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政务服务环境总体满意,政府服务仍需改进
为了解全市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投资环境状况及民间投资的服务需求和制约因素等情况,促进全市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最近,我们以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市138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投资环境总体满意,政府管理服务仍需改进
调查显示,民间投资企业对投资环境评价总体满意。但对政府管理服务方面的改善仍有期待。
(一))企业对本地政务服务环境总体满意。从问卷调查来看,有近78.9%的企业认为政务服务环境较好;有16.7%的企业认为政务服务环境一般;仅2家企业认为政务服务环境不好。
(二))企业对税负环境基本认同。调查显示,认为税负环境好的企业有67家,占被调查企业的48.6%;认为税负环境一般的有55家,占39.9%;只有8家企业认为税负环境欠佳,占5.8%。
(三))政府管理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调查显示,138家企业中,有53.6%的企业认为行政审批程序多,时限长;有12.3%的企业认为地方政府政策多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依然存在;有9.4%的企业认为政府服务部门不作为、懒作为现象依然存在;有3.6%的企业认为还存在地方政府“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还有31%的企业认为所在地方交通设施等方面有待改进。
二、资金困扰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制约企业发展
调查显示,138家被调查企业中,过半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一))近半数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在被调查的138家企业中,有70家企业反映融资困难,占被调查企业的50.1%;认为融资困难程度一般的企业有57家,占被调查企业的41.3%。仅有11家企业认为融资容易;
(二))多数企业认为今年融资成本总体上升。认为融资成本上升的企业有82家,占被调查企业的59.4%;有44家企业认为融资成本与往年持平,占31.9%;仅有9家企业认为融资成本比往年有所下降,只占被调查企业的6.5%。
(三))信贷手续繁杂,条件严苛是企业民间投资融资难又一障碍。调查显示,认为贷款手续复杂、贷款条件严格的企业占76.8%;有29.7%的企业认为民间投资融资困难是由于银行为规避风险,借贷意愿不足;有20.3%的企业认为贷款审批时间过长;有18.8%的企业认为缺乏有效的信用平台支撑。
三、受市场、成本和资金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减弱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大环境以及成本和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对市场信心不足,投资意愿减弱。
(一))资金紧张,风险大是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的主要因素。调查的显示,资金紧张是企业减少投资的重要原因。138家企业中,有87家企业表示因资金紧张、风险大等原因不会扩大企业规模,占被调查企业的63.4%。有25%的企业认为目前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选择观望。从调查情况看,只有47家企业有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向,仅占调查企业的34%;
(二))市场前景不明、成本上升是影响民间投资意愿的主导因素。据调查,绝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大环境不佳,市场不景气,加之成本上升,招工难,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企业是否投资的主导因素。调查的138家企业中,有64.5%的企业认为国内外经济不景气,产品订单不足,投资效益低;30.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市场前景不好,不考虑扩大生产规模。此外,有31家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难,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占被调查企业的22.4%。
四、企业未来对服务业投资意愿较强,更青睐与政府相关的投融资模式
从民间投资企业未来感兴趣的产业来看,超过44.9%的企业对投资服务业的前景看好;有超过53.6%企业更青睐与政府相关的投融资模式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一))企业对服务业的投资意愿较强。尽管目前服务业投入较大,竞争激烈,但企业依然看好其发展前景。据调查,138家企业中,有62家企业愿意投资服务业,有33家企业愿意投资制造业。
(二))如果有好的投资项目,企业更青睐与政府相关的投融资模式。调查的138家企业中,有62家企业愿意采用PPP模式融资,占调查企业的44.9%;有12家企业希望采用BOT模式融资,占调查企业的8.7%;这两种均是由政府参与的模式,占被调查企业的53.6%,但企业反映PPP模式项目真正落实存在较大困难。由于PPP对整个参与项目的各方,包括政府的管理水平、企业其他生产要素方面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目前总体看来,项目虽有,但能实实在在落地却十分困难。同时,PPP项目基本都被国企垄断,民营企业要投入PPP项目的难度比较大,取得好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五、企业在促进民间投资上对政府有期望
(一))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调查显示,企业反应在审批过程中存在手续繁多、时限长、跨部门沟通难、历史遗留问题推进缓慢等问题。其中,长沙市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单位(如华自科技、炎黄科技等)反映在建设过程中均受到办理手续时间长,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损失。受访企业希望:一是加强对投资项目单位进行政府审批流程和条件、政策等方面业务培训;二是园区设立专门承办落户企业有关手续的机构,帮助企业解决审批问题;三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灵活变通审批手续,切实减少审批手续,面对一些遗留问题、跨部门的问题,希望由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二))搭建民营企业融资平台,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虽然国家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但是与民营企业的内在需求仍然有差距,门槛高,条件苛刻,使大部分民营企业享受不到优惠待遇。民营企业为了发展不得不选择利率相对较高的信贷,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信贷利率高、银行门槛高、融资渠道少是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希望搭建由政府、银行、民营企业、其它融资渠道等多方沟通协作平台,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三))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企业表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希望得到政府的更多的帮助。一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金融小镇发展模式。建立园中园,强力吸引一批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机构,以基金、信托、资本管理等民间私募资金和传统融资为主体,建设高效、高产能的区域金融资本经济园区。二是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企业倾斜。从调查情况看,超过50%的企业意愿采用PPP、BOT等方式与政府合作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在引资的政策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条件。调查当中有企业(湖南百沃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表示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给予的优惠条件相比,长沙仍然有不少的差距。四是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服务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五是对于一些高新技术行业进行税收优惠。
(四))建立高级技术人才库,解决人才难寻的问题。湖南百沃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云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涉及生物医药、电子通讯等高技术企业,对高端人才需求量大,他们反映,企业从用工成本考虑,更愿意选择当地人才,但是目前在高科技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等方面存在长沙人才难寻的现象,建议政府建立本地高科技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的人才资源库,方便企业沟通联系。
(五))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部分企业反映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交通不便、教育资源不足、就医难等问题影响企业发展。希望政府扩大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就医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