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沙快递业发展比较分析
2015年,长沙市快递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市场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城乡普惠进程,服务生产流通和消费,便利广大市民和电商。全市快递业发展呈现规模快速扩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动力转换持续加快、快递设备服务能力增强的特点,快递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行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一、长沙快递业发展现状
(一)规模快速扩大
1、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5年长沙实现快递业务量18675.84万件,比上年增长38.7%;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平均每天发出快递51.17万件,户均5天发送一次快递,其中城区(不含望城)户均2.5天发送一次快递。
2、快递单位高速增长。2015年长沙市快递单位564家,其中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有191家企业(包括省公司),取得分支机构名录的有373家网点,分别比上年增加62家和157家,新增的企业和网点数分别是2014年的3倍和1.6倍。
(二)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1、同城快递业务增势强劲。2015年长沙实现同城快递业务量4126.98万件、业务收入3.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8%和140.2%,同城快递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实现高速增长,其占全市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也大幅提升,分别提高6.0和8.8个百分点。
2、异地快递业务仍占主导地位。2015年长沙实现异地快递业务量14061.64万件,比上年增长28.9%,;实现业务收入11.01亿元,比上年下降1.0%。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全部比例分别为22.1%、75.3%和2.6%,快递业务收入占全部比例分别为17.5%、55.5%和10.1%,异地快递业务占比远高于同城和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占比。
3、外资快递发展趋缓。2015年长沙市有4家外商投资快递企业分支机构,与2014年持平。其实现快递业务量15.44万件,比上年增长16.6%,实现快递业务收入为5405.14万元,比上年增长12.1%。从业人员80人,比上年增长14.2%;外商快递机构没有出现快速扩张,快递业务总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速度。
(三)动力转换持续加快
1、县域快递快速发力。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推动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快递下乡”等政策文件引导下,各快递公司加快县域快递网点布局,县域快递快速发力。2015年县域(含望城、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实现快递业务量2202.3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2.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3%和61.7%,分别高于全市增速47.6和42.1个百分点。
2、大型促销活动带动作用明显。从2014、2015快递业务量的月度情况来看(具体见图1和图2),下半年明显好于下半年,“双十一”、“双十二”、“年中大促”等大型促销活动带动快递业务量增长明显。2014年、2015年快递业务量均在12月份达到最高值,2015年7月由于多个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年中大促”,出现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的阶段性小高峰,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速为全年最高,分别为87.1%和82.9%。
(四)快递设备服务能力增强
2015年长沙快递服务汽车1278辆,比上年末增长8.2%。快递服务企业拥有计算机3892台,比上年末增长17.19%;手持终端4405台,比上年末增长16.35%。
二、当前长沙快递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偏小,需发力
1、在全省的占比下降。2015年长沙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省的58.8%和58.6%,较2014年分别下降0.5和4.7个百分点。
2、中部省会城市排名靠后。快递业务量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3,低于武汉、郑州,快递业务总量只有武汉的一半、郑州的三分之二。快递业务收入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仅高于南昌,快递业务收入只有武汉的46.0%、郑州的52.7%。
3、全国主要城市排名偏后。从国家邮政管理局发布的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前50位城市来看,长沙分别排名第24名和第29名。与全国排名靠前的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先进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快递业务量仅占广州(排名第一)的9.6%,杭州的(排名第五)的14.9%;快递业务收入仅占上海(排名第一)的4.4%,杭州的(排名第五)的13.8%。
(二)增速趋缓,需警醒
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6.5和9.0个百分点。
2、增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速度1.2和9.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速度9.4和15.8个百分点。
3、增速低于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郑州等城市。与广州、深圳、杭州等快递发达城市和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长沙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增速均处于低位(详见表1)。快递业务量和快速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广州1.7和3.1个百分点,低于杭州10.0和21.0个百分点,低于武汉14.2和24.0个百分点,低于郑州39.9和42.4个百分点。
(三)品质不高,需升级
1、从快递业务单价分析来看,快递业务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持续,异地快递业务单价大幅下降。异地快递业务单价从2013年的14元/件下降到2015年的7.8元/件,两年间异地快递业务单价下降近50%,年均下降25.2%。据了解,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快递公司大批量揽件才3.5元/件。据市邮政管理局统计,长沙快递机构2015年利润下滑严重,不到2014年的一半,低价战略让快递企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从快递机构平均业务规模比较来看,内资快递机构10倍的业务量只有外资快递收入四分之一。内资和外资单个机构的从业人员均为20人,但单个机构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差异巨大。内资快递机构年均业务量33.3万件,是外资快递机构的10倍。内资快递机构年均快递业务收入344.84万元,仅占到外资快递机构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资快递单价远高于内资快递单价。2015年外资快递单价达350元/件,是内资快递单价的34倍。外资快递单价远高于内资快递,主要是由于远距离运输成本的需要、外资快递门槛高、品质高、竞争不充分。
同时,快递业存在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培育滞后,违规寄递、“带险上路”时有发生,粗放式管理、低盈利、低抗风险能力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人们消费和需求的升级,快递业依靠低成本支撑、低价抢占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外资快递及其他高品质快递的市场不断扩大,传统快递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任务日趋紧迫。
三、促进长沙快递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快递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快递业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快递服务能力的提高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保障,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推快递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是保障两者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快递业发展放在电子商务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快递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快国家和省有关政策、配套措施的落地,出台促进长沙快递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和指导性文件。给予快递企业用水、用电和税收优惠,对于快递企业信息化、自动化、仓储物流建设投入,给予信贷支持和优惠。
(二)加快快递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是加快“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布局。加强全社会的网络基础建设,加快互联网的提质增速,搭建优质、顺畅的互联网环境。开展智慧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打通派单、揽收、送货等末梢环节信息化盲区,实现全流程监控与管理服务。二是加快快递物流配送工程建设。加快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的布局。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邮政终端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商品双向流通。三是持续改善末端服务能力。加快快递公共服务站、连锁商业合作、商务楼和社区服务站、装智能快件箱的建设,打造前端、个性化配送服务,将快件按最合理的路径逐一派送到户,使市民、上班族更便捷地收寄快件。
(三)着力推进“快递下乡”。加快县域网络物流体系、特色农产品供应监管体系建设,推进邮政、商务等系统在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助推长沙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走出去”。支持电商、快递、物流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快全省“农村商务综合服务体”电商模式在落地运营,推进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建立县域电商服务中心。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一批“淘宝村”、“快递村”。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