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16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简析
今年以来,娄底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按照“做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特色、舞好龙头”的思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强落实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积极调动种养殖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娄底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52592万元,同比增长3.2%,增加值670282万元,同比增长3.3%。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娄底市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3.06千公顷,总产量28084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5%、3.5%。其中,谷物、蚕豌豆、马铃薯等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实现了平稳增长。蔬菜种植面积22.67千公顷,同比增长5.25%,总产量621484吨,同比增长9.04%。油菜籽播种面积33.48千公顷,同比增长1.4%,总产量37154吨,同比增长20.3%。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逐渐回暖。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255.95万头,同比减少3.8%,与第一季度相比,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存栏23.23万头,环比上涨5.69%,生猪生产形势逐渐回暖。牛出栏9.59万头,同比增长4.4%;羊出栏17.54万只,同比增长4.7%;出笼家禽1079.5万羽,同比增长5.7%;水产品46263吨,同比增长3.9%。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依靠政策铺路激励粮食生产,规范补贴资金,补贴直接落实到种植户,大大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二是全面推动高标准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村水利等基础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依靠高产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适用农机,使农民不断提高生产水平;三是不断推进土地流转,优化种养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大力发展“三黑一菌”等特色品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机制,为农户提供适时的产销信息,正确引导其有计划的从事农业生产,帮助其规避市场风险,树立市场发展信心。
(二)生猪价格飙涨,养殖利润十分可观。自去年6月份以来,全市生猪价格一路上扬,特别是今年以来,生猪出栏价格异常坚挺,最高时达到21元/公斤,猪粮比价创近十年之最。据了解,养殖户出栏一头300斤左右的生猪可盈利800—1000元左右,利润十分可观,大大刺激了养殖户的发展信心和补栏意愿。我们随机电话调查了70个规模养殖户,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养殖户补栏较为理性,计划在合理区间内扩充养殖规模,也有少数养殖户后市期望值较高,扩充规模较大,仅2家表示由于资金短缺暂时没有补栏。
三、下半年经济运行预判和发展建议
下半年,影响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因素并存,预计娄底农业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有利因素:一是生猪生产形势好转且趋于理性。当前,全市生猪养殖逐步走向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猪周期”的振荡使这些规模养殖户从教训中吸取了经验,其发展理念相对理性,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有利于促进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趋向平稳。如:上半年生猪价格一路飙升,广大养殖户并未像往年一样,一哄而上,或盲目补栏,或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在利益面前保持了理性,在研判了生产大环境后,根据自身实际能力适度扩产。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加和产能的逐渐恢复,预计下半年生猪生产形势将逐步好转。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葡萄、“三黑一菌”等特色农业产业效益正在逐渐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不利因素:一是灾害影响。进入7月以来,受连日强降雨影响,各县市区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蔬菜、粮食、经济作物遭受水涝灾害重创,给种植合作社、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全年农作物稳产带来一定困难。二是生猪产能恐难达预期。由于前几年生猪养殖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大部分中小规模养殖散户因无法承受亏损而退出了养殖,受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差的影响,依然处于观望状态。同时,严格的环保政策的实施,部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户将被迫关停退养或转移,势必给生猪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确保全市下半年农业农村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一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和市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发展“三黑一菌”等农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牌,加大生猪养殖扶持力度,推进生猪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强对生猪奖励、补贴资金的管理和运用,促进生猪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二是要积极做好种植业救灾补损工作,相关部门要及时深入受灾地区进行灾后补种技术指导,保障农业生产物资的供应,引导农民全面开展生产自救,确保下半年粮食生产不减产,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何永妍]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