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跨上万亿台阶 转型发展稳步推进
2015年,长沙工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按照“稳住、进好、调优”的目标要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多点支撑体系,转型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走在前列。
一、长沙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015年长沙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工业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实现工业增加值3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7,比全国、全省增速分别快3.1和1.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7.6%,扣除线路损失电量影响,实际增长9.5%。2015年,长沙工业经济经历了下滑之后逐步回升的过程,规上工业增加值1-2月增速为10.4%,3月、4月下滑至7.1%,探底后实现回升,6月份增速回升到8.7%。下半年,在全国回落0.2个百分点、全省回升0.1个百分点的大环境下,长沙实现逆势上升,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达到9.2%。
(一)转型发展效果明显。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影响减小,长沙工业转型在增长动力转换中稳步推进。近年来着力培育的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已经发展成为长沙的优势行业,份额持续扩大,增长贡献提升,有力地推动长沙工业逐步实现转型。2015年规上工业中,上述四大优势行业共实现增加值775.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0%,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2.2%,每个行业的增长贡献率均超过了5%,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27.5%,是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烟草制品业和工程机械业两大传统骨干行业增速较慢,份额下降。2015年规上工业中上述两大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159.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5.9%,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二)新兴产业增速领先。长沙工业通过技术创新挖掘增长新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转型发展。2015年规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3.9%;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9%、医药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5.1%。规上企业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299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8.4%,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三)民营经济持续壮大。从控股情况看,2015年非公有制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64.4%,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82.2%。从经济类型看,2015年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975.0亿元,增长10.8%,占比为61.2%,增长贡献率达71.0%;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809.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实现增加值2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四)园区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市管园区13个,其中5个国家级园区、8个省级及以上园区。2015年园区共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达到66.1%。5大国家级园区增加值均突破200亿元,其中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增速均超过了14%。大部分省级园区实现快速增长,宁乡高新区、岳麓科技园、浏阳集中区和隆平高科技园分别增长18.6%、18.3%、17.5%和15.1%。
(五)企业梯队日趋完整。截止2015年12月,长沙共有规上企业2637家,扣除退出企业,净增96家。规上企业中亿元企业1488家,比上年多1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38家,比上年多26家。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中烟公司、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蓝思科技、晟通集团五大企业产值合计2942.8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27.9%。
二、长沙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园区发展遇阻。园区发展遇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国家级园区中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增长缓慢;二是受地域环境及城市发展规划限制,部分城区园区增长乏力。天心经开区处于城区内,暮云经开区地处长株潭“绿心”规划区,工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园区规模较小,增长速度较低。2015年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天心经开区和暮云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8%、7.6%、9.0%和8.4%,均低于全市增速水平。
(二)工程机械承压较重。工程机械业作为长沙的主导产业,培育出了三一、中联等国际级企业,为长沙赢得了“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但近两年受全球、全国工程机械业市场收缩的影响,对长沙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5年长沙规上工业中工程机械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6%。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骨干企业在海外市场、住宅工业、环卫机械、农用机械等领域谋求产业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船大掉头难”,新领域取得的收入占比较小,对企业整体影响不大,长沙工业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承受工程机械业下行的拖累。
(三)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企业费用增长较快。2015年规上企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合计比上年增长15.0%,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9.5%的增速。企业亏损扩大。2015年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96家,比上年增长18.1%,亏损面达7.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7.6亿元,比上年增长71.6%。从业人员有所减少。2015年12月规上企业平均用工人数6.40万人,比上年减少0.98万人,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减少0.66万人、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减少0.68万人。
三、促进长沙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和长沙优势产业加快实施推进,抢占产业先机。用新技术推动新兴产业,新产品引导市场需求,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通过不断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产品、新设备不断出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二)努力发展外向经济。要加强供给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以创造新产品和打造高质量增强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引导、提升市场需求,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面向经济全球化,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抓住长沙作为“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城市的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有效市场需求。
(三)着力园区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园区主战场的作用,加大产业统筹力度,科学定位各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国家级园区是支柱,要各自形成产业增长级,带动产业集聚。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要壮大新产业、增强新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摆脱工程机械下行的影响。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和望城经开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高地。省级园区要积极面向新经济,灵活经营,紧跟经济热点,形成新的增长点。天心经开区、暮云经开区等受规划制约的园区要加强整合和转型,采取合并或者搬迁方式,将园区布局到工业发展潜力大的县域,充分发挥园区发展工业的优势。
(四)全力抓好项目投产。近年来,工业投资增速相对较快,引进的大型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要全力抓好项目投产,推动达产见效。重点抓好格力电器、杉杉新材、基伍手机等大型新项目和比亚迪、三菱、菲亚特等企业提质改造产品项目的进度,要尽快建成达产,充分释放产能,为长沙工业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 雁]
[责编:罗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