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对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连接一产和三产,与人民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十二·五”以来,娄底市农副食品加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可喜变化,目前已成为娄底市支柱行业和具有较强发展潜力与优势的产业。
一、发展现状
娄底市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以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以及其他农副食品加工为主,近年来发展加快,现已形成大米、油料、肉类制品的产业群体,私营及多种经济成分企业发展迅速,产品品种和深加工产品增加,行业集中度有一定提高。截止2016年10月娄底市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达54个,占全部规模企业的7.7%。资产总计为29.87亿元,从业人员达7911人。实现工业总产值72.85亿元,占全部规模企业工业产值的5.3%。其中园区企业11个,实现产值20.67亿元。
1、发展速度加快。
近五年来,娄底市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呈快速发展之势。成为吸纳劳动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之一,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企业总数由2011年的20家增加到2015年的48家,增加28家;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34.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7.22亿元,增长2.3倍;资产总额由2011年的12.7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8.84亿元,增长126.7%,利润总额由2011年的1.5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7亿元,增长306.7%。全部从业人员由2011年底的3543人增加到2015年底的6683人,增长88.6%。
2、产量大幅增长。
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加工大米由2011年的13.42万吨提高到2015年的21.36万吨,增长59.2%,年均递增11.8%;饲料由2011年的3.88万吨提高到2015年的15.03万吨,增长2.9倍,年均递增40.3%;食用植物油产量由2011年的462吨提高到2015年的9738万吨,增长20倍,呈年均倍增态势 。
3、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近几年,娄底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各产业都有了自己的龙头企业,如粮油有湖南卓越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湖南灯塔米业有限公司;肉类加工有娄底市庆阳牧业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果蔬加工有湖南娄底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带动了相关行业和产品的迅速发展。2015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9家,占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个数的39.6%,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0.07亿元,占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的的77.8%。
4、私营企业发展迅猛。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逐步调整,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经济类型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其他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的格局,转变成如今以私营为主导,国有、集体比重下降的格局。2015年,私营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46个,占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的95.8%,实现工业总产值87.35亿元,占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的72.1%。
二、存在的问题
1、精深加工较少。
2015年规模工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48家,其中谷物磨制企业10家,饲料加工企业6家,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8家,豆制品加工企业9家,其它农副食品加工13家。娄底市农副食品加工业是“主食型”结构,以原始的米面加工、粮油为主,精加工的副食品比重小,技术结构不高,主要特点是初级、粗放、低档产品多,高级、精细、深加工产品少。
2、小微型企业居多。
2015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中型企业5家,占10.4 %,小型企业40家,占83.3%。微型企业3家,占6.3%。小微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31亿元,分别占70%和82.1%。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虽有了长足发展,但对整体带动作用仍然偏弱,尤其表现在缺乏深加工的特大型企业。规模经营对食品行业来说至关重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小,难以抵抗市场风险。只有积极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以扩大规模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3、品牌、名牌产品不多。
目前,娄底市已有9个农副食品产品获得湖南省名牌或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如湖南娄底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味博士”腐乳,新化县东岭田鱼有限公司生产的“东岭”田鱼,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咂咂嘴”系列产品,但真正在全省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很少。
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2015年,娄底市只湖南灯塔米业有限公司、湖南味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胜达田可可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娄底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有科技研发项目和科技经费支出,且投入的经费极少,大多数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48家农产品加工规模工业企业中,投入项目经费仅688万元。占整个农副食品加工收入的比重不到0.1 %。
三、建议
1、继续鼓励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直接连接第一产业、牵动第三产业,具有延伸作用的加工产业,虽然资金回报率不高,但投入较少,投资回收较快。从近年国家政策看,农副食品加工业符合国家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政策。从娄底市自身特点看:娄底多山地、多丘陵,光照充分,土地肥沃,是全国优质农产品之乡、国家和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双峰、新化、涟源多次荣获国、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或先进县)称号,并连续多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产品原料供应丰富,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有利条件。
2、鼓励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产品链。
农副食品加工业属于上游行业,生产的产品多属于上游产品,向下可以带动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等多行业的发展。娄底市应鼓励支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快研发下游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改变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什么,农副食品加工业就加工什么的状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农副食品加工程度低、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的落后面貌。
3、鼓励企业创名牌,提升品牌效益。
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提升产品的诚信度、知名度、美誉度。我市农副食品加工业由于资金匮乏,规模较小,容易受到国内外名牌的夹击,如涟源的富田桥豆腐、新化的白溪豆腐等一直只是本地小范围受欢迎的产品。因此各级政府要引导企业开展重质量、创品牌活动,制定企业创品牌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管理,积极推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打造品牌,打响名牌,营造市场,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以品牌推动产业集聚档次的提升。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李荣健]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