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对2016年湘潭市生猪养殖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及时掌握全市生猪生产、销售等有关情况,深入分析影响生猪价格变化原因,科学预测后期市场价格走势,2017年1月下旬,湘潭市农调队对2016年全市生猪饲养情况进行了调查。据湘潭县、湘乡市18户生猪定点调查户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户生猪存出栏数呈现双降,但养殖收益确大幅提升,全年生猪价格呈快速攀升再缓慢回落至走稳的运行态势。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6年,在前几年市场生猪价格持续低迷情况影响下,湘潭市生猪饲养量逐步递减,从而直接导致供求关系失衡,拉动市场生猪价格不断走高。据统计:2016年,全市出栏生猪543.93万头,比上年下降1.9%(下同);生猪存栏266.65万头,下降2.0%,其中存栏母猪27.29万头,下降2.2%。虽然全市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但由于生猪市场价格的上涨,养殖户效益确大幅提升。

  1、生猪存、出栏数同步减少。受最近几年市场生猪价格低位运行,广大养殖户普遍亏损等因素影响,全市生猪存栏量逐步递减。本次调查的18户生猪养殖户2016年共出栏肉猪4079头,比上年减少9.7%,生猪存栏3305头,下降5.2%。

  2、饲料价格下降。2016年,饲养生猪的主要原料玉米、麦麸平均每公斤2.02元和1.84元,分别下降17.9%和20.7%,豆粕平均每公斤3.25元,上涨幅11.4%。2015年4月起,猪粮比价开始呈现直线上扬态势,养殖利润一路走高,直至2016年5月到达历史最高值为11.04:1,随后养殖利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15年水平。

  3、生猪养殖成本发生变化。据2012年调查,养殖肉猪的主要成本:猪苗30.1%、饲料61.8%、防疫治疗费2.52%、饲养员工资2.40%、贷款利息和投资折旧费1.25%、粪污处理费用0.73%。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对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规模猪场粪污必须达标排放。目前粪污处理费用上升到4.1%;由于劳动力工资提高,饲养员工资由2.4%上升到3.8%;由于母猪减少,猪苗成本由30.1%上升到40.6%;但饲料成本由61.8%下降到50.5%。调查资料反映:2016年,精饲料费用由去年的1308.14元/头下降至1049.9元/头,下降258.24元/头,降幅为19.7%。

  4、养殖收益可观。2016年,出栏生猪平均出售价格每公斤为18.88元,与去年的15.76元增加3.12元,涨幅为19.8%;平均出栏重量为137.08公斤,比去年平均出栏的145.22公斤减少8.14公斤,降幅5.6%;每头出栏生猪主产品产值平均为2588.07元,较去年的2288.67元增加299.4元,涨幅13.1%;每50公斤净利润由去年的84.25元上涨到154.2元,增加69.95元,涨幅83.0%;平均每出栏一头生猪的纯利润由去年的244.7元上涨到422.75元,每头纯利润178.05元,涨幅72.8%。

  二、情况分析

  1、生猪价格上涨,养猪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生猪价格自去年5月开始触底反弹,猪价运行到二季度达到峰值出售肉猪的利润为1000元/头。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猪粮比连续17个月在3.8~4.9:1之间波动(盈亏平衡点为6:1),猪场普遍亏损严重,导致农村生猪散养户(年出栏50头以下)大部分退出了养殖,坚持下来的规模场(户)也普遍缩减规模20~30%,生猪产能严重下降。二是因长时间严重亏损,母猪淘汰加快,后备母猪补充不及时,母猪产能不足,仔猪出现长时间紧缺。三是国内多个省份实施生猪禁养,据农业部统计,禁养使生猪产能减少约4%左右,由此对本就偏紧的生猪供应产生了叠加效应。

  2、生猪规模养殖加快,生产力水平不平衡。经过国家多年来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养殖设施和养殖设备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生猪生产水平快速提高。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生猪散养已很少见,从“十二五”初期农村60%以上的家庭养猪到现在不足20%的农户养猪,规模养殖比例逐年增加。据统计,2016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76.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养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母猪年提供仔猪为21~23头,接近国内先进生产水平,农村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在不发生疫情条件下母猪年提供仔猪仅为16~18头,与前者比较还有20%提升空间。

  3、已退出户恢复养猪的积极性不高。虽然生猪价格和养殖效益都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据调查,在低谷期已退出的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重新恢复养猪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其原因,一是2013年以来持续亏损退出养殖后,缺乏恢复生产的资金。二是当前仔猪价格太高,担心猪饲养到销售时价格回落,怕再次出现亏损。三是《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后,养猪门槛提高,环保投入增加。四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且养猪效益不稳定。

  三、几点建议

  1.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供需平台机制,适时掌握市场对生猪的数质量需求和市场价格波动,为广大生猪养殖户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其次是要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调节生猪养殖规模和品种,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要帮助和指导养殖户走好销售渠道,价高优先,多获得利润。

  2、加强生猪疫病防控,提高中小规模户的生产水平。据调查,导致中小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疫病,猪场发生疫病造成损失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猪场防疫消毒设施差,流行疫情难控制。二是没有掌握好防疫技术,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操作不到位,疫苗保存不当等。三是没有进行免疫抗体检测,无法做到科学防疫。因此,要加强疫情监测,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养殖农户科学开展免疫,提高疫病防控和消毒意识,减少生猪死亡,提升科学养殖水平。

  3、加快标准化创建,稳定生产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更稳定,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更强,环保意识更强。要通过信息宣传、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提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逐步淘汰小规模养殖场(散养户),稳定市场供应。

  4、扶持优质猪产业发展,打造地方特色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猪肉市场价格更稳定、营养价值更高,市场潜力更大,养殖效益更好。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沙子岭猪培育的“湘沙猪配套系”已进入中试和推广阶段,其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都非常优良。市政府应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其产业化开发步伐,打造具有湘潭特色的地方猪产业品牌,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5、建立科学养殖和预警机制。各级地方政策和主管部门要建立一支科学高效、务实肯干的农技队伍,加大对农村养殖户的教育培训,指导和引导广大养殖户科学养殖;各级畜牧局和农产品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对各种养殖疾病的传播和传染及时做好通报和采取预防措施,正确防范和抵制疾病的侵害,帮助养殖户减少损失。

  四、生猪市场后期预测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逐步回升,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旺季的来临,市场对生猪刚性需求将随之增强,根据当前生猪存栏减少、特别是母猪产能恢复需要时间,结合生猪生产周期等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在没有疫情等意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年内生猪价格将继续处于高位,保持良好盈利状态,但随着生猪生产的逐步恢复,生猪供需将趋于平衡,猪价也将回归到正常状态。预计年内生猪价格将会稳中有降,但总体来说猪价全年将维持较高水平,市场生猪价格在每公斤8元左右的区间运行。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唐鹤庭]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2016年常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大关 下一篇:郴州工业经济开局来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