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力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市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
(一)非公经济增速提升
近年来,衡阳市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占全市经济比重逐年攀升,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1.7%,较全省增幅高3个百分点,快于全市经济增幅3.8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62.6%,比全省高2.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7%;第二产业增长7.3%;第三产业增长20.1%。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6.9%,二季度增长8.0%,三季度增长10.8%,尽管受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但增速呈现逐季递增态势。全年非公经济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三次产业占比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比重由2015年的38.6%提升到2016年的42.1%,提高3.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由7.3%变为7.4%,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50.5%;通过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全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2015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有针对性的解决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支持非公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扩大投入,为企业发展减负提速。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快于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4.3%,资产总计增长27.9%。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7.3个和3.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05.7%和63.2%。
(四)工业经济支撑有力
从工业生产看,近年来,全市工业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多重因素影响,煤炭、钢材等国有传统行业增速出现下滑,非公企业逐渐成长为支撑全市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6年,全市非公工业增加值增长7.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比重达到82.6%;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0.1%,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81.9%;非公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4.9%,占全市比重为61%。
(五)社会消费持续较旺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与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带动电子商务、服务型消费、大众餐饮等领域快速发展,为全市商业非公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9.3%,占全市限上销售额的74.4%;全市限额以上住餐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3.6%,占全市比重达到92.3%。
二、非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全市非公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客观现实,和大部分非公企业自身处在产业链低端、转型升级包袱重等主观不足,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同时,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土地供应日趋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问题,也对非公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规模优势不突出,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目前,全市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缺少市场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制约了产业聚集和发展,从而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如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6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2家超过50亿元。同时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从湖南省工商联发布的2016年全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看,全市仅有9家跻身省内民营企业100强,,比长沙少40家,差距明显。
(二)民间投资意愿不足,缺乏拉动力强的产业投资
受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渠道和领域受限、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不足。从实际完成投资看,全市非公经济投资增长3.2%,低于全部投资增幅1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增幅8.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投资增长缓慢。非公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完成工业投资增长2.0%,低于全省4.5个百分点。
(三)产业层次不高,缺乏良好的融资渠道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依然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金融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涉足较少。由于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加之部分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造成金融机构对非公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弱,同时,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信贷也越来越倾向于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三、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升发展层次,引导企业向行业龙头发展
一是依托我市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冶炼、军民融合等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打造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形成龙头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展。二是瞄准世界500强、国际国内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发展一、二、三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中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产业配套合作,带动企业集群发展。
(二)拓展发展空间,引导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围绕全市非公领域企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商业生产模式,推动本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培育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和交易平台。
(三)创新融资方式,引导资金向非公经济转移
第一是健全非公经济信贷担保体系。积极推进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引导民间资金、银行等社会资本进入非公领域,助推全市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项目群快速发展,打造新型非公经济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第二是要积极推进地方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政银、企银、商银合作模式,创新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打造专业化、全功能、“一站式”服务经营平台。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建设力度。
(四)加大政策支持,引导服务向高质量转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已相继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在国家和省里已有政策框架下,更加侧重于支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推动非国有资本进入公共建设领域。二是落实相关政策。抓好市场准入、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在非公有制经济的落实。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刘 鹏]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