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可达千里
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情况
(一)新增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家,居全省第三位,仅次于长沙和邵阳。包含新建新投产37家,规下转规上102家,合并新增煤炭企业14家,比201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47家。
表1 近三年新增工业企业情况 单位:个
(二)新增企业拉动力强、贡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从2016年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来看,153家新增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拉动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3.3个百分点,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的税金,总资产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5%,从业人员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4%。
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特点
(一)新增企业中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2015年153个新增企业行业覆盖面较集中,个数占比超过5%的行业共4个,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34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4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2个,仅这四个行业就占了全年新增企业的52.3%,节能环保、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很少。表明近几年我市的劳动密集、制造加工行业成长较快,传统产业仍是全市工业的主力军。
图1 2015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行业占比情况
(二)新增县域工业企业多,城区少。153个新增企业中131个分布在县、市,仅22个分布在城区、工业园区。区域分布不均,新增企业最多前6个县市区分别为耒阳35家,祁东22家,衡阳县21家,衡南15家,衡东14家,衡山13家。。
图2 2015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地区分布 单位:个
(三)消费品制造业企业多,装备制造业企业少。153家新增企业中,装备制造业17家,消费品制造业71家。消费品制造业企业较多,主要是由于国内消费市场趋势回暖,小微型“吃、穿、用”的相关加工企业效益回升,相对装备制造业来说,消费品制造业企业成长比较快。尽管国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装备制造业将迎来的新机遇,但目前大部分小微型装备制造业企业主营收入达到入统要求,尚需一段时日。
图3 2015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行业分布 单位:个
(四)“成长型”企业多,新建新投产企业少。153个新增企业中只有35个是2015年当年注册当年投产当年达到2000万主营业务收入的新企业,其余的全部为“成长型”企业。“成长型”企业中,68家注册时间在2年内,64家注册时间在2-4年内,21家注册时间在6年以上,“成长型”规模企业的高占比、长投产期,显示出我市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长缓慢,发展规模偏小。
图4 2015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间分布 单位:个
三、推动新增企业入库的几点建议
为保持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势头,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做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入库工作是下阶段工作的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化零为整,挖掘潜在“准规上”工业企业。立足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从优势传统主导产业入手,政府出面整合零散分布产业,像整合耒阳几十个煤炭企业这样,既能达到“三去一将一补”的目的,又能保持龙头产业向着更强、更集中、更优势的方向发展,再藉由龙头产业的做大做强带动相关配套下游产业的发展,打造相对高效稳定的产业链。
(二)服务到位,促使在建项目尽早投产入统。一要主动服务在建项目,积极引导企业享受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提高项目用地、项目招商等方面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缩短投产达效的时间;二要做好指导服务,简化企业申报入统程序,确保引进的新企业、新项目能够尽快形成增长点。
(三)重点扶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他们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着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运行,仅仅满足于扩充“规上”工业名录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做大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盘子”是下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从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入手,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市场开拓、发展环境等主要问题,积极扶持初上规模的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四)招商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3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通过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实现了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现在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国内产业结构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部分产业出现向着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转移的重点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我市可以立足于本身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开展大型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产业引导,着重抓好重点领域项目招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稳妥、有序地承接东部产业专业,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魏荣丽]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