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17年企业春季用工情况民意调查报告
为掌握2017年全市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实际用工情况,3月初,郴州市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市907家“四上”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7家被调查企业计划招用新员工13488人,企业用工需求总体平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全市“四上”企业为调查对象,成功抽取有效样本企业907家。行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调查样本中园区企业699家,占77.1%,其中,市本级的高新区160家、经开区139家、湘南物流园23家。
二、基本特点
1、企业用工需求总体平稳。在问及“与去年同期比,企业用工情况如何?”时,有660家企业回答“变化不大”,占72.8%;回答“增加很大”、“增加较大”的分别有27和73家,分别占3.0%和8.1%;回答“减少较大”、“减少很大”的分别有80和63家,分别占8.8%和6.9%;回答为“不了解”的有4家,占0.4%。可以看出,与去年比,企业用工需求总体变化不大。
2、企业用工需求呈多样性。被调查企业计划招收的13488名新员工中,①性别要求:女性3811人,占28.3%,男性1108人,占8.2%,无要求8569人,占63.5%;②年龄要求:18-25岁3484人,占25.8%,26-40岁5082人,占37.7%,无要求4769人,占35.4%;③文化程度要求:初中及以下4034人,占29.9%,高中及以上3278人,占24.3%,无要求6176人,占45.8%;④技术等级要求:初级工2166人,占16.1%,中级工及以上2084人,无要求9238人,占83.9%。可以看出,当前,企业对计划招收员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等方面“无要求”占大多数,企业用工需求呈现多样性,用工门槛不高,也表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求职者在选择就业企业时有更多的选择。
3、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比较突出。在问及“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是否突出?”时,有145家回答“很突出”,占16%;回答为“存在,但不突出”的有346家,占35.1%;回答为“没有这种现象”和“不了解”的分别有407和9家,分别占44.5%和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0.1%的企业或多或少存在“招工难”的现象。而“招工难”现象比较突出的145家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传统服务业企业。其中,食品制造业21家、矿山采掘业10家、家居制造及木制品业5家、商务服务业19家、居民服务业12家、交通运输业7家、批发零售业6家。
4、一线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最急需的岗位。在问及“企业当前急需的岗位是哪种类型的岗位?”时,回答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有290家,占32%;回答为“一线操作工”的有197家,占21.7%;回答为 “管理人员”的有108家,占11.9%;回答为“技术工人”的有89家,占9.8%;回答为“无要求”的有223家,占24.6%。
5、近半成企业招收新员工优先本地居民。在问及“企业如果新招用工首先考虑的是?”时,回答为“本地居民”的有447家,占49.3%;回答为“高校毕业生”的有181家占20%;回答为“农民工”的有141家,涨15.6%;回答为“其他”的有138家,占15.2%。全市作为三线城市,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而本地居民则更容易适应当地的语言、生活习惯,有利于企业稳定员工。因此较多的企业在选择员工时更多的考虑本地居民。
6、企业“招工难”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在问及“您认为造成企业招工难的直接原因是?”时,回答为“生产经营明显好转致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的有119家,占10.4%;回答为“输入地外来务工人员外出人数明显减少”的有121家,占10.6%;回答为“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偏低不能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要求”的有191家,占16.8%;回答为“外来务工人员期望岗位与企业短缺岗位需求不一致”的有195家,占17.1%;回答为“政府对就业政策的引导不够”的有100家,占8.8%;回答为“以上都不是的”有414家,占36.2%。
三、企业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用工需求不旺,经济下行压力大是主因。调查结果显示,72.8%的企业表示,与去年同期比,用工情况变化不大,还有8.8%和7%的企业表示用工减少较大、减少很大,说明企业用工需求不旺盛。这一情况与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力度缓慢,全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经济形势比较吻合。2016年,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力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体战略,采取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系列措施,奋力确保了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GDP增长8.2%,工业增长为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但仍然是近几年经济增长比较缓慢的一年。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兴起、逆全球化思潮上扬等因素预示着全球2017年经济形势仍然困难重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实体经济用工需求不温不火的状况预计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等到整体经济形势的逐步回暖。
2、企业用工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凸显当前人才供给结构的失衡。随着全市工业的持续发展,很多企业一方面需要具有一定技术的熟练工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也需要大量任劳任怨、安心于比较辛苦的一线岗位的普工,但这部分人才却往往供应不求;而需求相对较少,但人才供应却较多是那些管理层人员。造成这种供需不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成才观念和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资源的增加,读大学变得更容易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将读大学、当“干部”作为最主要的成才选择,选择读职业技术学校的不多。而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部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式还未能完全与市场需求相衔接,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部分劳动力择业观念存在“三高一低”的现象,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大部分毕业生一般不愿从事艰苦行业和车间一线技能工作,也是造成一线技工、熟练技工短缺,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3、用工单位需求和务工人员信息对接不畅,折射全市用工市场还不成熟。调查中,部分企业认为,企业用工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是招工和找工的信息对接不畅。主要原因是全市用工市场不成熟。一是政府引导还不够。全市召开的企业供需见面会不多,并且经常有部分企业得不到相关的信息;二是对人才市场、用工信息网站等用工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大,效果不佳。由于全市一些用工平台知名度、知晓率不高,许多企业和求职者都没有在平台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三是县级招聘市场缺失。很多县市区没有专门的人才市场,也极少召开招聘会,企业用工往往靠知情人介绍,导致企业用工效果不理想。
四、对策建议
1、调结构、扩总量,为增加企业用工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是承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只有企业规模壮大了、数量增加了才能进一步扩大用工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紧跟中央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步伐,加快推进全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是要突出抓好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要按照《郴州市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要求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抓好加快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二是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积极完善海关、检验检疫、公路口岸等平台建设。三是要充分利用郴州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这一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优势有侧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形产业。
2、搭平台、重宣传,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优质的平台服务。政府要充分发挥就业政策引导、宣传服务作用。一是及时掌握企业需求,组织召开企业劳动力供需见面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每年应当至少一次开展企业用工需求的调查统计,并根据需求状况适时召开企业劳动力供需见面会,见面会信息要进行广泛发布,尽可能囊括有需求的企业。二是要抓好人才中介市场的建设。要求各级人事部门下大力气抓好人才市场的建设,要建立比较完备的企业用工和求职者信息库。搞活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内部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培养提升适应市场需要的竞争力。三是要搭建用工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短信微信、广播电台等多种媒介对外发布用工信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3、抓素质、重培训,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要加大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和留驻力度,要在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以优惠,把高素质人才留住。二是要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就业培训机构的投入,培训机构要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开展实用型、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联系企业开展协约化技能培训,联合开办短期的业务技能培训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相对简单的专业技术培训,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缓解“招工和就业”两难的矛盾。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观念。要坚持科技兴农,实行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把“半工半农”劳动力转移至第二产业,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各行业的就业岗位。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