位主动执行还不是很到位;还比如支农政策执行也存在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属不同部门负责,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影响农村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二)规划配套欠完备。主要是城市化过程中服务配套规划落后于现实需求,如工业园区的规划普遍存在重厂房建设轻服务设施建设现象,湘南国际物流园反映,上千亩项目用地未铺设自来水供水主管网或管网水压不足,严重制约该园区的发展;永兴、桂阳等园区反映,目前在园区运营的公交车存在停车站点少、车次少、运营时间短等问题,致使员工很不方便,不利于企业招工和留工。部分住宅区周边教育、医疗、购物等生活设施规划不足,难以聚集人气。旅游行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字经在“住购娱”三个方面的规划实施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

  (三)产业扶持欠精准。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只有与产业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从我市来看,这方面还欠精准。一是对有色行业的整合扶持欠精准。有色产业既是全市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是风险较大行业,当我市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面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价格下跌双重困境后,全市行业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与被整合企业三方对这一行业面临的新风险以及新对策展开深入有效的合作和研究不够;整合扶持工作行政命令多,市场手段运用不够;要搬、要合、要税的要求提得多,而问寒、问计、问需求提得少,导致对有色行业的扶持工作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五个一”工程体系当中,以致有的企业错失了这样或那样的发展机遇,而整合进度又达不到上级要求。二是对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贷款扶持欠精准。2014年,我市全面小康重要指标“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完成全面小康目标要求(250%)的一半,表明全市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我们调研发现,目前全市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如桂阳宏润绿色油业、成氏食品,资兴回龙仙茶庄,临武沙田金仙黄牛养殖加工等企业均希望做大做强,也有明确的贷款意愿,但金融部门限于当前农业资产难评估、生产风险大和保险力度不够等因素,对企业的贷款需求没有主动积极回应。据对农业银行调查统计,到3月底止,该银行有贷款的农业企业29户,比年初增加3户,但发放贷款3.78亿元,反而比年初减少4300万元。由于贷款扶持欠精准,导致银行部门能够给予的贷款额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最终影响了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对农户的生产扶持欠精准。部分乡镇农技站技术力量相当薄弱,难以及时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并宣传农产品市场行情变化情况,导致这些地方的农户缺技术、缺信息,生产种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四)创业创新欠主动。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643户,同比下降28.1%,其中企业1100户,个体工商户3543户,同比分别下降6.4%和32.9%。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占28.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我市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欠缺、还欠主动。

  三、工作建议

  (一)要破除政策梗阻。一是降低消费贷款利率刺激居民消费。目前,消费贷款利率过高、金融产品过少限制了居民的预期消费,建议各商业银行要积极向总部争取,创新消费产品,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促进消费贷款规模持续扩大。二是执行 “郴八条”规定刺激房地产消费。要认真执行“郴八条”有关“认贷不认房”、下调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等利好政策,加大对个人商业按揭或住房公积金委托购房贷款的支持力度,促进个人刚性购房与改善性购房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三是落实高新技术产业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发展。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按中省有关规定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我市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四是整合涉农政策提高支农效果。整合涉农资金,形成部门合力,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提高惠农资金效能和政策效益。

  (二)要调整完善规划。一是完善提升园区配套规划。根据园区发展实际,加快做好做实做细水、电、路、讯、气等专项规划,加强物流配送、园区社会化后勤服务和专业市场体系建设,提升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品质,进一步增强园区的资本集聚、人才吸纳、产品辐射能力。二是完善提升旅游配套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升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建设能力,实现旅游六大要素功能配套联动、协调发展,重点提高全市旅游“住购娱”三要素的开发利用水平。三是完善提升住宅区配套规划。根据住宅区建设速度,按照一定人口密度标准,高标准规划并建设好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市场等相关生活配套设施,促进房地产和建成区协调发展。

  (三)要精准分类施策。一是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据调研,当前部分有色、房地产企业由于从银行贷款困难,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融资,由此带来一定的社会风险。为此,建议各商业银行要做好上级行的沟通协调工作,着力保持对经营状况较好的有色、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后跟踪监测,避免银行出现抽贷行为,保证银行与企业共渡难关。与此同时,要大力开展“下企业、送服务、稳增长”活动,在解决问题、调优结构、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加快项目进度中稳增长。二是加强片区资金扶持。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罗霄山片区实施“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给予特定政策”的规定,积极推动银企项目融资对接,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片区扶贫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早日发挥效益。三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通过采取现场与远程、传统与现代、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和增强农户市场开拓能力。四是落实“个转企”扶持政策。“个转企”是推进“四上”企业清查申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如实反映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实施意见》规定,认真执行相关鼓励扶持措施,加大“个转企”力度,从而真实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

  (四)要推进企业创新。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政策扶持体系,从财政、税收、金融、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立项、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角度全面完善相关操作办法,政策可倾斜的要倾斜,税费能优惠的要优惠,从各方面为快速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支持创新发展。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争取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专项支持。建议市县政府对获得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国家、省级名牌(商标)和市级及以上创新型企业称号的企业进行授牌并给予重奖,以此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加快制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把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专利申请、核心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储备等作为衡量企业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全市的发展已进入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只要全市上下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严格落实“谋求新发展、寻求新突破、力求新实效”的总体要求,抓项目扩投资、抓产业稳增长、抓转型提品质,那么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朝着有效益、有市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谷坊生、李日光、肖玉忠、李梦临、曹星、刘洋]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增长速度逐步回落 下一篇:加快推进郴州城乡统筹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