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沙全面建成小康统计监测报告
近年来,长沙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市全面小康进程加快推进。
一、主要成效
在2015年率先通过全省全面建成小康达标认定的基础上,长沙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一步提升。2016年,长沙全面建成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97.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升4.3个百分点。从五大类指标来看,各大类的实现程度均达90%以上,其中经济发展类为97.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主法制类为94.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文化建设类为100%,与上年持平;人民生活类为97.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资源环境类为96.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从39项小类指标来看,有29项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1、经济发展稳中进好。长沙积极推进转型创新发展,着力推动产业、园区、企业转型升级,确保经济“稳住、进好、调优”。2016年,长沙经济发展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7.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持续较快。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3.70亿元,比上年增长9.4%,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增速居第5位,该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7.7%,比上年提升7.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长沙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43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GDP比重达47.6%,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保持稳定。居民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保持稳定,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3.5%,实现程度为93.1%。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长沙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专利拥有量大幅增加。2016年,全市R&D经费支出达202.17亿元,占GDP比重为2.3%,比2013年提升0.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99.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09件,比上年增加3.0件,实现程度达100%,远远超过3.2件的目标值。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工业、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2016年工业劳动生产率达33.22万元/人,远远超过12万元/人的目标值,该指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00%;农业劳动生产率达3.64万元/人,实现程度达100%。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长沙着力于“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3.8%,比上年提升14.6个百分点,超过目标值43.8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100%。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指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长沙城镇化率达76.0%,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16.0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100%。
2、民主法制深入推进。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法治长沙、平安长沙建设,积极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民法律素质显著增强,司法公正得到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得到依法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6年,长沙民主法制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4.9%,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民主权利得到保证。群众参选意识不断增强,基层民主参选率达97.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00%。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不断推进平安长沙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反映社会安全的每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万人口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每万人口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年末每万人口拥有律师8.36人,比上年增加0.8人,大大高于每万人口拥有律师2.3人的目标值,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00%。
3、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16年,长沙文化建设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从文化建设类的5个指标来看,实现程度均达100%。文化产业稳定发展。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4.7%。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2%,高于目标值4.2个百分点。文化投入持续增加。2016年,全市文化事业费达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73.4%,高于目标值13.4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平方米,大大高于450平方米的目标值。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不断增加。2016年,长沙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达10.1%,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00%。
4、人民生活幸福和谐。城乡居民养老、医保统筹一体化和大病保险全覆盖,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全覆盖,全面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16年,长沙人民生活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7.7%,比2013年提升4.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支持创业富民,切实提高居民收入。2016年,长沙城乡居民收入达37792元,比上年增长8.4%。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长沙恩格尔系数为25.0%,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城乡居民家庭住房面积达标率为72.9%,高于全面小康标准12.9个百分点;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其中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9.4标台,高于全面小康标准5.4标台,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100%,高于全面小康标准5.0个百分点;平均预期寿命为77.4岁,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0年,达到全面小康标准。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反映居民贫富差异的基尼系数长沙为0.2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9.6%。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1.71:1缩小到2016年的1.70:1,达到全面小康标准。社会保障不断提高。长沙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为3.57人,高于全面小康标准1.62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6.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5.7%,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1.0%,比2013年提升28.5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1%,高于全面小康标准18.1个百分点。
5、资源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动品质长沙建设,着力营造两型引领的城乡环境,大力推进“绿色城市”和“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降耗,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402吨标准煤/万元,低于0.62吨标准煤/万元的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达100%;单位GDP水耗为49.3立方米/万元,低于110立方米/万元的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达100%;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为23.2公顷/亿元,低于62公顷/亿元的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达100%。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指数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4.1%,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其中PM2.5达标天数比例为79.5%,比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地表水达标率为90.3%,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森林覆盖率为54.8%,达到全面小康标准。环境治理有效控制。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16年,长沙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达100%。
二、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
虽然长沙率先获得了省委、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认定,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97.2%,走在全省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短板,亟待解决。一是刑事犯罪率较高。每万人口刑事犯罪人数还比较多,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55.8%,是所有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项。二是居民收入有待增加。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趋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4%,扣除物价实际增长6.5%,低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88.5%。三是资源环境有待加强。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73.0%,与小康目标相差27.0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4%,低于全面小康标准0.6个百分点。四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居民收入差距有待进一步缩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1.0%,与小康目标值相差9.0个百分点。长沙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弥补短板,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基础上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
1、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要按照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围绕创新引领发展做强实体经济、做大经济总量。一是强化工业产业支撑。围绕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加大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结构优化,重点推进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围绕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四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绿色食品、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虽然近年来长沙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大力推进,但民主法制类实现程度为五大类中最低,特别是社会安全指数仅为82.3%,与全面小康目标值差距较大,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民主法制水平。一是切实加大综治力度。大力推进法治长沙、平安长沙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网格化、长效化;加大城市综合治理力度,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二是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法制,切实保障人民权益,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长沙社会发展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创造活力。三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3、优化生态资源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放在同等位置,围绕“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打造更高层次的品质长沙。一是树立节能降耗意识。在全社会树立和倡导节能降耗意识,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到企事业单位和每一个公民的生产生活中去,用两型理念引领改革建设、破除体制障碍,激发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加大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执法力度;让自然优势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的靓丽名片,让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努力建设美丽长沙。三是大力发展两型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低耗能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积极构建两型产业体系、绿色建筑、高效交通、低碳生活方式。全面加快湘江新区建设,探索改革新路径,打造区域增长极,构筑战略支撑点。
4、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更爽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在发展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分配制度的公平性,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坚持在发展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面小康是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农村加大支持力度,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建设,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予以更大倾斜,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三是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发展中推动居民精神文化建设,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居民精神生活水平和质量,引导居民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和健康娱乐消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居民生活从基本小康向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发展迈进。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扶文武]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