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简析
近年来,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发显著。现根据一季度全市高新科技企业科技的发展变化情况,对如何促进高新科技企业发展,加强高新科技企业动态管理,作一些简析。
一、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一)整体规模继续扩大,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十三五”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数由去年一季度的288家增加到344家。2017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349亿元、103.7亿元和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0.2%和19.4%,与2016年相比,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了保持平稳发展。
(二)多数领域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的领域看,一季度,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五大领域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增长尤为迅猛,实现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50.8%;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74.9%。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带有明显“两型”特征的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技术服务业等高新领域共实现增加值86.2亿元,增长16.9%;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3.1%,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成为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增长动力,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和有效发明专利逐步增加。一季度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拥有研发人员8016人,同比增加453人,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人员3353人,同比增加431人;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专利申请受理数为470件,同比增长3.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52件,同比基本持平;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为544件,同比增长12.6%。
(四)聚集效应较为明显,其他地区奋力直追。一季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域郴资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88.8亿元,增加值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3.2%,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82.7%和69.9%。郴永宜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12.4亿元,增加值6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3.3%,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60.9%和62.4%。嘉禾、临武、汝城、桂东、安仁等县共实现增加值9.2亿元,虽然所占比率不高,但增长78.4%,明显高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
(一)高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仍需努力。从高新领域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的新型机械和新材料技术中的金属材料等少数领域占比较大;而能耗低、技术水平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的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和资源与环境等技术领域的企业数量占比仅分别为4.3%、4.9%和7.3%,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所占比重较小,难以大幅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业行业集中了90%的高新企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较少,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企业几乎没有,不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三资”企业在高新产业的比重较低。一季度,内资高新企业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97.6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市高新产业增加值的94.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8亿元、0.2亿元,分别只占全市的5.6%、0.2%。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规模原本不大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的占比呈继续下降趋势,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中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的企业仅有25家。
(三)高新技术产业利税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15.8亿元,同比下降35.6%。从领域看,占全市50.8%的新材料技术领域实现利税3亿元,同比下降36.3%。从行业看,占全市88.7%的制造业实现利税14.4亿元,同比下降37.6%。受此影响,大部分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重比较大的地区利税额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提升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间、技术领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时,大力培育和扶持目前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占份额较小,又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和资源与环境等技术领域的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企业,从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极。特别要引导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走高技术路线。以加大宣传力度和落实优惠政策为抓手,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不断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覆盖面,向上下游拉伸产业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全面发展。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更为优质的市场主体。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抓大放小、扶强弃弱,把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让僵尸、落后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加速淘汰。一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和引导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初创型企业提升为科技型企业,进而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大力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帮助中小微企业争取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支持,鼓励和引导全市中小微企业组建企业研发中心。三是帮助企业争资立项。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市各类科技计划。
(三)转变创新服务模式,实施更有力度的体制改革。一是根据湖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着力推进全市高新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高新科技工作重心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移;二是探索设立债券制度,推进平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以成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和评审验收制度,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三是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利用“厅市会商”统筹资金,设立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共同对全市科技企业开展创新创业融资、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多种科技金融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对知识和技术的依赖性更大,知识密集度更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更高。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人才的引进、使用、激励和培养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抓好科技型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创新人才,特别是既懂科技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力争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刘子昂]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