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新经济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换挡和动力转换的新特征,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兴经济发展,全市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加快勃兴,较好地抵消了传统动力减弱对经济的冲击。新经济正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引擎。
一、新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的“试金石”,新经济异军突起,日益成为支撑衡阳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股关键力量。
(一)新产业加快发展
在工业经济承压运行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80.73亿元,增长17%,占GDP比重达到13.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等领域产品增加值分别增长36.3%、30.2%和 21.8%。二是高技术产业増势较好。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9.3%,较上年加快4.5个百分点。其中电工仪器仪表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中成药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增加值增速分别达24.7%、19.9%以及13.1%,显著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
(二)新业态方兴未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持续广发渗透,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28.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8.6%,商务服务业增长45.7%,研究和试验发展增长36.7%,远远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二是互联网经济发展带动快递业迅速崛起。2016年,全市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2517.19万件,增长196.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72.8个百分点;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68亿元,增长157.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3.5个百分点。 三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展。网上订餐、共享单车、网络约车等新兴业态发展如火如荼,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2016年衡阳地区的“滴滴打车”注册车辆已经将近10万台,日完成订单已经接近10万次。
(三)“双创”活力有效释放
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府服务等政策措施向着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持续涌动,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均得到有效激发与释放。一是“双创”环境日益优化。为顺应“双创”新趋势,建立健全“双创”新机制,衡阳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雁归兴衡”计划促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衡阳中关村金种子创业谷投入试运营。特变电工组建湖南高端输变电装备创新战略联盟,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湖南盐卤化工产学研战略联盟。二是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5206户,同比增长20%,其中新设立企业5164户,增长15.4%;新增“四上”单位460家,位居全省第2位。三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市荣获省级专利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全市发明申请专利1478件,发明专利授权259件,增长21.6%。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同比增长40.8%。
(四)资金投入持续加大
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衡阳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促转型投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成为吸引资金进入的主要领域。一是新产业投资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4%,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9.8 %。二是现代服务业投资加快增长。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72.92亿元,增长15.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5.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0.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174%,娱乐业投资增长45%。三是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加大。2016年,全市实现全社会R&D经费投入28.5亿元,占GDP比重为1%,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二、新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2016年,衡阳市新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一)整体规模偏小。一是工业高技术产业占比偏低。2016年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9.7%,而高耗能行业占比为 28.8%,新旧动力差距仍然较大。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偏低,例如2016年1-11月,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门类中规模以上单位数只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的19.8%,营业收入比重为31.5%。另外,相当多的新兴行业如研发设计、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三是网络消费仍处弱势。全市网上零售行业规模小,对消费品市场作用有限,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仅仅2669.5万元,增长-17.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3%)35个百分点。
(二)创新基础薄弱。目前全市创新力量还是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人才紧缺。科技人才总量不大,整体素质不高,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和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以及行业拔尖技术人才短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速持续负增长,从全年四个季度看,增速分别为-7.7%、-4.5%%、-3.6%、-2.7%。三是创新载体建设滞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水平有待提高,支持带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三)总体投入不足。一是财政支出占比偏低。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2.53亿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6亿元,分别仅占地方一般预算总支出的0.5%和0.7%。二是部分新兴产业投资下滑。从工业看,2016年,全市技改投资下降25%,同比回落55.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1.9%;31个制造业部门投资中有16个为负增长。从服务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12.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下降3.1%,金融业投资下降31.9%。
三、对新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衡阳经济要“爬坡过坎”,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加快发展新经济。
(一)坚持深化改革。要坚持将培育发展新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来抓。一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要改革投资体制、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把社会资金引入公共产品投资领域,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三是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对职责的明确、对政策的落实、对过程的监测,对成效的考核,集众力、汇众智做大做强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创新形成一批新型商业模式,为经济成功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二)增强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是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坚持以市场机制集聚人才,以优越待遇激励人才,以新型载体培育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以开放视野广纳人才。二是切实加大创新投入。切实加大创新和科教领域的投入,同时要加快金融、财税、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引导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创新领域。三是切实增强创新实力。加强产业谋划,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一批新项目、攻克一批新技术、建设一批新平台、发展一批新业态、推广一批新模式。同时要着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意愿,推动衡阳制造向衡阳创造转变、衡阳产品向衡阳品牌转变。
(三)优化发展环境。新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要用好市场机制,注重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要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好市场公平。同时减少新技术创业进入市场的行政审批手续和各种行政壁垒,不要干预“新经济”对传统经济所造成的冲击。二是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全民科学普及和创新教育。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大力改善城市生活和自然环境,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方面配套建设,使高端技术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出成绩来。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 芝]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