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株洲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首破2000亿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宏观经济环境,株洲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注重服务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加快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呈现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特点
(一)从整体运行情况看,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从企业数看,2016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440家企业,实现总产值2107.4亿元,首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16.6%,较去年提升0.5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3.6亿元,增长17.3%,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增幅10.2个百分点,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提升8.6和7.6个百分点,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4%,较三季度提升8.1个百分点,较去年提升8.3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4.8%,较去年提升2.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创历年新高。从县市区情况看,除石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低于全市水平外,其余各县区均高于全市增幅。
(二)从实现利润情况看,整体效益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9.5亿元,增长22.7%,较去年提升17.3个百分点,较三季度提升3.4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幅7.8个百分点,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实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818.3亿元,增长13.3%。全市新材料技术业、电子信息技术业、高技术服务业三大领域快速增长,利润增幅分别为101.8%、54%、46.8%,这三大领域实现高增幅有力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的增长。
(三)从主导产业运行情况看,总体占比不断提升。2016年,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技术两大主导产业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92.4亿元,增长15.2%,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9%。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增加值278.9亿元,新材料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分别增长 15.3%和15.1%,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4.7%和 34.2%。其它产业占比情况。
(四)从自主创新能力看,拥有专利数不断增多。在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行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为2714件,比上年增加718件,增长36%。其中两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发明专利拥有数为957件,比上年增加233件,增长32.2%,新材料技术产业企业发明专利拥有数突破1000件,高达1137件,比上年增加236件,增长26.2%。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及航空航天技术发明专利拥有数分别为137件和241件,同比增幅高达168.6%和102.5%。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骨干企业经营困难,下行压力较大。2016年,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放缓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偏软,产品订单不足,主要产品价格下降,以及企业的原材料、人工等刚性成本上升,导致部分企业尤其是冶炼、基础化工行业持续低位运行,部分骨干企业处境艰难,如南车受铁总机车采购量大幅下降,海外动车订单量不及往年影响生产规模实现持续增长难度很大,株冶、海利、中成化工等企业也出现了生产下滑实现产值增幅过低现象,这些传统产业受国际市场形势影响2017年依然面临相当大的下行压力。受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轨道交通产业订单大幅下降影响,2016年,我市骨干企业比较集中的石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仅为0.1%,低于全市增幅17.2个百分点,后期下行压力依然巨大。
(二)传统产业占比偏大,新兴产业推动作用需进一步增强。2016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长期以来的优势产业,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部高新技术增加值比重为34.6%,但受国外市场需求少,产品订单不足等影响,其增幅过低影响了全市的增长水平,而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比重较小,分别为3.5%、2.3% 和 3.8%,虽然增幅相对较高但是推动作用较为有限。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意义重大,全市中小企业受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其高新产品种类虽然较为丰富,但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并不高。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促进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从政府科技投入到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强资金扶持,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企业科技创新真正得到实惠。
(二)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要充分立足市情,不断完善株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株洲自身科技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转变。要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建设和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和特色化发展。要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在产品、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开发和应用能力。要按照“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做大做强株洲经济的‘硬脊梁’”的要求,实施制造业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的集群配套。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刘娜玲]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