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前三季度衡阳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衡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级按照“应对大环境,营造小气候”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据初步核算,三季度衡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1.79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9.1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2.7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9.90亿元,增长13.1%。

  (一)从产业看,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一是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94.00亿元,增长4.4%。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早稻产量145.8万吨,同比增长3.8%;中稻产量10.8万吨,同比增长1.6%;油菜籽总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3.9%。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732.52万头,同比减少2.3 %,期末猪存栏598.63万头,同比减少3.09%,能繁母猪存栏57.78万头,同比减少5.2%。

  二是工业生产止跌回稳。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6%。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20.3%、 11.2%、12.7%、10.3%和8.4%,这5个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5%,拉动累计增长4.1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企业9月工业总产值当月速度比8月快速提升,如特变电工、新澧化工和华菱汽车分别比上月提高40.4、63.5和64.6个百分点。而另一部分企业9月工业总产值当月速度比8月大幅下降,如大唐耒阳发电、华菱衡钢、瑞达电源和建滔化工分别比上月下降52.6、29.5、24.7和23.8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发展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89.90亿元,同比增长13.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旅游业看,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3923.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36.27亿元(不含外汇),同比增长18.6%。从项目看,112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已开工复工105个,开工率93.7%,完成投资额154.60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9%。从交通邮电看,前三季度,全市公路水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256.26亿吨公里,增长4.9%;货运量13681.09万吨,增长7.2%;货物周转量244.52亿吨公里,增长5.5%。邮电业务总量47.73亿元,增长19.2%。从金融信贷看, 9月末,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01.86亿元、14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20.7%,较年初分别新增284.2亿元、189.8亿元,存贷比为52.8%,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二)从动力看,表现依然强劲

  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3.85亿元,增长19.6%。从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53.97亿元,增长71.0%;二产完成投资639.28亿元,增长6.7%;三产完成投资720.6亿元,增长30.7%。从投资方向看,民生、生态、基础设施等投资稳步提高。民生工程投资完成83.12亿元,增长29.7%;生态环境投资38.86亿元,增长90.5%;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98.03亿元,增长42%。

  二是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2.37亿元,增长12.2%。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215.74亿元,增长14.2%。餐饮业火爆,前三季全市餐饮业完成营业额97.43亿元,增长17.9%,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仍保持热销,全市限上法人单位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55.28亿元,同比增长28.8%,拉动全市限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总额增长6.8个百分点,对全市限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达46.7%。

  三是外贸进出口形势较好。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39.00亿元,增长39.5%,出口总额完成87.85亿元,增长25.9%,进口完成51.15亿元,增长71.25。其中9月当月进出口总额完成23.43亿元,增长66.2%,出口完成15.03亿元,增长62.8%,进口完成8.40亿元,增长72.7%

  (三)从结构质量看,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看:前三季度三次产业比为16.0:45.7:38.3,同比三产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三产增长13.1%,位列全省第1,三产对GDP的贡献率为56.0%,同比提高7.0个百分点。从工业看: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9.54亿元,增长9.1%;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4%,比2014年提高2.3个百分点。从投资看:第三产业投资720.6亿元,增长30.7%,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1%,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保持着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态势,完成961.17亿元,同比增长20.3%,高出同期总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占总投资的比重达68%。

  三是新生产业加快孕育成长。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0.48亿元,增长11.2%,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9.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134.35亿元,增长6.7%,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0.0%,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较快,1-8月,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0.77亿元,同比增长32.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增加值达到192.9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半年提高7.7个百分点。

  三是民生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876元,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668.7元,增长8.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694.2元,增长9.6%。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民生支出209.56亿元,增长21.1%,占财政总支出的60.6%,同比提高24.0个百分点。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上涨1.2%,其中食品上涨1.3%、烟酒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用品上涨3.5%、居住类下降1.7%。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是宏观经济影响。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呈现出一种低增长、低物价、低利率、不平衡,而且振荡加剧的特点,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从国内看,我们现在正处于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的阶段,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程度还是比较大,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调整。二是指标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上半年分别回落1.2、0.1、0.1、6.2、0.2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后劲乏力。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回稳向好动力和增速下行压力仍在相持,新增动力孕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继续并存,改革和转型升级效果显现还需要一定时间段,在短期难以形成较强增长支撑。

  (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仍然较多。一是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用工成本的上升和部分企业上调了社保缴费基数标准,推动了生产成本的上升。1-8月,全市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3.7元,同比提高2.7元。二是企业效益有所下降。1-8月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除成本上升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期间费用过高,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费用为10.9元,同比提高1.7元。三是资金面出现分化。大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广泛,中小企业资金状况堪忧。虽然部分大企业有着较为丰富的现金流,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不敢投入再生产过程。

  (三)社会需求弱化影响仍在延续。从投资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缓慢。前三季度来看,工业投资完成598.83亿元,仅增长5.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9.3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4.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商品房销售额79.08亿元,同比下降14.3%。施工面积2122.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从消费看,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持续走低。限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限上总额比重17.9%,前三季度实现商品零售额38.65亿元,同比下降12.6%,拉低全市限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1个百分点。

  三、下步形势基本判断及建议

  展望全年,稳定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支撑力表现稳中有进,全市经济会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运行的态势。但当前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衡阳传统产业占比相对比较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经济运行基本可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表现将会好于预期。

  (一)切实强化经济形势研判。一是加强全市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继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及政策变化,为科学决策、加强调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二是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大问题研究,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稳增长政策措施研究,争取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推进重点综合性规划编制。做好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工作,组织研究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任务及措施。

  (二)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上要提高三产占比,在工业上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优势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着力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向正在发展和壮大的新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在消费上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消费,重点是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消费,加大对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型消费成本,引导居民扩大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提升消费层次,改善消费结构。

  (三)全面做好四上企业培育。一是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本行业的摸排工作,重点要关注已达标的“四下”企业,做到达标企业应统尽统。二是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四上”企业申报的技术指导,要强化资料收集部门、申报企业的培训工作。协助部门收集企业申报资料,减少企业申报负担。三是各级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申报要求,要按照国家审批条件和程序要求,把好质量关。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喜]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2015年三季度郴州市工业企业景气情况分析 下一篇:前三季度岳阳市经济进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