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石油消费市场浅析和展望
在国际油价震荡回升、实施新的成品油价格政策和机动车用油缓慢增长几大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16年长沙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石油及制品类(以下简称石油类)商品零售额218.56亿元,比上年增长7.5%,扭转了2015年的下降趋势,保持了长沙消费品市场第二大零售商品类别的地位,为2016年长沙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增长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并将继续作为2017年长沙零售额增长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一、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的发展趋势和作用地位
经历过快速成长期后,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变化逐步趋于平稳。2008年到2013年,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经历了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5.9%。从2013年开始,长沙石油类商品销售额迅速增速回落,2013年到2015年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依次为197.65亿元、205.31亿元和197.16亿元,基本维持在200亿元左右规模。石油商品销售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源于销售量和价格的变化,近年来石油类商品销售量增速呈回落趋势,中石油、中石化汽油类商品增速接近10%,柴油类商品收经济下行影响更明显,增长基本持平;中海油、中化石油仍处于成长期,其销售辐射周边城市,增速保持着较高水平,综合看,长沙的石油类商品销售量在近段保持10%-15%的增速可能性较大。
当前石油类商品价格波动已成为影响石油类商品销售额增速的主要因素。在2015年国际油价持续大跌的背景下,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也同步出现了负增长,2016年上半年,受国际油价企稳和新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触底,下半年成品油价格逐步震荡攀升,以93号(新92号)汽油为例,2016年12月31日的零售价格为6.45元/升,2015年12月31日为5.51元/升,两个时点间的价格涨幅达17.1% ,石油零售价格的企稳回升使得整个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再次恢复到低速增长态势,但从全年看,由于价格的翘尾因素影响时间相对较长,价格仍起负面综合影响,拉低了长沙限额以上石油类商品增速。
随着其他商品类别的快速成长,长沙石油类商品在全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作用和地位正在不断下降。2016年,长沙排名前五的限额以上单位零售商品类别依此是汽车类、石油类、中西药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在其中排倒数第2,比全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速低4.4个百分点,较增速最高的中西药品类低12.3个百分点。2016年,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量为15.26亿元,而汽车类和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量分别达到113.26亿元和33.67亿元,对全市的增长贡献排名居后。
二、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在区县间分布不均衡
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在区县间分布不均衡,对部分区县整个限上单位零售额总量及增速影响较大。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总量最大的区县依次为开福区、芙蓉区和雨花区,其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依次为117.53亿元、36.19亿元和26.00亿元。而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在区县限上零售额占比最大的为开福区,达到39.1%,其他区县除浏阳外,均未达到全市的平均水平,因此,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及其增速变化对开福区、浏阳市(考虑集团分解影响的话还要加上望城区、宁乡县)的全部限上单位零售额及增速影响较大。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单位,目前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于2007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成品油经营市场逐步有序开放。2008年12月,长沙经营石油类商品零售的限上单位只有25家,中石油、中石化系列企业的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在全部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占比达91.9%。2013年12月,长沙经营石油类商品零售的限上单位达到57家,中海油湖南销售有限公司也成为长沙限上单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系列企业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在全部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占比达72.3%。2016年12月,央企“四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石油均有子公司成为长沙限上单位,长沙经营石油类商品零售的限上单位也发展到95家,“四桶油”企业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在全部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占比为69.0%。与此同时,如湖南和顺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南铭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南河谷石化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或联营单位发展迅速,已成为长沙石油消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国家对石油类国企混和所有制改革步伐的加速,长沙石油消费市场将继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长沙石油消费市场未来展望
随着国际油价震荡回升,国家石油价格政策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趋稳向上。在2016年1月13日国家成品油价格当年度第一次调整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颁布了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当国际原油不足40美元/桶临界线的“地板价”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暂缓向下调整,直到国际油价恢复到此“地板价”水平线以上后,再恢复国内油价联动调整。受此政策影响,1月13日调整的成品油价格即成为了全年最低价,这也是自2009年5月7日国家颁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以来的历史最低价,2016年4月26日,国际油价重新站上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成品油价格随之同步开始震荡回升。另外,2016年年末,湖南省发改委发布要求,从2017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湖南省第五阶段车用成品油质量标准,93号、97号汽油变更为92号、95号汽油,升级后的92号、95号汽油每升均上调0.14元,这也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湖南境内的成品油价格。由于目前国际油价仍处于相对低位,加之“地板价”价格政策的保护,预计2017年长沙石油类商品的零售价格将高于2016年平均水平。
目前长沙石油消费量仍保持中速增长,但从长远来保持该增长水平的压力不小。2016年末,在长沙经营石油类商品零售的95家单位中,行业小类为机动车燃料零售的就有79家,这79家单位基本覆盖了长沙主要的石油类商品零售企业,可以说机动车或汽车是石油类商品的主导消费者,2011年到2015年,长沙市汽车拥有量分别为826223、1001039、1189387、1444002、1688299辆,年均增长19.6%,2016年全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16.1%,虽然汽车保有量、销售量高增长难以持续,但汽车消费的大趋势仍然为石油类商品销售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提供了客观基础。但从长远看,一些对石油销售行业的影响因素值得关注,如汽车产业消费政策可能会抑制石油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要求,2020年我国要完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车受国家政策大力扶植发展,将会抢占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另外,由于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靠前的单位均辐射全省,但随着经济下行和省内加油站布局逐渐饱和,预计连中海油、中化石油为代表的成长型石油销售企业的辐射扩张进程都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2017年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情况好于2015、2016年是大概率事件,具体的增幅将由汽车行业发展、国际油价涨跌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这将对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从中短期看,石油类商品和汽车类商品一样,能够也必须承担起支撑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任;从长远看,受汽车行业发展走向成熟、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长沙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可能会再次遇到发展瓶颈,寻找、培养长沙消费市场新的增长支撑点的紧迫性也在不断提升。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谭俊武]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