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2015年长沙市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长沙科学应对新常态,积极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各项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民间投资和企业经营发展环境,营造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发展,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发展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5年,长沙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4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高于全市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4.5%,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随着非公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及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已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长沙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7:55.2:43.1,呈现出“二、三、一”格局,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升级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3.58亿元,比上年下降1.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67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6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金融业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22.1%。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非公主体继续增加。多措并举支持非公企业加快发展,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和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深入推进一址多照改革,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截止2015年底,全市私营企业数达16.69万户,比上年增长21.5%,全年新增4.17万户,比上年增长19.6%;个体工商户37.07万户,比上年增长16.2%,全年新增7.35万户,比上年增长3.9%。

  (四)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加强推进科技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高于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9.3个百分点。其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9家,新认定创新型企业16家,万容科技等20家非公企业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景嘉微电子研制的JM5400芯片、华曙高科研发的激光增材制造设备、凯天环保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等创新成果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五)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完成投资47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际利用外资4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引入中国通号长沙产业园等50亿元以上项目14个,中兴通讯长沙基地等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阿里创客+雨花创业孵化基地等1亿元以上项目85个,新成立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6家。

  (六)税收贡献继续扩大。加强金融财税支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市投入财政资金5.2亿元,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80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1.9%,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二、主要问题

  (一)下行压力依然不减。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从走势上看,受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结构性问题制约以及经济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17%逐步回落到2015年的10.4%,其中非公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22.3%逐步回落到2015年的10.6%,未来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需要引起重视。

  (二)非公投资后劲不强。当前,长沙非公有制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等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大多数非公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对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非公企业而言,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使其生产经营困难逐步加剧,导致其投资能力下降,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投资增速低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且比上年回落7.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75.9%下降到74.0%。

  (三)融资困局依然待解。当前,非公领域投资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国内贷款呈现负增长、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下降。2015年,全市非公企业自筹资金额达408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达68.5%,占比比上年提升5.1个百分点;而国内贷款资金仅为331.8亿元,比上年下降27.3%,占非公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5.6%,占比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三、相关建议

  (一)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宽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在注册登记、人才培训、用地等方面继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为非公经济提供宽松、优质、公平的政策、法治和服务环境。继续开展扶持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和政策落实年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辅导服务。

  (二)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提升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资本意识培育、企业融资刚需对接、企业资本私人顾问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畅通金融服务联盟融资渠道。优化组合各种要素,突出市场和政策两种主体的作用,助推融资服务产品及模式的创新研发,引导企业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开拓场外市场挂牌融资等为重点方向,积极落实挂牌上市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渠道融资,做实中小企业多层次金融服务。选择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为其发展提供天使投资、信用贷款及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并对有在“新三板”和四板标准板上市意愿的企业,提供相关政策上市资金支持,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打造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构建,以创新创业浓厚氛围推动供给侧改革。一是构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训,提供系统化的创业创新培育服务,提高创业存活率,提升创新成功率。二是打造线下线上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着力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诊断辅导平台和创业创新云服务枢纽平台,为企业提供创业咨询、专题诊断、创业辅导个性化诊断辅导,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构建全市创业创新云服务平台。三是聚合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关键资源,构建创客(众创)空间联盟、创业创新服务机构联盟和创业创新投资者联盟,规范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载体行业秩序,为企业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核算处]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新兴行业成为拉动就业新引擎 下一篇:长沙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