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常德市大力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加工业呈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截止2016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923家;其中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千万元以上)企业367家,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工业总产值1466.5亿元,增长7.7%,吸纳各类就业人员78363人。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现代化重要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常德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一)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多。2016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31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6家、省级龙头企业58家、市级龙头企业252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个数位居全省第二。在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18家,过10亿元的7家。
(二)品牌创建有成效。以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及争创驰名商标为重点,制定“以奖代投”政策,鼓励支持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引领优势日渐显现。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业产品品牌16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 29件、湖南省名牌28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03个;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金奖80多个。目前,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17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43个、绿色食品428个、有机农产品29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
(三)企业社会效益提高。农产品加工是三次产业融合的中心环节,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收和务工增收的主要载体。现阶段,全市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涉及基地种植、车间加工、店铺销售、乡村旅游等多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营。企业主动与种养大户签订契约,结对帮扶,定点包销,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经济联动体,既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又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如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包种子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与农户签订了优质稻购销合同,让广大粮农吃下了“定心丸”。2016年与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50多万亩,每亩为农户增收200-300元;汇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朝鲜蓟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每亩为农户能带来3000多元产值。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赢”,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效益凸显。
(四)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近年来,常德市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有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建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精为天生态农业与南京农大合作,成功开发出胚芽米、胚芽油、胚芽茶等系列产品;德人牧业院士工作站挂牌以来,以研发鲜奶系列产品10个,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国性知名品牌不多,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尽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多,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品牌不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2016年实现加工总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50亿元以上仅有2家,20亿元以上仅有3家。
(二)部分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常德市为传统农业大市,尽管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大多数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仍很低,加工链条短,只是对农副产品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多数农产品还是初级产品,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如:目前全市90%以上的柑橘加工企业仅限于柑橘打蜡,简单包装;大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局限于脱壳,仅是从稻谷到大米的简单加工。简单初加工出来的一些产品无标识、无品牌、无条形码,产品无法进入大型超市和卖场,销售市场受限。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缺乏、贷款难等是大部分涉农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都是就地加工,有的是季节性开工生产,有的没有正规厂房等,很大一部分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抵押物不够,加之金融机构对小规模企业不愿授信,与规模以上企业相比更难获得金融贷款。
(四)企业人才缺乏。在对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中,近一半的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一方面,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壮大,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人才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加工企业投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不佳,很多社会人才不愿从事涉农行业,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人才的需求矛盾。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龙头意识,突出主导产业,壮大本土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把加快发展以水稻、棉花、油料、畜牧、水产、柑橘、茶叶为原料的加工业作为当前全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前常德市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经营基础相对较好、对农民增收影响最大的行业,突出主导产业。争取培育出更多的在全国有重要影响、拥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突出抓好示范企业,在粮食、油料、棉麻、茶叶、畜禽、水产、果蔬、竹木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上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格局,重点培育金健米业、大湖股份、盈成油脂、湘佳牧业、汇美农业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二)发展精细农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价值。目前农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生产技术快速发展和消费选择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通过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促进产品差异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品质、塑造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聚集区,着力拉长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品牌影响力,引领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农产品终端形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三)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经营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加工产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广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理念,激励企业降耗增效;把握新形势,创新营销理念,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现代企业营销模式。
(四)优化金融服务水平,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金融服务上,加大对信誉良好、发展势头强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银行担保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在“新三板”挂牌,实行定向融资。在农村基层网点开设涉农贷款专柜,对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涉农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优化授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鲁尚文]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