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益阳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益阳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市GDP 295.8亿元,增长7.2%,增速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存贷款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体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实体经济稳步增长
1、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全市落实早稻播种面积240万亩,比去年调减近10万亩,调减的面积主要用来增加稻虾种养(一季稻)等高效生态种养面积。蔬菜播种面积52.19万亩,产量111.55万吨,分别增长2.4%和4.9%;水产品产量继续增长,产量13.04万吨,增长6.1%。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3696家,家庭农场3379家,联合社19家,同比分别新增700家、713家和4家。
2、工业企稳回升。全市10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4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6.8%)和全省(7.3%)0.7和0.2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发展形势较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重要的支撑指标工业用电量明显回升。1-3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比1-2月高17.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居全省第2位。工业增值税快速增长,达3.5亿元,增长40.4%。
3、服务业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7%,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分行业看,金融业增长最快,增加值增长17.4%。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16.25亿元,同比增长22.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0.67亿元,同比增长17.2%。居民服务、商务租赁、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加值增长12.6%。
(二)社会需求总体稳定
1、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2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01.8亿元,增长24.1%,占全部投资的54.1%;项目个数明显增加。500万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135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40个;在建亿元及以上项目242个,同比增加139个。华莱生物科技三期项目、衡龙新区民建科技园、中南网商园、云梦方舟、南县罗文花海等项目进展较快。全市商品房量价齐升,销售面积62.04万平方米,增长31.3%。至3月底,中心城区新建商品房网签均价为486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8%。其中住宅网签均价为452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4.4%。
2、消费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34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分类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化妆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较快,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4%、17.8%和11.2%。汽车消费市场较上月有所回暖,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5%。
3、进出口回稳向好。全市进出口总额11.7亿元,同比增长35.6%。沅江市服装产业园引进外向型服装企业上10家;颐丰食品、威胜集团两个重点外贸项目有望全年实现进出口额分别达1亿和4000万美元以上。
(三)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1、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5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全省12.5%的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财政支出100.78亿元,增长23.6%。
2、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4元,同比增长9.0%,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居民储蓄快速增长。3月末,住户存款余额达1230.38亿元,同比增长13.5%。
(四)经济结构有所优化
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6%,比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两高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全市高加工度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32.6%,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10.7%,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从财政收入结构看,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2.95%,同比提高3.86个百分点,税收所占比重居全省第3位,仅低于长沙和张家界。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经济指标与目标值仍有差距。一季度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低1.8个、0.5个、1.8个、0.5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压力依然较大。从企业生产景气度看,产值下降企业较多。规模工业企业产值下降的有127家,同比增加16家。停产企业仍有48家。从行业看,部分行业增幅较低,拉力减弱。主要行业中,食品行业受益华水产、粒粒晶油脂等企业停产影响,增速明显回落;化学行业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受纳爱斯产值同比持平和全市烟花鞭炮厂关闭的影响。有色金属冶炼业下降1.2%,该行业产值增长27.2%,但受该行业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价格指数高达123.1%),导致可比价增速的下降。工业增长后劲不足。2016年全市入规工业企业120家,但产值预计超亿元的企业不足10家,拉动规模工业增长有限。目前新投产企业不多,今年一季度没有新增一家规模工业企业。
(三)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县(市)分化现象比较突出。从GDP看,增速居前3位的分别是赫山区(8.4%)、南县(7.5%)、资阳区(7.3%)和桃江县(7.3%),而大通湖区、高新区由于受规模工业低速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速分别只有4.1%和4.2%。从财政收入看,增速居前3位的安化县增长55.7%,资阳区增长29.2%,南县增长20.8%,而沅江市则下降13.8%。
三、工作建议
(一)促进工业发展。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努力扩充新的增长动力源。化学工业园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我市周边地区还没有专业的化学工业园,建议全市建立一个化学工业园,有利于化工企业集群化发展。二是落实企业帮扶措施。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用好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开工率。三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新材料、新能源、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型企业。各级党委政府、经济部门要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引进创新成果来益产业化,积极培育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形成新的工业增长极。
(二)稳定投资增长。一是加快项目开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推进力度,加快项目落地。二是加快房地产投资。一季度全市房地产投资仅增长1.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截止3月末,全市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积6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3%,特别是中心城区可售住房趋紧。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房地产投资值得关注。三是加快民间投资。出台激励民间投资的具体办法,特别是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采用股份众筹方式激活民间投资。
(三)加快产业融合。一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茶叶、粮食、水产、芦笋竹笋、蛋品等特色明显的精细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益阳农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快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发展。以创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为契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为区县(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名镇、旅游特色村创建创造条件。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鼓励农业科研单位与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合作对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做好超级稻、优质稻、双低油菜等优质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四)加强监测预警。根据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准确把握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苏 霓]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