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2014年郴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市委书记易鹏飞来郴履职伊始,就在调研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强调,要强化产业意识,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要抓实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本文就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供参考。

  一、发展成效

  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日益得到重视,发展速度加快,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1.67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3%,较上年度提高0.48个百分点,名列全省第三。2014年规上文化产业单位数达180个,比上年增长16.1%;营业收入254.05亿元,增长25.4 %;单位平均营业收入为1.41亿元,增长7.6%;资产总计达79.77亿元,增长17.7%。

  郴州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的排位不断上升,2014年湖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513.86亿元,占全省GDP 比重为5.5%,郴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全省平均水平低0.17个百分点,比2013年的差距缩小了0.4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市州中,2014年郴州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在第4位,比去年提升1位;占GDP比重居第3位,比上年提升1位。

  (二)文化消费支出不断提高。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全市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为全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服务。同时,随着民生的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为扩张文化消费需求提供了可能。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1元,增长9.2%,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172元,比上年增加787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6元,增长11.3%,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127元,比上年增加383元。

  (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全市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和休闲娱乐业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新兴业态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市正加速建设或不断完善飞天山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郴州矿物宝石产业园、临武县鸭文化推介工程和桂东县“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红色景点工程等项目。同时,深度挖掘和整理湘南民俗文化、福地文化、神农文化、湘昆文化、矿产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重点支持湘昆文化游、新田汉演艺游、裕后街美食游等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2014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25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12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316.6万人次,增长18.7%;接待入境旅游者26.4万人次,增长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3.1亿元,增长23.8%,相当于2014年全市GDP的12.4 %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7.0%。由此可见,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结合以及文化旅游品牌的进一步升级转型,是郴州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又一个新亮点。

  (四) 一批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定期开展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核查认定工作,扶持从事文化产业的个体户转型升级为公司制企业,支持艺术大师和经营散户组建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民间投资不断活跃,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第三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郴州举办,交易额达16亿元。目前,全市宝(玉)石加工企业130余家,规模以上工艺美术行业企业60多家,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60亿元。湘南厚府奇石一条街集产、销、赏、藏于一体,年交易额1000多万元。全市体育彩票发行由2012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1亿元,三年间翻了一番。郴州市被列入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文化产业联系点城市。北湖龙女景区购物街、苏仙区裕后街等一批文化特色商品街区已初具规模;资兴“三湘四水”东江湖文化街打造融东江湖摄影艺术、奇石文化交易展示于一体的文化园区,成为国家级“中国观赏石多功能综合基地”;桂阳成立桂阳古郡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开发特色非遗产品;桂东县以玲珑茶传承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文化产业。

  二、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结构不优、体系不全、扶持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结构不优。从构成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观察,文化产品的生产占比26.8%,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占比73.2%。从构成文化产业的十大类观察,构成核心层的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等占比分别为5.3%、3.5%、7.2%、9.6%、7.8%、33.1%和33.5%。外围和相关层的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为7.3%、86.2%(以焰火、鞭炮产品的制造为主)和6.5%。核心层比重明显偏低,反映了郴州文化服务业发展还不充分。

  (二)体系不全。文化产业行业按大类分,一共十大类,2014年全市规上文化单位覆盖了所有十大类行业。但是按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文化产业一共有120个行业小类,规上文化企业仅分布于其中的32个行业,占所有文化和创意产业行业的26.7%。这说明,郴州尚未完全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三)占比不高。虽然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总体规模和GDP占比不断扩大,但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只占全省的6.7%,比GDP 占比小0.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只有长沙的14.8%,株洲的66.9%,岳阳的79.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较全省平均水平低0.17个百分点。

  (四)扶持不够。近年来,全市公共财政预算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虽有所增加,但投入总量和占比仍然偏低。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9亿元,仅占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68%。

  三、对策建议

  (一)抓好落实,增强产业政策落地力度。在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文化支出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湖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48项支持政策和郴州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关于印发<郴州市文化项目建设“双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郴州市市本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支持政策,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资讯、人才、融资、产品交易等方面的高效服务。

  (二)优化布局,促进产业核心层发展壮大。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结构,拓展发展领域,重点引导发展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广告会展、艺术品展览交易、文化旅游、非遗手工艺等文化产业,不断创新举措,扶持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瞄准发展前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意为手段,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要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以内容的优势赢得产业发展的优势。要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努力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资源外化为文化产品,加快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四)创造环境,保障文化消费市场健康成长。要把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作为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要针对不同文化消费群体,加快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开发中高端文化消费,培育特色文化消费,形成分众化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加强文化消费引导,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方式,刺激群众文化消费欲望,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识。要创新文化消费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网点直销、一站式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模式,进一步把经营渠道延伸到基层城乡。促进文化消费与商贸、餐饮等联动发展,建设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消费综合体。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罗熹 廖顺林]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上一篇:1-11月娄底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下一篇:湘潭积极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关键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