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衡阳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7年展望
2016年,为适应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市委、市政府坚持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生产运行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上年增速减缓0.2个百分点。从运行趋势和轨迹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6.5%、6.7%和6.7%,综合全年增速,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年初增速最低,年终以最高增幅收官。从环比增速运行情况看,8月、9月累计增速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3月与4月、9月与10月增速持平,其他月份环比累计增速均上升0.1或0.2个百分点。
(二)企业效益有升有降。一是主营业务收入整体提升。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其中,制造业中增幅最快的二个行业为计算机通信业、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7%、27.6%。二是利润总额小幅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0%,主要是受到国家“去产能”政策和安全生产整顿等政策影响,部分重点企业效益明显下降。三是企业单位成本下降。2016年,全市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1.38元,比年初减少0.35元,降本增效继续取得突破。
二、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行业结构继续调整
随着工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结构改革的效果在不断延伸,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行业发展较快,而部分传统行业依然不断调整。
一是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装备制造业是衡阳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1.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业、医药制造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分别增长26.7%、14.4%,这二个行业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22.7%,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品制造业发展较快。消费品制造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制造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全市消费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11.7%,二个行业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22%,拉动增长1.5个百分点。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丰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领先地位,为农产品深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拥有8个国家级品牌,有6个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农产品。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5%,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33.7%,拉动增长2.3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新兴产品产量增速较快。在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新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互联网+”产品不断涌现。共享单车、电子书、智能家居产量均实现较大程度增长,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新星。
五是高耗能行业增速回升。近几年来,全市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增速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5.2%,高于2015年同期0.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回暖,对全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容忽视。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力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高新产业发展,新旧动力不断转换,医药、通信设备、电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增长7.2%,高技术产业增长19.3%,增速均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拉动增长2.8、1.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速快于上年4.5个百分点。
(三)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快于全市经济增幅3.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6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7%;第二产业增长7.3%;第三产业增长20.1%。全市非公经济中,工业增加值增长7.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比重达到82.6%。全市非公经济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快于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4.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7.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市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四)园区发展不断加快
2016年,全市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1%,比全市规模工业增速高1.2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64.4%,比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级高新区、西渡高新区、耒阳经开区增加值增速均高于10%,三个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计占全部园区比重达56.0%。全市园区的工业齐聚能力不断增强,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格局更加凸显。
(五)出口交货值继续下降
2016年,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9.3%;其中,出口交货值下降14.7%,比2015年回落10.8个百分点,销售增长主要靠内销拉动。分季度看,出口交货值一季度-16.6%、上半年2.8%、前三季度-10.1%和全年-14.7%,除了二季度短暂回升外,全年出口形势依然低迷。分行业看,黑色冶炼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出口较上年明显减少,但同时,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较快,计算机通信业呈现小幅上升。
三、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展望
从国际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化,新兴市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性改革,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泡沫化状态回归常态,世界经济增长尽管依然疲软,但其复苏状态仍将延续,国际环境依然处于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期。从国内看,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整体竞争优势仍然比较明显,形成了经济结构比较完整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在体量方面已经是全球第二位,在贸易和制造业方面有了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防控风险将面临更大压力,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但中央加大结构性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将为工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从全市看,去年来,全市大力推行工业经济植优补短,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但煤炭、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面临困难依然较多,工艺落后、安全环保不达标、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还将被淘汰,同时,新兴产业辐射带动力有限,全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四、建议
(一)强化精准招商。积极利用国家引导和支持沿海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确定招商重点,集中推介衡阳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想方设法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工业企业和项目;对准发达国家或地区和龙头企业,包括对准衡阳需要的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新兴产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军民融合等支柱产业,建立政府推动和企业主导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在研究开发、关键技术、技术标准、重大成果、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等方面实施攻关;在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
(三)强化园区提质。进一步加快园区“五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园区打造成衡阳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优化环境上敢出重拳,在创新机制上巧想办法,在优质服务上多亮实招。统筹发展市高新区、白沙洲工业园、松木经开区、衡山科学城和县市区工业园,明确各园区发展重点,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
(四)强化企业服务。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集中全力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发展;落实优惠政策,将国家、省、市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刘 鹏]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